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开发与建设是浙江省政府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的体育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目前,杭州下沙高校园区高校体育资源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共享率低等问题。揭示了原有体育资源配置的信息机制、决策机制以及具体的配置方式上缺陷是产生上述结构性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未来的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提出了:以体现学生需要为特征的、资源共享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相应的制度调整的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高教园区校园体育竞赛开展不容乐观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和访谈法,以三亚高教园区大学生俱乐部篮球联赛运作实践为例,从大学生俱乐部篮球联赛组织模式、运行特征以及对园区综合效应的分析,分享了三亚高教园区校园体育竞赛开展的经验。实践证明大学生俱乐部篮球联赛实现了:组织形式的创新——以俱乐部为单位跨校组织联赛;理念的创新——将篮球联赛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将篮球联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高校体育赛事产业化的创新——以联赛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获取联赛经费的社会化补偿机制;园区体育文化的创新——挖掘篮球赛事的文化内涵、实现共享的园区体育文化;阳光体育联动发展的创新——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吸引学生热情参与、带动体育社团发展;体育资源共享模式的创新——优势互补、无偿共享;高校运动队训练模式的创新——俱乐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促进各校篮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通过调查研究,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资源的构成与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发现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资源薄弱,并对资源的如何开发与配置进行了适当讨论,以期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得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获得了目前对体育课程资源及体育场馆、运动项目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的情况,理清文章的思路.通过对杭州市四所高校的在校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及对其中两所高校的体育场馆使用情况的实地考察,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得知目前杭州市高教园区高校体育场馆以及运动项目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在对体育场馆及运动项目资源的开发,体育场馆和运动项目资源的利用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玉溪建立高教园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教园区是近年来适应高校扩招的一种新型的办学形式,它的建立会给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深刻的变化和影响.本文通过高教园区建立的规模、条件分析,探讨了地方兴建高教园区应有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大学体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工作中,优质教学资源具有共享特性,然而现实中我国高校资源共建共享不仅起步较晚而且推进不够。从培养学生角度看,此状况不利于大学生主动性体育运动动机的形成和确立,也不益于各高校之间的资源整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发现,影响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区域推进主要有: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教师队伍水平、教学文件侧重比例、教学环境支持力度、学生信息化学习习惯、资源共建共享价值等6种交互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网络、新媒体等方面进行信息化大学体育教学资源建设内容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大省 ,但如何由一个高教大省变为一个高教强省 ,这是摆在各级领导和高教工作者面前的头等大事。对此我们首先要解放思想 ,树立以人才为中心的观念 ;其次要挖掘现有高教资源 ,形成合理布局 ;再则要加大对高校的投入 ,引进和稳住高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省15所普通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部分高校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高校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着设施建设不够,地城分布不均,构成单一,信息化建设重建设轻应用,体育信息化人才缺乏,教师信息化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引起重视,努力促进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不断完善,推进体育教育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是造成体育教学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成为各高校越来越重视的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模型等方法对高校体育资源进行分析推导,以求得最佳的资源利用率.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包头市职教园区内中高职教育并存.对如何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实现园区内中高职教育的合理衔接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建立园区内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模式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资源进入高校,既能使自身得到保护,也能服务于体育教学。河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在回顾和总结河北高校体育教育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指出高校体育利用"非遗"资源需要着重处理好的几组关系,并从体育教学和科研的角度,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进一步在高校体育的平台上获得更好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中,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代体育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民族体育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学校教育资源能使学生了解民族体育知识、技能。同时在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三者的结合将会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发展,创造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教师资源紧缺且开发不足,物、资匮乏且利用率低下.如何提高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如何更好的利用和开发高校体育资源,发展高校体育市场,已成为高校体育产业的一个热点.本文力求从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的现状出发,对开发高校体育市场的途径进行探讨,为促进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必须扩大办学规模和效益 ,而要提高高教的规模和效益 ,就必须进行高教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加大教育投入 ,实行多元化办学体制 ,建立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体制 ;在高校内部进行机构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后勤体制改革 ,通过改革达到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构建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体系的目的在于为有效提高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保障.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具有极为密切的内在关联,相比于社会体育而言,高校体育的资源优势相对明显,因此,本文探讨了高校体育资源的输出途径,议论了如何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必要的资源援助.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所蕴含的价值意蕴与文化基因呼吁体育课程回归意义世界,切实促进学生将理性认知与价值认同转化为行为习惯,主动投身实现体育强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通过逻辑分析、叙事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机制与叙事化路径。研究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亟需正确辨识体育课程生成思政元素等意识形态之间本源性的关系实质,把握“意义世界”的双重属性,既注重体育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又强调“知识体认”的文化底蕴。为此,立足“挖掘什么是课程思政资源—如何挖掘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如何激发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效力”的思维路向,提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应从“事实世界”到“意义世界”,积极构建具有时代性的叙事话语;从“知识教学”到“价值引领”,全面完善“点—线—面”的课程链;从“反思交流”到“知识体认”,有效助力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润物无声的叙事化路径,使体育课程学习体验转化为个人的精神成长与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就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黑龙江省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自身的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各大高校的扩张,如何有效地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也是现今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将高校体育引导到社区活动中来,通过双边协作,促进双方发展是一条新的发展路线,所以本文对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进行的研究,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从资源共享、民主平等、法律规范等几个维度去讨论了高校体育的双边互动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驻保高校院校多、优质教育资源丰富且学科互补性强,具备资源共享和合作办学的独特优势。驻保高校优质资源共享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强化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教强省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中强化内涵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应对策略。驻保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得以实施的有效举措主要有:确立政府主导、自愿参与、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合作原则;建立实体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构建网络管理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规划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内容体系,构建驻保高校品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