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乱世魏晋人企盼着从社会与心灵的双重苦难中解脱出来,于玄学空间重建逍遥之游。在这种思想文化背景下,《庄子》人格理想因能满足魏晋人格重铸的理论需求而成为魏晋人格的不祧之宗。魏晋文学家将《庄子》人格理想融入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并在生死、出处、狂慎、静躁等不同层面,以《庄子》人格精神化解心理焦虑,塑造出既有悲剧意识又有超脱精神、既一往情深又恬淡虚静的诗性人格。作为魏晋文学之人格魅力的精神之源,《庄子》人格理想在两个方面对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庄子》人格精神成为魏晋文学之人格流变过程中的一条一脉相承的主线;二是《庄子》人格理想的主要特征构成魏晋人格诗性建构的主要层面  相似文献   

2.
杨富荣 《文教资料》2009,(35):88-89
庄子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探索人的个体绝对自由的哲学家。本文从思想基础、真实内涵和意义三个方面对庄子的个体绝对自由思想进行了分析评述。肯定了庄子对中国人生哲学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4.
试论庄子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哲学,为后人解读先秦道家文化打开了崭新的视野。其追求的理想人格———“无待”、“无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但其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建构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庄子在现实和精神的双重世界突围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当时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进化中的种种矛盾和困扰。  相似文献   

5.
论庄子视野中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坚持从“他人为尊”、与人为善的“以鸟养养鸟”人格立场出发,追求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庄子认为,要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就必须挣脱物质和人身的依附关系,过平易恬淡的生活,不因所谓人生的辉煌腾达而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也不因生活窘困而变得庸俗不堪;并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参透生死,依据自然的内在法则傲立于天地之间,从宇宙大道的立场观照死,从而达至内在与外在、天与人的和谐圆融的审美理想人格。庄子审美理想人格不是现实人格的简单复制或摹仿,它导源于、却又超越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格,这本身彰显了庄子某种积极“入世”的对于社会民生困境与出路的深层关切。  相似文献   

6.
庄子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战国中期,学识渊博,一生穷困.<庄子>②一书,"寓言十九".庄子运用寓言,批判当时社会现实,反对偶像崇拜和等级权威,摆脱世俗礼教的束缚,选择避世退隐的人生道路.庄子思想的本质特征是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使人能够按其本性自然地生活"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相似文献   

7.
理想人格是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家在论及教育时所关注的问题.在中国古代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从“道”的理论范畴和他们对人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家的理想人格形象。道家的理想人格有其自身的特点.今天重新审视道家理想人格的内涵和特质,对于建构现代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庄子所提出的“无用之用”的人生处世理念,历来被研究者认为是消极避世或个人主义的人生哲学。这未免有失偏颇。本文根据庄子所处的时代和他的身份、地位,用历史的眼光及人格心理做客观的分析,认为庄子所追求的“无用之用”,包含着深层的人格意蕴,那就是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然而,由于“无适而非君,”使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又不得不“入其俗,从其俗”,从而导致不求被人用而为己所用的“无用之用”的人生追求,进而达到人格的独立与完美。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庄子理想人格的阐述、分析,从而在社会学术文化背景及意义、后世对它的传承各方面解读庄子思想。  相似文献   

10.
庄子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战国中期,学识渊博,一生穷困,《庄子》一书,“寓言十九”,庄子运用寓言,批判当时社会现实,反对偶像崇拜和等级权威,摆脱世俗礼教的束缚,选择避世退隐的人生道路,庄子思想的本质特征是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使人能够按其本性自然地生活:“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庄子和阮籍的理想人格都是追求自由和自主精神,庄子是从想象回到现实,阮籍则超越现实走向幻想。阮籍虽师承庄子,但又具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2.
真人是庄子着力描写的理想人物。庄子的理想人格具有超越世俗、超越物欲、超越自我的特点。庄子理想人格的超越精神、追求自由的精神、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不仅熔铸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而且也是现代中国人格建构的内在规定。庄子人格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及负面性:崇古意识是形成中华民族保守心理的因素之一;“缘督以历经”的行为准则与明哲保身的民族阴暗性格;顺世哲学与宿命论  相似文献   

13.
孔、庄理想人格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和庄子虽然对理想人格内涵的理解不同 ,达至理想人格的途径也相异 ,但他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却都是积极昂扬的 ,并且都将“天人合一”视为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作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庄子与康德都强调一种至高至远的人格境界,但就人格特点而言,二者又呈现不同特质。庄子的理想人格以"至真"的个性美为表征,康德的理想人格以追求"至善"的人性美为标杆;庄子追求的是个性自由,康德追求的是道德自由;庄子通过"体道"的形式完成人格修养,康德则以道德实践的形式成就自己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5.
白露  岳巍 《考试周刊》2011,(30):203-204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无己"、"无功""无名"的理想人格追求是他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他本真的人格修养、豁达的人生态度,对解决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出现的新问题,阐述与拓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措施与新途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庄子的人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一生可谓矛盾交织的一生,时而是愉世嫉俗欲摆脱尘世,时而又是顺应自然并安然处之,这矛盾的行为表现往往让后人疑惑不解。其实,它给我们展示了以情感人格认识社会,以理智人格顺应社会,以理想人格超脱社会的连贯而统一的一个完整人格体系。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的理想人物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封建士子“文行山处”的态度;一方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与政治理想.《儒林外史》的理想人格是传统儒家“归仁养德”与道家“顺天从性”理想人格的综合.形成这种特殊人格的原因在于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庄子》外篇、杂篇的材料,探讨庄子的人格与风格:穷,却不讳穷,却有气慨;凛然正直,并与自然为伍,与天为友;忘怀势力,追求自由,视宦途为畏途。庄子风格的主要特色是任真,摆落一切人世的羁束任真而行,却无不与天合,无不与道合,作到毫发无遗憾,成为天地间的至美。  相似文献   

19.
李白的人生理想是功成身退。其实现途径是由隐而仕,功成后复归于隐。李白走这一途径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实际上,他最终也没有功成,身退是他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托尔斯泰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在于其作品塑造人物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考察其作品中人物形象能展示作家的人格理想,这对当前的人文精神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