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效的德育过程是道德主体生成的过程。高校德育课堂能否走向主体性是提高大学生课堂德育实效性的关键问题。高校德育课堂要有效地展开“对话”从而实现主体性的德育,从外部途径看,应突出真实性任务教学、强调学习共同体构建和重视过程性评价实施。真诚、协商和等待则是高校德育课堂实现主体性的三个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2.
高校主体性德育课堂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柳 《高教探索》2004,(1):88-89
德育模式是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载体,而主体性德育模式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中课堂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指出:在“两课”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树立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成长;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变换主角与配角的关系,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再次,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突出学生创造精神的激励和培养。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德育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主体性德育体现了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它从学生本位的角度确立德育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高校德育的改进和实效性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主体性德育是一种与传统被动式德育相对应的新的德育理论,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德育理论。它强调学生是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为前提,以民主、平等的交往关系为保证,以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为动因,以特定的活动为中介。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更新德育观念,以有利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词适德育内容,以有利于教育对象主体的接受;创新德育方法,以有利于教育和受教育主体性的发展;优化德育过程,以有利于师生双方主体的积极参与;转换德育机制,以有利于主体性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网络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了,作为高校德育主体的大学生,他们既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发展其主体性,但同时也避免不了网络的冲击带来主体意识的缺陷所导致的后果。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发展高校德育的主体性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使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的主体性变消极为积极。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实施主体性德育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的思考,以引起德育工作者对学生主体性培养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主要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归根结底是受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制约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形成个体品德的关键因素。高校实施主体性德育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大学生品格完善的路径选择,是改革高校传统德育弊端的必然要求。高校构建主体性德育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德育目标应追求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完善,德育内容应来源于生活,德育过程应重视道德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培植人的道德主体性,塑造人的主体人格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心.然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强大惯性、教师考核评价体制的偏差、高校教学条件的限制是高校德育主体性实现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自主性思维、竞争意识被全面地激发出来,价值观的多样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高校教育作为文化传承以及心理教育的过程之一,必定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就目前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内容进行阐述,提出开展大学生主体性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更好地推动高校德育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德育队伍、构筑合理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改进和增加德育内容、依据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来确定德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探讨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对于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个体的内在需要,是指向自我的生存,更是自我自由与自律的确证。道德的主体性特征要求我们转变德育观念,突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时代意义。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当与学生建立对话交流关系,增强课堂的现实感与生活感,  相似文献   

13.
“有效教学”历来是教育界人士的不懈追求;教育实践者们也一直在追求更好的教学方式,并试图在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下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当今的教师仔细审视现今的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从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思想基础上帮助学生抵制不良因素,以及用传统文化的精髓丰富教育内容三方面着手树立青年大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观。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经济学教育中道德教育缺失的现实,基于道德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机理,分析了经济学课程中融入道德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结合在《资本论》选读、西方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课程中对道德问题的讲解,探讨如何在教授经济学知识的过程中,将对道德作用的理解嵌入其中,说明遵守道德规范是利己利人的,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实现。提出应该在大学经济学教育中端正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营造氛围,创设宽松的环境和学习气氛,促进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普遍不够重视,高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为培养目标,但通常不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即使设置了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方法单一枯燥,无法吸引学生,教学效果不理想.文章针对当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主流是好的,但也会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有上升的趋势。针对这种社会现象,文章从德育角度提出构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德育组织机构,激发德育工作者主导作用和强化学校保卫功能的组织体系;另外从方式体系中提出德育预警、德育疏导、德育激励、德育调节、德育协调、德育保障的方式,从而形成德育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整体对策结构,以促进大学生远离犯罪,健康成长,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德育是当今德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对受教育者实施主体性德育,有利于德育的有效开展。本文分别从主体性德育提出的原因、主体性德育的内涵、特征和实施来进行论述,以期对当前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公共道德危机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观念多元、利益多样、职业自主、生活个性和结群多向的社会背景下,一部分大学生形成了"新新人类"的另类价值,部分大学生中出现公共道德素质下降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责任感、价值取向、理想、崇高精神等几个方面阐述当代大学生公共道德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