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作文训练已严重违背学生的个性发展。作文教学必须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培养随时记下来的习惯;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厚积而薄发;发现闪光点,激发作文兴趣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作文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作文是“薄发”,那么阅读就是“厚积”。要写好作文,得从大量阅读开始。下面两篇文章的作者,一是语文老师,一是高中学生,他们分别谈到了阅读之乐和阅读之得。  相似文献   

3.
王满周 《考试周刊》2015,(19):68-69
农村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作文训练已严重违背学生的个性发展。作文教学必须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培养随时记下来的习惯;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厚积而薄发;发现闪光点,激发作文兴趣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作文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写作基于阅读,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厚积才能薄发。因此,语文教师要借助教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既不断掌握阅读的方法,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就写论写,往往捉  相似文献   

5.
如果要问一个语文老师教学中最怕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定然是作文教学;如果要问一个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定然是写作文。这是语文教学中最不该有但最普遍的一个怪现象。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作文难教难改,教师苦;作文难写不好得分,学生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曾有过如此困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在我的教学中行之有效,现总结出来与同行共勉。第一步:引导学生阅读积累,建好语文学习百宝箱教语文的老师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厚积而薄发。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是无法下笔如有神的,这就好比电脑的内存…  相似文献   

6.
徐俊 《考试周刊》2011,(86):64-64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成功的享受,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要帮助学生融入生活,有了生活体验,他们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要丰富学生的阅读,日积月累,厚积而薄发;要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当学生把阅读当做享受时,便是作文教学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之日。  相似文献   

7.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培养作文能力需要丰富的阅读积累,广阔的生活积累,真实的感受积累,需要长期的习作实践。只有积累到位,学生才能厚积而薄发、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日  相似文献   

8.
大文学家苏轼曾说:“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叉说:“薄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其大意是平时多多积累材料,而到作文时只能选用其中很少一部分。“厚积”是条件,“薄发”是产生的结果。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有了大量的积累,好像马儿有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写作时才能  相似文献   

9.
扩大学生阅读面,积累生活素材,是作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就要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要做“有米之炊”,方法很多,有十种方法简单适用,足以解决学生写作时素材匮乏的病症。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因为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拥有,能让阅读者"厚积而薄发"。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读"。一、抓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促进学生阅读小学阶段是给阅读打基础的阶段,要在学生的心里牢牢地种下阅读的种子。在阅读教学中,"读"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  相似文献   

11.
杨靓 《教书育人》2001,(15):30-30
新出台的小学语文大纲对作文教学部分作了较大修改,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笔者认为一次完整的作文教学应该包括作前引志、作中指导和作后评价三部分,这里主要和大家探讨作前指导的一些问题。一、“厚积而薄发”———勤阅读“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语文教学中的“积”就是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吸收和积累,途径是听和读,主要依赖于读。多积累一些语言材料,多积淀一些语感经验,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乃至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说到“厚积”,笔者认为传统语文教学是值得借鉴的。首先它重视儿童机械记忆力强的特点,并特…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学生的作文,多半内容空泛,言之无物;语言干瘪,词汇贫乏。学生很想把作文写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究其原因,主要恐怕在于所“积”不“厚”之故。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说过:“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为了改变学生作文的这种现状,我指导学生多为写作做准备,多做“厚积”的工作。首先指导学生注意生活的积累。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平时多留心各种各样的事  相似文献   

13.
快乐写作     
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让作文也成为快乐。一、厚积而薄发——扩大阅读面,积累写作素材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文章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应引导学生多  相似文献   

14.
作文要厚积而薄发。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鲜活的习作素材,学生才会乐于表达,真正喜欢上写作。  相似文献   

15.
卢梅 《生活教育》2015,(3):76-77,75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语教学的难点,费时低效。如何切实提高实效性?笔者注重指导学生开生"材"之源,辟生"材"之路,得生"材"之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读"是基础,"写"是目的。只有"读"这个基础打好了,才能厚积而薄发,但只"读"不写,就如过眼云烟。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应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以读悟写,以读促写,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读写能力.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多媒体指导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开拓学生的想像思维;运用多媒体积累词句,帮助学生“厚积”而“薄发”;借助网络,博览群书.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一步以读促写,让学生们喜爱读书、轻松写作.  相似文献   

18.
作文审题的正确性和立意的新颖性,是构筑在平时的“厚积”和临场的“薄发”上的。“厚积”,既体现在理性思辨和文学修养上,又显示在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上。“薄发”,基于平时的艰苦磨炼,是“修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冲锋陷阵。  相似文献   

19.
蒙语授课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比汉语授课低许多,特别是在作文素养方面显得尤为薄弱。究其原因有许多,诸如民族语言差异、生活环境差异、阅读范围所限等,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学生头脑中缺少可供写作的素材。民间有句谚语:"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腹中空空",自然写不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苏轼曾说:"薄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确,没有"厚积"不可能有"薄发"。胸中无点墨,下笔难成文。那么,做为一名汉语文教师应怎样指导蒙语授课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呢?和风细雨,润物成荫。  相似文献   

20.
多年的语文教学 ,我发现农村小学生提起写作就愁眉不展。作文或是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的“手抄本” ,或是空话连篇应付了事。发自心灵的呐喊、声情并茂让人心动的作文寥若晨星。该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习作 ,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 ?一、日积月累 ,厚积薄发为了克服农村小学生习作时语言枯燥贫乏的缺点 ,就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 ,丰富学生语言储备 ,达到“厚积而薄发”。词汇积累多了 ,作起文来 ,顺手一拈 ,不再嚼笔头。而词汇的丰富 ,靠多方面的日积月累。上好阅读指导课 :小学语文课文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