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并分析了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思想,即消费行为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炫耀性消费的原因、奢侈性消费的行为.认为凡勃伦的消费思想不仅对后来的消费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对于理解我国目前层出不穷的“炫富”现象,建立健康的消费观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乡关系发生转变,农村社会逐步转型,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消费现象。农民工群体是城乡分割和社会转型的产物,游离于城乡之间进行了炫耀性消费的实践。炫耀性消费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不仅表现为物品的购买和使用,而且成为社会成员彰显身份地位,实现认同与社会融合的方式。国内大量学者对此进行了丰富而细致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仍然存在解释的局限性。炫耀性消费在乡土社会的生发机制以及与乡土秩序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进步和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炫耀性消费已经成为有代表性的消费现象之一,本文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炫耀性消费,并探讨对炫耀性消费的实践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进步和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炫耀性消费已经成为有代表性的消费现象之一,本文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炫耀性消费,并探讨对炫耀性消费的实践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消费领域出现了炫耀性消费现象。炫耀性消费是一种攀比、夸富、追求时尚并带有一定虚化色彩的生活方式.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大而化之会造成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平衡心态和相对剥夺感。在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走向知识经济时代、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炫耀性消费现象对提高社会凝聚力和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消费现象,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体发展和社会和谐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高校应综合利用校内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消费知识的教育和审美教育、营造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等,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能力,引导他们摒弃炫耀性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7.
炫耀性消费行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倍受各界关注.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炫耀性消费行为具有独特性.本文从营销学角度对炫耀性消费内涵进行理解,并通过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的特征分析,探寻相应的营销策略,以期使企业能更好的开展营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正在由传统的熟人社会转为陌生人社会,人们为了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而进行的炫耀性消费便成为消费的重要内容.炫耀性消费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有其存在价值和社会功能,蕴含着群体团结和社会控制力量,本质上是社会分层和社会区隔的反映.可以说炫耀性消费背后的意义和内涵在现代社会日渐突出,甚至会超出物的占用和使用本身.  相似文献   

9.
郑玉香  郭琳 《辽宁教育》2013,(12):30-3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炫耀性消费成了一种有代表性的消费现象,并正逐渐低龄化,向青少年群体蔓延,值得深入关注。青少年具有尚不成熟和容易冲动的消费心理特点,要面子、同龄人群体攀比的影响等,都是其炫耀性消费形成的动因。应该从政府、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来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的健康理性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0.
通过炫耀性消费理论视角,将《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剧中炫耀性消费行为置于维多利亚社会文化语境当中,阐释炫耀性消费的内在心理机制,并将视角从炫耀性消费拓展到其与社会资本建构以及上流社会身份焦虑之间的关联。通过对戏剧进行炫耀性消费解读发现,人们通过炫耀性消费所追求的精神意义只不过是一场虚幻,效仿者当以此为鉴,以免误入迷途。  相似文献   

11.
消费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商品生产的日益丰富以及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中国开始步人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文化思潮渐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时尚,炫耀性与符号性消费成了消费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是一种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炫耀性消费是一种对符号和欲望的消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也具有了这种消费的某些特点,通过对南京某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趋向于消费主义,炫耀性的消费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3.
凡勃伦所论述的有闲阶级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炫耀性消费,同时避免进行有用的“生产性劳动”.他们以展露和凸显自身的财富与地位为荣,物质对于他们而言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消费品,而是一种财富的载体.尤以服装为甚,服装作为金钱文化的一种表现被有闲阶级作为阶级的象征,以物质的等级感来显现其阶级的等级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炫耀性消费心理及中国炫耀性消费成因,基于消费者“心智资源”,利用定价模型等理论工具,提供中国民族品牌应对炫耀性消费心理的品牌策略。  相似文献   

15.
商品的心理价格与销售价格属于不同的认知价值体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今日之消费者在进行消费选择时已逐渐以心理价格为其新的、重要的衡量标准.这表明了多元化消费社会和时代的到来.心理价格体系对消费行为的引导,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促进了消费从务实性消费向炫耀性消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居民消费能力不足造成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二是过度消费现象的大量出现导致的资源浪费以及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消费现象的同时并存,构成了中国自迈入消费社会以来的总体特征.而两种完全相悖的消费现象同生共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存在不同的消费群体,并奉行着完全相异的消费伦理.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分析有利于我们研究在中国迈入消费社会以后如何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7.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女性也是这商品大潮中的一员.崇俭抑奢的传统消费伦理面对全新挑战.宋代女性以服装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力量的增加,对于宋代社会时尚化风气的流行、炫耀性消费剧增以及推动商品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追求个性张扬、自我呈现的炫耀性消费开始流行,其目的不在于物质本身的享受而是追求其意义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意识消费行为不仅与家庭、学校的参照群体以及社会商业活动、大众传媒等外部因素有关,更与大学生自身心理状态有关。本文针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若干建议,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9.
罗海玲 《考试周刊》2009,(24):234-236
本文从现有的文献出发,探讨了炫耀性消费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变化。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对其产生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强调应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理解炫耀性消费的动机、产生机制和特点,并与相关的概念作清晰的区分,真正把握其本质,以增强其对于现实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炫耀性消费之文化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是联结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消费过程不仅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过程,而且也是商品的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形成、运动、转换和消解的过程。炫耀性消费在社会和文化的意义上塑造了消费主体,并由此找到了使单个消费者整合到社会认同中的媒介。炫耀性消费本身也在消费主义的喧嚣中不断嬗变与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