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容闳是近代中国教育救国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普及西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积极倡导和促成幼童赴美留学,开一代新风,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容宏是“中国人而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的第一人,他积极倡导“教育救国”,主张教育西化,最早组织幼童赴美留学,筹办新式教育,被誉为近代“留学生之父”。  相似文献   

3.
容闳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一流大学的留学生,他为了中国的自强与发展奔走呼号了一生。但作为一个徘徊在中西边缘的人物,容闳与现实中的中国,总是在若即若离之间。尽管边缘人的境遇使容闳的救亡道路颇为曲折,然而终其一生,容闳始终都能紧跟时代潮流,执著地探索救国的真理。  相似文献   

4.
容闳一生大力倡导"教育救国","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是晚清思想界、文化界主张从制度层、精神核心层变革的最早倡导者,深刻地影响了近百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他建议太平天国"设立工业学校体制",向曾国藩提出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兵工学校,这是伴随着大机器生产的中国最早的技术教育,对职业教育的产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时,曾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人:2000年5月5日,此人的肖像进入耶鲁大学名人堂,和毕业于该校的政界名人布什、克林顿等一起接受学生瞻仰;近期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在耶鲁大学演讲时再次提到这个人;梁启超评价此人“舍忧国外无他思想,无他事业也”;此人逝世后被美国《哈城日报》称为“学者、政治家及今日新中国运动的先驱者”。 何人能获得如此高的名望?他就是中国赴美留学第一人、近代“留学生之父”——容闳[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容闳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先驱者。他立志西学东渐,振兴国家。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容闳随即回国投入到实业强国、教育救国的艰难历程中。他与时俱进,与各派政治力量积极接触,为实现强国梦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相似文献   

7.
从事“西学东渐”事业和促进中国文明富强是容闳终生追求的社会理想。它贯穿于容闳所从事的社会政治和教育实践的全部活动。容闳的社会理想及其社会政治和教育实践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教育救国"者认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措施,是挽回利权的关键,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因此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手段;"实业救国"者以为,实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夺回利权的关键,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从而也是拯救中国的不二方式。"教育救国"者以无论何项事业都需要科学、都需要教育为立足点,考虑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实业救国"者以实业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实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科技以及传播科学技术的教育发展程度为认识结果。"教育救国"者指出,教育可以促进实业的发展,"实业救国"者认识到发展实业必须依靠教育。由此,"教育救国"与"实业救国"开始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推动了教育发展,而且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发展的历程是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主题,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在漫长的艰苦探索中不同的阶级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并且为之付出艰辛努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举制的废止,现代教育制度开始逐步确立.但由于教育普及率、经济发展、教育与政治关系、教师地位等问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致使"教育救国"思想破灭.我们从中应吸取教训,使教育能够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相互交替、相互交织。中国人民遭到残酷的镇压和剥削,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中华民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一次次的斗争和探索,带来了一次次的近代化的曙光,中国人民在苦难和屈辱中迈开了现代化的步伐: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每一次现代化都伴随着声势浩大的"运动",也正因为这些运动,中华民族在危难中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2.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在中国从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换的转型期,容闳投身于救国图强运动中,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教育,有着超越时代的独到见解和实践活动,成为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想的早期阐发者和绵延至今的中国留学运动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3.
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思想言行影响了近代社会诸多方面,对开启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容闳是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 ,是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人。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 ,他投身于救国强国运动中 ,积极主张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及其设备 ,倡导普及教育、出国留学 ,一开中国新风 ,在科教兴国方面可谓远见卓识 ,有着跨时代的独到见解和实践活动 ,成为中国近代科教兴国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韩浩 《教育探索》2006,(10):72-73
容闳从自己所受的西方教育中亲身体会到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认为当时只有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理念、科学技术,才能使中国强盛。经过多方努力,他促成了幼童赴美留学,开创了中国公派留学生之先河。容闳一生的追求与实践对当今我国的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30年来,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起源、内容、代表人物、性质、历史作用、局限性等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有学者开始尝试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理论体系、科学救国与科教兴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析。但仍然存在不足,应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史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雷颐 《留学生》2010,(1):52-53
1828年(清道光八年)深秋,容闳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一户贫困农家。此时.原属香山县的小岛澳门已被葡萄牙殖民者占租近300年。中国历有边患.对一个远离中原.荒芜不堪的弹丸小岛被“红毛夷”占租,长期以来并不以为意。然而.自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全球化的过程已经开始,澳门被租占,其实是“全球化”序曲中的小小一节。这种背景,与传统边患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朱华 《天中学刊》2006,21(6):108-111
近代留美学生创办的《留美学生季报》,以宣传科学为主要目的,致力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介绍、传播,为促进近代国人的思想启蒙,树立科学观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其刊载《科学救国论》等一系列宣传科学救国的文章,为近代科学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这种宣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张洪海 《神州学人》2006,(10):32-33
中国近代乡村教育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问题,而留学生对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往学术界对陶行知、晏阳初等留学生在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容闳在留美计划付诸实施之前就实际参与乡村教育活动——倡议并捐资创办甄贤社学一事却往往被世人遗忘。一容闳(1828~1912),1847年赴美留学,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1862年入曾国藩幕。1871年,清政府接受了容闳的建议,同意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并由容闳主其事。为保证遣送幼童质量,清廷在上海创办一间预备学校,由全国各地选派聪颖子弟入校预读,优秀者入选赴…  相似文献   

20.
雅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复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认为中国文化的落后是中国衰落的根本原因。而文化的提升需要教育的启迪,因而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改造整个国民性,塑造优秀的种族来挽救中国。虽然这种教育救国思想在当今注定会遭到乌托邦式的命运,但其中隐含了许多珍贵的启示,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