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避作者创作角度,而从读者接受与作品本身出发,站在女性主义的本体立场之上,对《神雕侠侣》文本中的李莫愁人物形象进行定位分析,并对其悲剧进行探因,能够发现金庸小说中女性创作的独特魅力。事实上,抛开李莫愁的残酷滥杀,她其实是一位追求爱情与个性解放女权主义的先驱。她的悲剧由男性中心主义造成,金庸对该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对男权主义进行反思的意味。  相似文献   

2.
当代现实主义作家路遥因其在爱情题材上独特的创造而光芒四射,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许许多多动人的爱情故事.综观其作品可以看出,路遥小说中的爱情从情感内涵到思想文化层面都体现出特有的模式性.  相似文献   

3.
评论家们把《牛虻》定位为革命的浪漫主义,一是肯定作品思想的革命性,二是爱情的浪漫性。而小说《白鹿原》中,白灵和鹿兆海的情感历程显示出,在作者的引导下,小说成功地用"革命"话语置换了爱情话语,爱情被"革命"遮蔽。爱情的内容因而受到了改写:相爱不是因为两情相悦,却是来源于"志同道合"的"革命"需要。在两个爱情故事中,体现出爱情与革命间的不同关系。  相似文献   

4.
《红与黑》作者司汤达认为小说中主人公于连与市长夫人德·瑞纳夫人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是“心灵的爱情”,然而这样真诚的爱却无法继续,最终结束。本文从两方面分析了这种爱结束的必然性:一是这种爱不完全真诚,有其目的和动机;二是从于连的出身、性格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指出其爱情远不及其勃勃野心。最后指出即使于连复活,他和德·瑞纳夫人的爱情仍会因为其野心和荣誉而无法继续。  相似文献   

5.
琼瑶的小说一直被评论界视为言情之作,实际上它与言情小说相去甚远;而在明清描写文人理想的小说创作中似能找到其渊源.琼瑶的小说以真善美为内核,以男女爱情为外饰,为少男少女和准家庭妇女描绘了他们憧憬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6.
《夜色温柔》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文章介绍了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故事梗概,分析了小说中主人公迪克的心理状况,以及小说的现代主义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7.
《夜色温柔》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文章介绍了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故事梗概,分析了小说中主人公迪克的心理状况,以及小说的现代主义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涉及爱情生活的作品中,对“墙”的描写是一个常见现象.然而,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却非常深厚,因为它已经形成一种意象,并对中国古代通俗文化以及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池莉的小说《所以》描绘了知识女性叶紫四十年的生活,叶紫因为亲情缺失而处处逃离,最终无处可逃;因为爱情虚假而苦苦追求,最终无处可求;因为创作无奈而深深热爱,最终无处施展。《所以》展示了叶紫人生中诸多的坎坷曲折、情感世界的起伏沉浮,最终在爱与恨的交织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奥斯丁一生创作了6部小说,这些小说的主题仅有一个,即婚姻与爱情.在她看来,婚姻与爱情紧密相联,惟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婚姻才是牢固的、永恒的.无论是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女权主义批评还是用社会历史批评都可以对其小说进行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偷影子的人     
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这部作品完美展现了作者温柔风趣的写作风格,有催人泪下的亲情、浪漫感人的爱情和不离不弃的友情,清新浪漫的气息和温柔感人的故事相互交织,带给读者笑中带泪的阅读感受,是一部唤醒童年回忆和内心梦想的温情疗愈小说。作者连续12年蝉联"法国最畅销作家"全世界拥有最多读者  相似文献   

12.
因为被“野蛮女友”折腾得够戗而瞬间征服万千女人心的车太贤,此番出演的《恋爱小说》,是一部追述往日恋情的典型的爱情文艺片,和他演对手戏的是两位温柔的韩国新锐艺人孙艺真和李恩珠。故事从志焕(车太贤饰)收到了一封没有发信人地址的信开始,黑白影象中孩子开心爽朗的笑脸,简短的文字,以及淡淡的肥皂香,开启了志焕尘封已久的怀念——秀印、庆熙和志焕,往日清新浪漫的青春年少三人行。  相似文献   

13.
小说《柳堡的故事》以战争硝烟为背景,大胆地叙述了新四军战士与村姑之间的爱情,成功地在救亡背景下表现了人性。1957年在“双百”方针给文艺界带来的宽松环境下,新中国第一位女性导演王苹将小说改编为同名电影,基本保持了原著的风貌,对爱情线索的保留充分彰显了艺术性,使这部影片成为“新中国电影的一抹温柔”。  相似文献   

14.
唐传奇发轫于初唐时期,兴盛于中唐时代.在中唐传奇所完整保存的近40种作品中,大多数题材取自现实生活,涉及到爱情、历史、神仙、政治等多个方而,其中以爱情题材的小说成就最为突出.这些爱情小说突破了志怪的局限,通过描写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在这类小说中大量运用了相恋男女双方或一方为追求爱情而遭受磨难的情节模式,本文称之为"情痴落难"模式.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金庸小说中永恒的主题,于是女性自然是构成其爱情主题的半边天。在金庸小说中,侠女人物众多且性格多样,但在她们身上都有鲜明的两重性——"传统"与"叛逆",而将传统与叛逆两者逆巧妙地贯穿起来的就是"情"。  相似文献   

16.
课本中有一篇<翠翠>,节选自沈从文小说<边城>.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们无不被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深深地吸引,尤其对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翠翠那没有结局的爱情悲剧更是充满了深切的同情.但与此同时,却又对故事中多次出现的一个情节--翠翠摘虎耳草,感到十分不解.是啊,翠翠为什么要摘虎耳草呢?  相似文献   

17.
评论界对于菲茨杰拉德小说《夜色温柔》中的女性形象有着极为矛盾的看法.通过剖析《夜色温柔》的叙事特征可以解释这一复杂的批评现象.小说文本对聚焦的特殊处理和小说中第三人称叙述者对待人物的含混态度是引发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嫌疑人X的献身》是日本知名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献身"是小说中的最关键的部分。而构成"献身"这一行为的直接原因是主人公石神对婧子的"爱情",以"爱情"为名的"献身"是否真正出于爱情?文章将从角色设定、心理诱因、现实因素等三个角度来论述《嫌疑人X的献身》中伟大的"献身"并不是出于真正的爱情,而仅是因为爱情的悖论。  相似文献   

19.
李淼 《林区教学》2014,(5):32-34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的小说讲述了许多美好而感人的爱情故事,但却无一例外以悲剧告终。小说中"多余人"的爱情一般都败给了他们性格的懦弱与胆怯,爱情毁在社会制度、传统法制的束缚上;而"新人"的爱情在作家无法确定改革成败的情况下也走向了悲剧。此外,作家的渐近主义思想埋葬了主人公的爱情。基于此,论述了屠格涅夫小说中"多余人"和"新人"的悲剧性爱情,分析了悲剧性爱情主题的意义及其与作家本人感情经历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亚军  王敏 《天中学刊》2010,25(3):53-57
牛郎织女故事,在汉魏六朝诗歌中有独特的题材表现,即七夕诗.在此类诗歌中,诗人多以塑造织女形象为主,进而咏叹牛郎织女的爱情.织女是真善美的结合体,具有温柔、勤劳、智慧的形象特征,其纯洁真挚的情感、守望爱情的忍耐与坚贞深深地感动着后人.七夕诗的产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怨妇诗以及七夕节俗的盛行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