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是英国功能主义学派大师马林诺夫斯基的经典著作。其基本内容是记述新几内亚东部的南马辛区域所特有的库拉活动,它牵扯了一系列独特的风俗信仰、巫术神话、经济生活和技术知识,浸透了土著人的理想、荣誉和智慧,从而全局性的揭示出当地特有的文化活动。通读这部人类学民族志后对于田野调查方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田野》能有这么好的结果,是与这个创作集体分不开的,大家珍惜前两部田野剧的成功才对这部田野剧如此倾情,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在选外景的一个星期里他们在一起渡过了无雨夏天的最后几日,大家不分彼此,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在不那么令人满意的外景选择中,在制片人和导演严格的要求下。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利用一个村庄原始的地形地貌,加工出一个可供拍摄的自然村和村委会,特别是制片人提出的泥房粉饰和鸟岛栈桥;美术提出的构建鸟岛木屋;摄影提出水下摄影等等,不但反映了大家工作的主动,同时也说明了这个集体是有着深厚的创作实力和丰富想象力的。  相似文献   

3.
“文本式”研究范式使理论教学论研究走入困境;“田野式”研究范式使实践教学论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并不断向上追求。教学论研究者通过变革观念,明确主题,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和现代信息技术,逐步从“文本式”教学论研究者转化为“田野式”教学实践研究者。  相似文献   

4.
作为方法论的“人类学的田野”,为人类学从古典转向现代、从思辨走向科学奠定了基础、敞开了大门,形成了具有社会功能作用的“文化科学”。“田野”从与民族志撰写结为“姻亲”时起,就受到不同类型政府的支持甚至资助,“文化科学”的直接结果具有供给政府部门决策之公共功能,这是“田野”致力于政策科学的内在本能驱动之结果。一方面,在人类学领域,“田野”调查的社会公共性激活了“公共人类学”“人民的人类学”等的政治禀赋;另一方面,在政治学领域,“田野政治学”回应了政治学科学化第四次浪潮发展的时代需要,提供了解决“有政治无政治学”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新文化史学兴起后,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和阐释历史是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新趋势。民间的田野史料是发掘大众文化的重要途径,将人类学、社会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非文本解读方法引入历史学,用于田野史料的分析,有助于新史料的发掘以及史料多元体系的构建,符合新文化史研究方法创新的需要。非文本解读以“人”为中心,要求研究者转变观念和角色,在主导研究方向的同时,更应尊重大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并紧密融入历史环境,揭示社会、文化与人的活动机制。广西的田野史料丰富且多样,其中的“非文本”内容,隐藏着许多有意义的历史信息。非文本解读方法体系是开放的,也是不成熟的,研究者要善于联想、发挥创意,又要避免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6.
非洲具有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其独到的表述方式和记忆脉络传递着非洲古老的文化内涵。而在近现代进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理性认知引发的人类文明登上时代的顶峰,非洲的这一特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来自外界,尤其是西方的霸权试图抹去并替代非洲的传统。结果造成非洲声音被压抑,形象遭扭曲的局面。人类学田野作为一种可行而科学的方法,在充分彰显非洲历史文化风貌并促成非洲与外界形成对话的同时,能够较好地剥离掉西方在表述非洲时附上的情境因素,从而复原非洲本真态。  相似文献   

7.
非洲具有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其独到的表述方式和记忆脉络传递着非洲古老的文化内涵。而在近现代进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理性认知引发的人类文明登上时代的顶峰,非洲的这一特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来自外界,尤其是西方的霸权试图抹去并替代非洲的传统。结果造成非洲声音被压抑,形象遭扭曲的局面。人类学田野作为一种可行而科学的方法,在充分彰显非洲历史文化风貌并促成非洲与外界形成对话的同时,能够较好地剥离掉西方在表述非洲时附上的情境因素,从而复原非洲本真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角度为理论基础,分析并解读了小说和电影《朗读者》之间的异同,试图揭示小说和电影叙述的优势,展示各自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中,尤其是在后现代主义理论中,"作品"概念被"文本"概念所取代.这一变化远远不止是一个关键词的变化,而是意味着文学理论范式的变更,同时也是对文学制度的质疑.  相似文献   

10.
巴金作为思想改造对象在《团圆》的创作中,思想并不是在自如的空间运行的,作品显得滞涩、沉重。《英雄儿女》的作者毛烽本身就是一个革命者,革命者写革命文学,在创作空间中是较为自由的,作品流畅,基调比《团圆》明亮得多。《英雄儿女》比起《团圆》显得通畅明快也与文体有关系。小说《团圆》中有很多叙述、议论,全篇采用的基本上是间接叙述。电影《英雄儿女》就得考虑直观的表演效果。《团圆》的人物处理是分散形的,《英雄儿女》的人物处理是向心形的,还充分调动了电影的声像艺术手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获得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是高校历史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内在关联,要求相关的历史专业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寻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满足人才目标的实际要求.在此意义上,改革历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从"文本"走进"田野",将在历史的"田野"中赋予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和目标,从而使实践教学具有新的意涵.  相似文献   

12.
《孔乙己》对《儒林外史》的模仿、转化、吸收与省略是值得注意的存在,通过叙事细节对比,可以找到互文性例证,为解读《孔乙己》提供别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这是由原文文本的特点所决定的。本文试图提出“衍生文本“的概念,从分析作者意图、文本意图和诠释者意图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原文文本、衍生文本和译语文本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角度,阐述了翻译的创造性存在的必然性和创造性的限度。  相似文献   

14.
教学领域的研究队伍主要由两类人群组成。一类是专业理论研究者,另一类是院校基层的实践研究者。二者在成长路径与研究方式上体现出各自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陈蓓  黄叶 《红领巾》2007,(5):46-46
金黄的油菜花开满了田野,看去就像一块块金黄的大毯子;青青的麦苗在春风中掀起层层波浪;小路旁盛开着各种野花,像满天的星星,还散发出阵阵香味;蚕豆花像眨着眼睛的调皮娃娃,豌豆花像害羞的小姑娘,萝卜花像串串铃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及一系列保护政策的出台,宝卷作为其中的代表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热点。《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以下简称《介休宝卷》)是国内第一部对中国山西介休地区宝卷说唱文学进行研究的著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45年日本向盟国投降后,尚有近五十万日本人滞留台湾。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也在这一年被再次翻译为日文,发表于台湾日文杂志《新声》。该文发表时遭到了编辑者删节,文中关于“幻灯片事件”的描写和鲁迅反思、批判同胞的看客心态的文字全被删除。由此马上引起其他在台日本知识分子的质疑。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容易理解日本编辑删节《藤野先生》目的在于“告别”过去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于中国的侵略和歧视,并以藤野先生的友好形象扭转日本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侵略者形象。而批评的言论则认为不应该为了中目的友好,就忽视了中国人对自身的自我批评,及引发这种批评的根源之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藤野先生》在台湾经历的这次文本再生产以及读者反应,折射出人们对战后中日关系的期待,以及旧历史与新未来之间的连续性和断裂性。  相似文献   

18.
《金陵十三钗》的文本变异,主要表现在媒介载体、传播方式、体裁类型等方面的变化,对故事细节、叙事视角、人物角色、场景设置,乃至主题内涵做出一定程度地调整。总体上来看,这种修改提高了该作品的艺术水准、艺术影响力与市场知名度。值得注意的是,《金陵十三钗》的文本变异是文化消费市场的规律使然,但是,作品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多次改写的过程中并不明确与突出,从而引发了多种阐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所谓田野研究,是指田野考古学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的研究。古代的实物遗存遍布各地,有的暴露于地面,有的深理于地下,有的则被水浸盖淹没。要使它们为人所知,为研究人类历史服务,就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观察、揭露、记录和搜集它们,  相似文献   

20.
我读完程红兵的《一介书生的"田野"记忆》后感触颇多:让我看到了一个理想破灭,身处逆境,不甘沉冗,奋起争斗,干一行爱一行的程红兵;让我看到了一个喜欢看书,酷爱藏书,尤爱教书,满脸书卷气的程红兵;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韧性、执着而又勤奋的程红兵;让我看到了一个尊师重道的程红兵;让我看到了一个有思想、有成就的程红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