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鲁迅先生曾说:“我的的确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诚哉斯言!鲁迅不少作品就带有自我解剖、自我批判的精神。收集于《野草》中的《风筝》,就是这样的一篇作品。  相似文献   

2.
高春芳 《考试周刊》2012,(43):26-27
学习鲁迅作品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加之鲁迅作品本身的深奥性,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怎样教学鲁迅作品,是本文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乡浏同志最近又推出了他的《鲁迅作品答疑》(甘肃少儿出版社),解答了508个疑难问题。《答疑》的特色是:一、资料丰富,答疑明了扼要。第一册,回答了初中语文课本上8篇鲁迅作品中的197个疑难问题;第二册,回答了高中语文课本上14篇鲁迅作品中的311个疑难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教师、学生和一般读者模模糊糊、似是而非迫切需要了解和解决的。二、补充了若干史实,订正了若干语文课本注释的讹误。如胡也频,课本上既不注明本名和学名,又不注释“胡也频在上海也只见过一次面,谈了几句天”(鲁迅原文)。作者在  相似文献   

4.
鲁迅作品思想内涵深邃,艺术风格独特,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作为典范文章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然而,对当代中学生的抽样调查却发现,部分学生对鲁迅作品有相当的抵触情绪,其原因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本文从对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入手,分析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从1949年至今,中学语文教育界将不少鲁迅作品选人教材,不同版本(包括选修)有50余篇,其中频率较高的篇目有《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散文诗和杂文,从全国解放以来选进中学语文课本的经常在二十篇上下,这和所选其他作家作品比,是较多的.中外古典作家勿论则已,中国从五四以来的现代作家,除毛泽东同志的政论和古体诗词外,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和高度统一上,有谁能和鲁迅相比呢?鲁迅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它经得起多次的细心阅读和品味;经得起深入钻研;经得起朗读和欣赏.随着读者的思想知识水平的提高,生活范围的扩大,每读一遍有一遍新的体会和收获,好象取之不尽的宝库和源泉.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鲁迅作品教学难点试析》(以下简称《试析》)是一本主要为中学语文教师服务的参考书。其最大的特色是切实有用。首先是内容切合实际,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分析难点。鲁迅作品中有不少难点,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书塾里的老先生应该怎样评价;再如《风筝》的主题究竟应怎样理解;《社戏》的主人公是谁等等。《试析》一书,对中学浯文教材中十九篇鲁迅作品的难点,一一作了分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比例引发了争议,有些学者认为鲁迅以及鲁迅的作品脱离了时代,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日渐凸显。但是鲁迅作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他的地位无论是在文学界还是教育界不容撼动,所以对鲁迅作品的传承是有必要性的。本文从教材、教师、学生三者出发,深刻探讨鲁迅作品在中学教学中的问题,将鲁迅作品发扬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9.
一、整体性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本世纪二十年代.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建立了有机体系统的概念。提出了系统理论的思想。三十年代末.贝塔朗菲从有机体生物学转向建立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观意义的一般系统理论。学者们给系统所下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选修教科书《鲁迅作品选读》,与《〈论语〉〈孟子〉选读》《〈史记〉选读》同属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一个模块36学时,可在9至10周(半学期)内完成课程的学习与检测。  相似文献   

11.
薛绥之、柳尚彭二同志的《鲁迅作品教学难点试析》一书(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对现行中学教材所选十九篇鲁迅作品中的难点、重点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若干有关资料便于教师参考研究。全书不尚浮文,有的放矢,非常实用。正因为是要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因此《试析》各篇的写法也就各不相同,有的重在介绍背景材料,如《记念刘和珍君》、《“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有的重点分析主题,如《风筝》、《故乡》;有的重在分析人物,如《一件小事》、《孔乙己》;更多的则是解释难句,其例极多。总之是哪里有困难,《试析》便在哪里做  相似文献   

12.
徐峰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3):9-11,23
鲁迅先生在兄弟失和这一大背景和新年团圆日这一小背景的共同影响下改写出<风筝>.他借助"风筝"这一兄弟手足之情的象征物体,在主体部分人称上采用"反客为主"的手法,曲折表达出想要宽恕周作人的过失而不可得的感想.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世界著名的文豪,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财富。几十年来,我们对这笔宝贵的遗产的学习、继承还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由  相似文献   

14.
史峰 《生活教育》2013,(10):38-39
新学期,新消息:2013修订新版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鲁迅的《风筝》被删除。《风筝》被删,引发一片愕然,甚至出现了"鲁迅作品全面退出教材"的流言。人教社的编辑连忙出面澄清:初一语文课本中,仅删去了《风筝》一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上海娘姨阿金的典型人格特征,她身上所体现的西崽相、流氓气和市侩气代表着孜孜求利于市场中讨生活的上海人,在过渡转型的半殖民地都市生活中造就的一种经济人格、商业人格和世俗人格,有着很强的典型性和较广的辐射面.而鲁迅也正是基于自身的弄堂生活经验,通过这一都市塑造的典型人格,窥探到了都市的秘密.  相似文献   

16.
来华 《陕西教育》2003,(10):30-30
在中学教材中,鲁迅的作品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药》是鲁迅作品中一部重要的短篇小说,下面就这篇文章的教学谈谈一些想法。本课教学安排3课时。首先让学生研读原作,认真揣摩作品,反复体会和感受作品。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鼓励他们总结自己阅读的真买感受,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对课文进行剖析学  相似文献   

17.
肖朵朵 《语文学习》2010,(7):123-125
对于鲁迅的散文《风筝》,教参提示其内涵是关乎亲情.关乎鲁迅对自己的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好品性。——似乎唯有生命中的积极向上的温情才符合语文教学的正面价值。实际上,从审美价值来看,《风筝》恰恰是关乎时空和心灵的永恒阻隔、伤害的宿命般轮回、人性中固置的那份淡漠甚至残忍、人对秩序的自觉屈从与理所当然的维护。  相似文献   

18.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权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品的教学,语言是一个难点。鲁迅成功地运用了白话文,但是,他又充分地吸取了文言文的营养,甚至直接运用文言文的词语、句式,以丰富他的语言的表现力。因此,对鲁迅作品语言的教学,应该注意它和文言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教学目的的确定恰当地确定教学目的是鲁迅作品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它决定着教学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的确定,既要考虑到一学期总的读写训练计划的要求,又要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明确,切实。鲁迅的作品,内容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彩,可教可学的方面很多。不可能“一次完成”,只能“撮其要”,做到“一得”或“两得”即可。总之,以“宁可少些,但要好些”为原则。我是坚持从两个方面确定教学目的的:一是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