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本体论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思想与其市民社会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思想的自然基础层次、经济基础层次和文化基础层次,内在地决定了其市民社会理论的三种构建逻辑及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体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还是从事实判断以及价值判断的角度来考察,市民社会也是毛泽东实践哲学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体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还是从事实判断以及价值判断的角度来考察,市民社会也是毛泽东实践哲学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马恩市民社会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马恩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以前市民社会思想的分析考察,提出了与学术界把马恩的市民社会诠释为“不科学”、“不成熟”的“借用术语”的观点的不同看法,指出市民社会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议把马恩的市民社会理论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去  相似文献   

5.
实践及生存哲学思潮兴起的内在动因和主要特征体现于其时代背景和哲学自身逻辑方面,以此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哲学面临着为现代化和市民社会确立理论基础的任务,主要成果是使实践人学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第二阶段,哲学开始出现反思市民社会和现代性的个性自觉,旨在丰富和深化实践哲学的生存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和基础,所以本体论研究意义重大.而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哲学家却有不同的回答.其中,最典型的回答就是实践本体论和物质本体论.那么究竟孰是孰非呢?通过分析实践本体论的理论困难和物质本体论的合理依据,达到坚持物质本体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自身内在理论逻辑的变革.同时,通过对市民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审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可以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从而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真正出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是在批判吸收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市民社会概念及其全部理论的。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启示我们:市民社会是人类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历史环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辩证对待市民社会的生长,充分依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克服市民社会的弊端,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建立在对黑格尔等前人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物质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市民社会的实质。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二者是既分离又相互统一的关系,人类社会超越市民社会和国家的时候,也是阶级和剥削消亡的时候。同时,市民社会的相关理论也对我国目前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市民社会问题的日益显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已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市民社会不仅是黑格尔学说的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范畴。马克思虽然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但他提出了与黑格尔不同的市民社会问题解决方式。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是"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的论断,是对市民社会本质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和科西克的"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是会通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两种典型理论形态。虽然其各自的理论表述不同,却都是通过对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和海德格尔空洞存在的双向反思,在海德格尔生存论的地基上融合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异化劳动等理论,追寻一种能够超越二元分立的具体哲学,建构感性存在论,这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然而,由于两种"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仍以海德格尔生存论为主导原则,因此无法克服以意识内在性为基本建制的现代形而上学。应在对两种"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反思中,转向马克思感性、对象性原理的原则高度,以开启出切中社会现实的、更广阔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空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学基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颇具争议。被教条化、实证化理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产生此争论的根源所在。而基于实践性、历史性语境中的解读指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伦理学向度,即内蕴于非道德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话语中的对人类真正道德化生存的伦理承诺。必须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语境之中,重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曼海姆的思想无疑受到了马克思的巨大影响,其马克思主义观从对意识形态和知识社会学理论的阐述中集中地体现出来。其中既存在着比较地道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洞见,同时他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但是最终却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批判反思曼海姆的马克思主义,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底线及其边界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均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实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坚持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丰富了这一思想理论。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观点带有时代的烙印(局限),但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他提出的“人的解放”、“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光辉思想。对于实现和推进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执政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特点规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历史任务,对反腐倡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艰辛的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党特有的、与时俱进的反腐倡廉理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构建了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理论。  相似文献   

16.
网络思想混乱是一个应该正视的事实,正规思想、教育要逐步参与网络思想的发展,网络思想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要让网络思想有灵魂;马克思、朱熹是对中国发展有决定性意义的思想家,复兴马克思、朱熹思想研究对网络思想发展有决定意义;要实行网络宪法,结合网民和学者,复兴对马克思、朱熹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党的思想建设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重大挫折的历史关键时期毛泽东党的思想建设理论拨正了其正确的前进方向,并事实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自发向自觉的历史性转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要求我们深入研究毛泽东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并实现其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呼唤教育学理论创新的背景下,中国教育学有必要反思自身与马克思主义。然而在马克思主义被日益权威化的情况下,中国教育学的反思面临着特殊的困难。这迫使其需要首先将重新理解马克思作为一项前提性任务,因而中国教育学有必要"回到马克思"。中国教育学"回到"马克思有三种方式:其一,马克思的思想作为中国教育学与其它思想对话的知识基础;其二,马克思的方法论作为中国教育学研究的指南;其三,马克思的立场作为中国教育学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9.
萨特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探索个人的自由与解放,其人学本体论经历了现象学本体论、自为的绝对自由本体论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本体论三个阶段。钩沉这三个阶段,评价萨特的人学本体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