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世界已更加紧密地连结成一个整体,或者形象地说,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民经济的蓬勃增长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个有机部分,将更加面向世界,参与国际事务,并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中国人民首先必须更清楚、全面和深刻地认识世界。然而,今日的世界是由过去的世界发展而来,所以必须学习和了解世界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世界史     
蒋莲萍  李焕明 《中学文科》2004,(1):78-83,96
  相似文献   

3.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世界史博士点设立于2006年,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其中8人具有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多人担任国家一级学会主要领导或理事。博士点2007年开始招生,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美国文化与外交、国际关系、亚太区域史。  相似文献   

4.
世界史部分     
陈建华 《中学文科》2005,(7):44-48,F003
1.新航路是怎样开辟的?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什么郑和的远洋航行比西欧早,但产生的影响却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19世纪40年代前后,世界史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传入中国。到20世纪初期,我国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学习研究世界史。但是,他们为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从事世界史研究、教学的人员才逐渐发展起来。此后,我国的专家、学者大约又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奋力开拓,才创建了中国世界史学科,最终使它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仅就中国世界史的初创时期进行探讨,不妥之处请指正。长期的闭关自守,切断了我国与海外的联系,人们对海外的了解甚少,自然也缺乏对外邦探寻的愿望。大约在1840年前后,西方传教士和学者将西方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西方阐释学理论引介进中国,阐释学也日益成为各学科的方法论基础,但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西方阐释学传统或语境中探讨问题。中国学者期待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智慧,在吸收和借鉴西方阐释学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中国自己的当代阐释学。为打造世界话语体系中的“中国阐释”,并在阐释学领域做出“中国表达”,20...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 2 0世纪初的“史学革命”运动过程中的旗手和先锋 ,对中国传统史学向近现代史学的转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梁启超以“善变”而著称 ,这一点在史学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他的史学思想变化多端 ,甚至互相抵触 ,究其最根本的原因 ,笔者认为是其史观的多元因素与史观的发展演变的影响。其中 ,又尤以“世界史”观的嬗变最为典型。本文拟对梁启超的“世界史”观作一番梳理 ,以就教于方家。一、欧洲中心论影响下的“世界史”观梁启超在 19世纪末期便开始从事新史学的草创与研究工作。他在 190 1年的《清议报》上发表了《中国史叙论》一文 ,…  相似文献   

8.
世界史网络资源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从事世界史教学研究的学者来说,其研究基础就是及时获取国外的相关信息,了解国内外的学术动态,掌握基本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由于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见多识广,思维活跃的人皆是知识储备丰富之人。而人类所有创造出来的物质、精神财富都是历史的产物。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讲述历史、体验历史和创造历史。历史学之于人文学科的地位正如数学之于自然学科的重要性,它是人文学科的母体和  相似文献   

10.
11.
由全国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世界史学者共同发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的“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一届学术年会于2004年12月16日-1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40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出版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由华东  相似文献   

12.
世界史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各民族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对于世界史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在此领域内有许多东西尚未摆脱一些传统的影响,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概念化、模式化;历史理论方面存在着教条主义;甚至出于某种需要把一些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观点和歪曲了的历史事实塞进教材中去;还有体系陈旧、知识老化、方法呆板、从内容到形式形成一种固定的格局等问题。这种情况很难适应当前历史科学的发展和人材的培养,更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具体说来,在教学和教材体系中大致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 :听您讲课 ,或听您平时谈话 ,我们感觉到您的知识结构是中外兼备的。那么 ,在建国初期 ,在您刚刚开始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之时 ,您为什么会选择当时基础比较薄弱的世界史呢 ?那时 ,您要是研究中国史不是更容易出成果吗 ?尤其是世界现当代史 ,就当时的条件来说 ,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有很多难处 ,您又为什么选择了这一学科呢 ?您觉得您从事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 :当时我是怎么样走上世界史教学研究之路呢 ?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工作的分配 ,一个是自己的兴趣。我是 1 949年分配到育英中学 (现在是 2 5中 )作政治教员 ,…  相似文献   

14.
世界历史知识是随着西方传教士东来被输入中国的。起初是在教会学堂中出现零星的世界历史教育,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中在中国人办的学堂中有个别开设世界史课程的,甲午战争以后从沿海到内地,许多官办或者民办的书院开始自发地教授世界史知识。当时使用的教材主要是西方传教士的著作,如《地理志略》、《万国通鉴》、《各国史略》等以及日本人的汉文世界史《万国史记》,也有直接采用英文原著作为教材的。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历史教育在普通教育和全民族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高质量的世界历史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熟悉自己的历史,是不可能有前途的。但是要切记: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这不仅提醒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代替不了学习世界历史,而且提醒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也要有世界眼光。对于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周荣耀研究员的观点,我深以为然。可能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关系,总是对中学历史的世界史教学投以更多的关注。但是应该说,现行的历史教学大纲对于世界史教学是轻视的。主要表现在高中世界历  相似文献   

16.
如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但是,在中国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媒体,基本上都是国史热,世界史冷。这不仅妨碍了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也遮蔽了他们对中国史的洞见。本来,在八十年代已经有人作出了从世界史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史的努力。可惜,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经济起飞,这种努力竟几乎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 ,根据教育部规定 ,许多省市对高中历史教育纷纷进行了重大调整 :在高一年级中开设中国近现代史 ,作为必修课 ,并列入高中毕业会考的范围 ,每周 3课时 ;在高二年级中开设世界近现代史 ,为选修课 ,每周 2课时。众多学者和老师普遍担忧这一调整势必会弱化世界近现代史教育 ,对学生世界意识的形成 ,乃至人格的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也深有感触 ,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确遇到了一些困惑。其一 ,众所周知 ,现行中学课程改革基本上是在“减轻负担”、响应素质教育的名义下进行的。那么 ,就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作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一冷战是二战后近半个世纪世界格局的基本态势,它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冷战的结束,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冷战的起源问题是冷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冷战起源大致形成了以下四种观点:1认为冷战是美国...  相似文献   

19.
麦哲伦船队自西向东完成了环球舷行.英国有共和政体时期.荚法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并非完全意义的资本主义社会。第一个人权宣言是美国的《独立宣言》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军事帝国.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沙皇统治危机。美国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是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罗斯福新政不是搞社会主义.苏东剧变只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相似文献   

20.
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始建于1954年,奠基人是齐世荣教授和戚国淦教授。本学科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是我国最早招收硕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