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素质教育和时代呼唤语文教学改革;2.学生要培养“德育意识”;3.语文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4.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5.用德育思想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清醒认识当前国际竞争的复杂性,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阵地意识;清醒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特点和历史使命,牢固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政治意识;清醒认识青年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学生意识;清醒认识新形势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新要求,牢固树立五育并重的质量意识.  相似文献   

3.
试论制约德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育教师是担任思想政治课等德育理论课教学的专业教师和指导、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及日常生活行为的专职班主任或辅导员等人的统称.制约德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一是部分德育教师的专业信念不坚定,缺乏专业发展的原动力;二是德育教师队伍不稳定,使德育教师专业化缺乏稳定的主体;三是德育教师的从业门槛相对较低,部分德育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四是部分德育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和专业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4.
肖爱平 《考试周刊》2008,(7):151-152
民办高校德育就是培养民办高校学生品德的教育.德育在民办高校一切工作中占有首要的地位.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怎样做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在不到30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应看到,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笔者认为.解决之道在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刘晓  杨文武 《天中学刊》2009,24(6):131-133
蔡元培提出德育的主体性原则;崇尚自然,发展个性;"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美育的德育功能等思想,体现了其主体性德育思想.主体性德育思想对当今高校德育的启示有:培养和塑造师生的主体性意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德育对象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加强学生道德知识的学习与道德实践;注重美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德育的主渠道,这就是说德育必须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与德育统一起来,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主课 主课,即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学政治课是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的着眼点不是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  相似文献   

7.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在德育方面,他强调教育中精神的唤醒,强调自由自主与自我负责,强调主体问的交往与对话.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实践与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德育内容应该从高度预设和整齐划一走向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发展而动态生成;德育模式则应从教师的灌输外塑走向学生的自主建构;德育目标则急需从培养听话服从的人向培养自主发展、自我负责的人转变.  相似文献   

8.
国家注重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初中开展德育与艺术类学科相结合的教学课程,对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和审美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将德育与初中美术学科融合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中融入德育.  相似文献   

9.
与时俱进重要思想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指针,是广大政治教师的行动指南.只有正确贯彻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才能激发师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德育实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显示其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德育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部自觉,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发展起来的。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学生展开德育工作,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德育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