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液体压强是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也是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在历届中考中,液体压强都在物理考题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也是学生较难解决的主要题型之一.液体压强主要涉及物理中的密度、压力、质量、体积等知识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而且,在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难题有待解决,只有物理教师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液体压强知识.  相似文献   

2.
"研究液体的压强"是现行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该节教材是前面压力、压强知识的深化学习和理解,是学习后续知识"大气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而"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教学,无疑是搞好液体压强知识教学的重要前提.该实验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只要教师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得当,他能够教给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种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要求,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据此,本节内容主体是使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二、教学背景分析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相比是从另一个角度讨论学习液体、气体压强问题.与前面不同的是:其液体、气体所处的状态是流动的而不是静止的.本节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纪献夫 《中国教师》2013,(24):55-56
"压力与压强"这一内容既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又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不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压力和压强"这一内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不尽如人意。为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灵活运用"压力与压强"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压力与压强"这一内容的实际运用。一、明确概念压力,即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总指向受力物并与受力物垂直(F=PS)。压强,即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大气压强教学中程序的使用方法。“大气压强”的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比较抽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掌握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笔者设计一套程序教学方案,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将大气压强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研究液体的压强”是现行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该节教材是前面压力、压强知识的深化学习和理解,是学习后续知识“大气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而“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教学,无疑是搞好液体压强知识教学的重要前提。该实验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只要教师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得当,他能够教给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种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初中化学教学中关于压强知识的应用,尤其在实验中的应用非常重要.针对中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压强原理有相当的难度,结合一些实例,从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气体体积(分数)的测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气体产生的压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压强原理.  相似文献   

8.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1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 .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3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4.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本章概述本章教材在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力学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讲述压强和流体力学的有关内容.压强和流体力学的知识,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初中物理中,压强和流体力学的初步知识都是重要内容.过去这一部分内容在初二年级学习,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感到有较…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想“大气的压强”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 ,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 ,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 ,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 ,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由于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知道压强以及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大气压强是压强的下位概念,常态教学中易流于内容浅层化、理解表面化.运用学习进阶理论,区别大气压强清晰的“阶”,在此基础上提出3条概念教学策略:从具象到抽象的概念教学策略;从定性到定量的概念教学策略;从抽象到实践的概念教学策略.最终以学生的产出呼应“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这一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1.
物理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即学生要有目的地实验、研讨或交流,体现"探究行为",构建高效的"学习行为课堂".笔者以"大气压强"教学为例说明.一、依据学习任务,设计探究实验,有效组织探究活动苏科版教材中的"大气压强"内容以两组探究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亲历"估测大气压的值",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依据知识建构的特点,笔者精心设计探究实验,有效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探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浮力”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二章的内容,是在学过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来研究浮力问题的.这也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和深化.本章内容共分四课时.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和第四节选学课,教材既有演示实验和理论推导,又有原理和应用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推理和想像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2.学生分析学生虽然对浮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认识往往受生活经验的干扰, 由于浮力与液体内部压强有关,学生知道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1 .教学内容复习、总结前一节课实验 ,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在此基础上讲述液体压强的计算 .2 .教材的地位液体压强介于固体的压强和大气的压强二者之间 ,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同时液体压强的知识有很多实际应用 ,学习液体压强的计算 ,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的特点教材突出了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思路和方法 .这种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能提供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4.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掌握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和公式 .(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以及应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让学生掌握计算液体压强的思路和方法 .二、说教法归纳总结上节课实验内容 ,最后概括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用类比的方法和知识迁移的规律 ,启发引导学生在积...  相似文献   

14.
初中阶段物理教学属于物理学习的初级阶段,因而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然而,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初中阶段物理教学存在着一些教学难点、重点,尤其在压强教学部分,学生若是不能做到较好掌握,会影响学生后续物理知识的学习.1.及时纠正学生易混淆问题“压强”知识安排在初二阶段教学中,从重力、压力的角度进行教学导入极易使学生造成概念混淆.首先,从力的角度进行压力教学导入往往是平面受到了竖直力作用,若学生对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初衷《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液体压强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进行猜想与假设是一个难点,原因之一是学生对于液体的压强缺乏足够的感性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中的“压强”这一章,既是教学的重要,又是难点,不少学生在学习时常感到困惑,尤其是关于液体的压力和压强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进行液体的压力和压强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液体压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探究实验,是学生学习和理解液体压强的重要实验之一。学生实验器材的好坏和质量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兴趣都有极大的影响。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液体压强,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顺利完成液体压强的探究,本人对现有的实验器材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正初中物理中液体压强这部分知识是教学中的难点,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这部分知识又涉及到密度、压力、重力、质量、深度、体积和面积等较多的知识,所以,"液体压强"必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困难之一,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液体能产生向上的压强,并且液体对液体也有压强等;困难之二,液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五章“液体压强的公式”一节课中的难点是: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总重和体积无关。这个难点是如何形成的呢?从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看,形成教学难点的一个关健因素是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因为,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就从第一节课的图5—2(课本92页)中知道压强公式(P=F/S)中的压力与重物(砝码)的物重有直接关系,在第五节一开头又是这样叙述的“液体因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中液体压强这部分知识是教学中的难点,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这部分知识又涉及到密度、压力、重力、质量、深度、体积和面积等较多的知识。所以,“液体压强”必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