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评价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现实参考,此次大学评价选取了全面准确的评价对象,利用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对2524所高校进行竞争力评价,并从地区、大学、科研及类型等角度对中国大学竞争力做详细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教育仍存在地域差距问题,教育资源分布较为集中;一般院校及民办院校发展较快,重点大学竞争较为激烈;理工类、综合类院校发展较好,艺术类、体育类、民族类高校发展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关键部分。目前,大学综合排名具有得分与科研层次、规模成正比,与人才培养层次、规模成正比,排名得分呈非正态分布等显著特点。因其对地方高校的评价存在适用性、质量性、特色性等方面的问题,各大学排行榜需要将评价主体内容单一化,展现真正实力;评价指标质量化,实现评价与质量相结合;评价领域宽泛化,力争融入特色理念,科学评价和引导地方院校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0年以来,全国新增本科学校140多所,未来几年,还将新增部分本科院校。近年来,高校扩招的主要任务落在了新建本科院校身上,其在校生规模在全国高等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新建本科院校建设虽然起步较晚,并承担了繁重的扩招任务,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4.
民办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比较全面地掌握被评价民办本科高校当前的科研发展状况,浙江树人大学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浙江树人大学科学计量学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在2013年继续开展了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介绍2013年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工作的基本做法、评价结果及相关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类招生:高校和考生共赢互惠的不二选择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标志着从此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一批高水平大学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的共识之一就是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为人才选拔的入口,按大类招生也就随之进入人们视野.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本科招生计划中,有34所“985工程”高校和近80所“211工程”院校有专业按大类招生.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大学评价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以往评价实践基础上,2014年评价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创新:优化科研产出评价,完善大学分类评价机制,注重大学社会声誉影响。在对全国2 427所高校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地区教育竞争力排行榜、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等8个榜单的结果。其结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缩小地区差异需循序渐进;一流大学竞争激烈,重点大学的优势地位受到挑战;理工类高校优势明显,民族类、艺术类和体育类高校相对弱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以提供有关高校比较性“质量信息”自许的各种大学排行不仅因此备受媒体的青睐,而且引起越来越多高等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06年收录的论文中,用“大学排行”或“大学排名”作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与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发布“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洛阳师范学院科研竞争力在全国487所一般大学中名列第63位,在师范类院校中居18位,在河南省仅次于河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排名第3。  相似文献   

9.
闫明伟 《职业技术》2006,(14):150-151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及现状 近几年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特别是1999年国家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底,全国共有1396所高校,其中高职高专院校767所,占54.94%,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376万人,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在校人数占41.65%。2003年底,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382万,其中有200万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占了普高招生人数的52.3%。2004年,全国独立设置的普遍高职高专院校已经达到908所,基本上实现了在每个地市至少设立一所职业院校的格局,还有612所本科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是479万,占整个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的43%。可见,高职高专教育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在我国加入WTO,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中,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举足轻重,无可争议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发布。根据《规划》,到201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在全国省区中将率先进入普及化阶段,成为全国高等教育水平、竞争力、国际化程度提升最快的省之一。到2015年,全省高校数量包括独立学院控制在100所左右,校均在校生规模基本控制在目前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平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的分类、定位和评价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分配,而且关系到公众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选择和高校自身社会职能的发挥及其可持续发展。笔者针对我国大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三类人才”的划分为依据,按“资源与任务挂钩”的原则构建高校分类定位及评价系统的思路,以期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如何把握自己的办学目标有所启示,促进高等教育在公平环境下竞争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求学》2023,(13):47-51
<正>重点本科院校一般指全国重点大学。1959年,有关文件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6所高校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后来扩充到88所高校。目前,由于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和时代的发展,官方已经不再使用这一提法。广义上说,重点大学与好大学等概念类似,泛指国内实力较强、名气较大的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都可以称为广义上的重点大学。在这三者里面,112所“211工程”高校包含了39所“985工程”高校,而“双一流”建设高校包括了所有的“985工程”“211工程”高校。  相似文献   

13.
积极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破解高等教育结构性难题的深层次变革,也是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求。其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转型发展中引导地方高校适应、融入、引领所服务区域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瞄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这一新格局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校社会服务基本内涵入手,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提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质量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其目的是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由数量扩张转变为注重内涵发展的质量提升上来。新建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老牌大学相比,无论是教育资源、育人理念、办学积淀、质量文化,还是办学硬件条件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对新建本科高校,坚持“质量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建设两手抓。是提升专业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大学地处北京市海淀区,是教育部直属的、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学校一直是全国的重点建设大学.在1954年和1984年分别被列入全国6所重点院校和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16.
刘献君 《辽宁教育研究》2012,(12):F0002-F0002,F0003
上世纪末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一大批专科层次高校和独立学院“升格”、“转设”为本科院校,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目前,这类院校数量已超过普通本科院校总量的1/3,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新建本科院校迫切需要回答“办怎样的大学”、“要怎样办这样的大学”这两个根本问题,这既是摆在每一所新建本科院校面前的现实课题,也是摆在中国高等教育面前的时代命题。由常熟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顾永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抓住热点问题,很好地坚持研究的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政策导向,很好地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加利福尼亚是美国最早普及高等教育的州之一,在如何建立与高等教育普及相一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方面为美国各州和发达国家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经验。它的基本制度是,政府确定高等院校的三个层次和各层次院校的招生计划、公立和私立院校确定各层次基本的招生考试和录取标准,学生按学业水平选择高校,高校按标准录取学生。每个层次的考试选拔的标准有明显差异,研究型大学多维度选拔,提供大众高等教育的本科大学要求相对简单,社区学院接受所有通过“离校考试”的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是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通过合并调整 ,我国高校单科性院校过多、办学规模过小的状况已有所改善 ,一批文、理、法、工、农、医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重新出现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努力方向。然而 ,高校合并不是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从实现全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目标 ,到按照社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差异性建立合理的高校类型结构 ,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尤其是对高水平大学而言 ,如何实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目标 ,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革高校评价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问责制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英国、美国、巴西、荷兰等教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问责制的特点,通过国际比较和充分借鉴,从评价机构独立化、评价指标差异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结果等级化和评价报告公开化5个方面对我国建立健全高校问责制,进行现代化大学制度背景下的高校评价模式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是现代大规模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而自然形成;二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性机制而人为形成。我国难以实现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类市场化治理模式限制了竞争机制的作用、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强化了高校的办学层次竞争、“双一流”建设引发新一轮院校“同轨竞争”,以及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导向作用和文化传统的负面影响。要实现我国高校的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理性地发展高等教育;需要遵循大学渐进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家办学规律;需要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