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土归流是历史上贵州地区一个重大事件,贯穿明清两代。这实际上也是汉文明与少数民族文明互动融合,逐渐奠定贵州省版图的建省过程。明清两朝以政治军事为干预先导,以经济商业为渗透手段,以文教融合为辅助策略,以中原先进的封建地主制经济生产关系渐次代替贵州境内其它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形式。由于明清两朝面对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尤其是在执政者民族心态上有显著的差异,因而改流的主动性、采取的具体手段、改流后的善后事宜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清朝时乡城受理塘土司管辖,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川藏地区的统治,委派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在川边藏区实行了改土归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乡城县改土归流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3.
国内对改土归流以及苗族迁徙的研究卷帙浩繁,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主要散见于各种通史和其他研究资料中,缺乏对改土归流与苗族迁徙之间关系的系统论述。本文主要是从苗族迁徙、改土归流以及改土归流对苗族迁徙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改土归流对苗族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树仁统治时期,他应哈密维吾尔族人民"改土归流"的请求,及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未加缜密调查,遽行改革,举措失当,引发哈密事变。此次改革的原因看似表面,但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中央与地方的权利之争。  相似文献   

5.
论明清两代的改土归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民族地区过去主要是土司制统治,进入明代后,由于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和边境民族地区经济日益发展,土司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因而自明代永乐年间开始,便出现了改土归流的趋势,永乐十二年贵州置省,是这一趋势的重要标志。入清以后,这一趋势显著加强,雍正年间鄂尔泰在西南三省的改流,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乾隆平定大、小金川土司的叛乱后,终使西南民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得以完成。改土归流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以及边境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代的改土归流对各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但也伴随着武力征服,具有不彻底性,带来了新的民族压迫,增加了行政经费。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改土归流对各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但也伴随着武力征服,具有不彻底性,带来了新的民族压迫,增加了行政经费。  相似文献   

8.
“改土归流”在昭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综合记述了清雍正时云贵总督鄂尔泰进行的“改土归流”.  相似文献   

9.
雍正朝广西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采取审时度势、区别对待的灵活策略,给广西土司以莫大的冲击,实现了对土司区的直接管理。重视善后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广西社会的稳定。"以汉化夷"思想的指导,有利于中央集权"大一统"目标的实现,促进了广西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在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中,昭通地区的改土归流为中国历史发展之大势所趋。雍正朝审时度势,开始了在昭通地区的改流行动。改流初期,雍正朝持谨慎态度,拟对昭通和平改流。随着对昭通土司认识的深入,武力征剿在所难免。乌蒙土司被改流之后,因雍正朝任用流官不当,致使乌蒙复叛,但旋即平定。为保证昭通社会迅速恢复稳定,雍正朝实施了一系列的善后措施,使昭通地区的政治格局、生产方式、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改流过程中,昭通的归属问题亦提上日程,从便于对昭通地区的改流与治理的长远角度考虑,最终将昭通划归滇省。  相似文献   

11.
“改土归流”作为土司制度的专用语,是对历史上改土官为流官这一复杂现象的概括,已被人们所接受,而且在今天的使用中已有其固定的内涵,成为一种规范用语。因此,今天的研究者继续使用“改土归流”一词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从民族政策供给、土司制度设计和区域与民族实践等视角研究清代改土归流,呈现出成果涌现、领域拓展、方法创新的发展趋势。专家学者从长时段、“整体史”角度,力争宏观、中观与微观相统一,突出比较研究和现实关怀,进一步深化了清代改土归流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中,昭通地区的改土归流为中国历史发展之大势所趋.雍正朝审时度势,开始了在昭通地区的改流行动.改流初期,雍正朝持谨慎态度,拟对昭通和平改流.随着对昭通土司认识的深入,武力征剿在所难免.乌蒙土司被改流之后,因雍正朝任用流官不当,致使乌蒙复叛,但旋即平定.为保证昭通社会迅速恢复稳定,雍正朝实施了一系列的善后措施,使昭通地区的政治格局、生产方式、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改流过程中,昭通的归属问题亦提上日程,从便于对昭通地区的改流与善后治理的角度考虑,最终将昭通划归滇省.  相似文献   

14.
西康地区改土归流进程是西藏近代史上的重要一环,对于该地区改土归流前后的社会情状的梳理,有助于了解西康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该地区改土归流前后的社会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15.
大规模"改土归流"是发生于清雍正朝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认识和评价"改土归流",学界尚有不同看法。雍正改流,并非个人随心所欲,而是以"大一统"理论为依据,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不能因为在改流中引发武装对抗,造成血流伤亡,就将其全盘否定,而应该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既要看到清廷以武力强制改流,甚至在某些地方有扩大化的倾向,这是由封建王朝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更应强调"改土归流"的实质是完成国家的真正统一,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场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6.
清朝的改土归流完全没有涉及到地处“江外”的南甸宣抚司。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政府对南甸宣抚司采取了渐进的改土归流,最终也没能彻底章除土司制度。但是民国政府对南甸宣抚司采取的一些改土归流举措,动摇和削弱了这一制度,这是毋庸置疑的。新型管理机构或共同或单独行使了过去南甸宣抚司独揽的权力,国家统一行政建制也逐步取代了自成体系的土司制度。这也为建国初期民主改革彻底解决南甸宣抚司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改土归流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采取的一项重要政治改革。从政治上讲,改土归流政策是成功的;从经济和文化方面讲,改土归流政策对西南各民族的影响又是不一致的。对纳西族而言,改土归流政策促进了其政治上的发展和进步,而在经济文化方面,中原传统的儒家思想的传播与纳西族的自然观形成了激烈的冲突,最终是儒家文化占据了统治地位。综合评估儒学思想对纳西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其负面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8.
贵州自元代起即普遍推行土司制度。建省以前,其建置分隶四川、云南、湖广等省管辖。实属三省边沿地带,互不统属,各布政司对其鞭长莫及,处于各自为政的零散状态。土地、人口属大小土司所有,庶民为土司头人的奴隶,过着非人生活。  相似文献   

19.
明代在贵州一些地区,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变迁,新的阶层产生,民族融合逐渐成熟,推动了改土归流进程。同时在这些基层社会变迁的基础上产生了一套民族沟通机制,加强了流官政府与少数民族的互信和互动,逐渐消除了民族隔阂,动摇了土司制度存在的基础。这套民族沟通机制对于化解改土归流后的社会矛盾,防止民族地区的社会冲突,巩固国家统一等多个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土归流持续数百年之久,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但改交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统治格局,导致了生产方式的变迁,且使得土司辖地的社会结构发生重组,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与文化交流,最终在西南地区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政治一体的地理分布格局。改土归流虽然为中国历史发展之大势所趋。但其中之局限与缺憾亦应引起注意并予以严格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