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引导和教育方式促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一门课程。现今,由于传统的单子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然而,主体间性理论为其提供新的视角。在这里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和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以及根据主体间性理论采取的相应对策,从而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哲学主体间性研究给我国当前教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但主体间性在外语教育方面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主要还是关注知识和技能,对课堂教学的生命个体的价值取向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分析主体间性的教育哲学思想,结合RICH教学案例,探讨RICH教学模式是如何建构主体间性并使之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师生共享生命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期兴起全纳教育发端于特殊教育,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教育领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在全纳教育思潮的启示下,我国当今教育改革要树立全纳的观念,遵循平等和多样化原则,在课程设计、教学、专业素养形成等方面都要发生一系列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育主体和被教育者的整体情况,本文着重论述主体间性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否会影响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和主体间性对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特殊性。以及在主体间性观照下,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影响人的最大限度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5.
配偶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分支的前沿探索,是以配偶关系中两性主体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重要机制,展现了学科发展创新、回应时代挑战、破解教育悖结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利于顺利进行和发展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缺失表现在:目标理想化,价值的工具化,方法过于呆板,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必须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多层次目标;坚持人文关怀,促进主体间的感情交融;丰富教育方法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多重主体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是融知识传授、审美欣赏、能力培养及人格铸造等于一体的综合过程,需要学生主体、教师主体、文学主体及研究者主体等多重主体相互交流、共同参与。传统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偏重教师主体,近年来的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则过于强调学生主体。或许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多重主体性的复杂状况,充分激发多重主体性,注重主体间的交流互动是解决上述偏向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8.
整个20世纪,主体间性成为一种受到来自哲学、文学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广泛关注的话语,尽管不同学科的思想家们以不同的方法来阐述它,但是他们都有一种倾向,强调语言主体的地位,并消解了主体的中心地位。在拉康的说话主体的侵凌性理论中,强调的是说话主体,而不是表述主体,对说话主体言说的客体和个体的侵凌。这种侵凌性直接关涉到作家、作家创作心理而且影响到文本的接受。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习公共英语的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以师生主体间性为基础的教育硕士课程体系的建构方法,目的在于探索出适合教育硕士学习规律、水平和特点的有效教学途径,使教师与学生都能从教学中受益,达到乐教、乐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教育界逐渐将"交往"引入教育论研究的视野中,用"交往教学论"审视和反思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得出了一些颇具价值的观点,对教学实践的改善起到很强的指导性意义。同理从"交往"的视野来审视体育教学实践过程,对重新理解体育教学和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军校任职教育中教学和考核方法上的"两个转变"为纲,从提升任职教育效果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实施和考核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主体间性教育:从两极走向中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性生成于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对象化活动,而主体间性则生成于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在教育领域,既有主体—客体关系存在,又有主体—主体关系存在;就像主体性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种客观存在一样,教育领域原本就有主体间性教育的一席之地。主体间性教育的提倡,旨在还它以应有的地位,也是为了化解教育领域个人主体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主体间性理论作为社会交往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门学科。在感恩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感恩教育存在的博弈困境,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过程四个方面阐释感恩教育主体间性变化的思维转向;根据转向要求,从思想、内容、形式和师资四个方面阐述了感恩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魏晋唯美是时代风潮,特别是在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活动中,常因审美同情的催促,而使欣赏主体与大自然之间,充分达到美学的主体间性,表现出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主体教育是在主客二元对立的框架下建立的,随着哲学主体性在现代社会步入"黄昏",现代主体教育理论也陷入了自身的困境。反思现代主体教育,要求我们超越主体教育自身的弊端,走向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的主体间教育。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随着信息革命的不断发展,现行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已显弊端,已到了必须调整、充实、补充、完善,注入新的教学理念之时,就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调整、补充、新建之意见。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亟须改进,让更多优秀的教学理念融入学生的课本,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语文。纵观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多以教师说教、简单重复的练习为主,单纯地为高考做题海式的训练往往是得不偿失。每一名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者,或者说关注中国教育的工作者,都有义务弘扬我们本民族的语言,都要为教学方式的改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主体间性对于翻译的质量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包含了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联系与交往。体现翻译的主体间性是现代翻译的重--求,也是翻译达到信达雅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通道。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就多年的翻译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将主体间性体现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进行了阐述,希望对广大有意进行翻译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subject”一词在西方语境中有两层意思 :“主体”与“主观”。现代性主体哲学正是通过“主观”而建立了“主体” ,从而对他者在各种意义上的霸权。与此相应 ,2 0世纪对主体哲学的拯救或批判就有了两条思路 :一是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以反方法论为旗的反认识论的“本体论转向” ,一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和法国后结构主义对作为实体存在的绝对“主体”的解构。从以上两层意义的内在勾连中展开对“subject”的西方哲学史考察 ,可以看出 :“主体”是“主观”的产物 ,“主体间性”是“主观”的认识论哲学的最高成就 ,但同时“主体间性”在胡塞尔那里的终于失败 ,则意味着我们必须修正现代认识论或者在它之外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必须将活动的对象纳入主体间性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主体同性理论是教学理念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课堂中师生和谐相共处,共同推进教学任务的有效保障.从主体间性的定义和内涵着眼,研究在课堂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间性,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的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最终就主体间性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模式重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