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年幼,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在校园里易发生安全事故,由此引起家校的不和谐.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取得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提高教师处理和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正>班委选举前夕,班上的小曾找到我,略带紧张地问:"老师,我也想当语文课代表,可以参加竞选吗?"我有些意外。虽然平时他和我会有一些交流互动,但更多时候都是聊他喜爱的军事武器,或者举报同学的违纪违规行为,加上平时他和同学关系也不太融洽,所以他的这一问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定了定神,本着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原则,我建议他"可以试试"。  相似文献   

4.
5.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最大限度实现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发挥家庭和学校两个系统的作用,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文章以广东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为例,在简要介绍当前家校共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校园心理剧和它作为实现家校共育新途径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校园卫生安全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教学”新家校共育模式的产生,让大部分家庭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并随之生成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家校共育问题。基于此,文章围绕“校园卫生安全防控背景下小学阶段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家校共育策略,促进家校共育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7.
8.
乡村学校有着自身独特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做好乡村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学校管理者应当基于学校的特点,从人性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共育等方面着手,打造乡村和谐校园,积极探索提高教师幸福指数与职业归属感的渠道,为乡村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完善基础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成长连着家庭和学校,是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下,“家校协同共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过去的家校共育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着家校合作共育意识淡薄、权责意识不强、社会资源推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实施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家校共育意识,丰富家校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使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整合与优化现有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标背景下,全国各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愈加重视,切实保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仅凭教师单方面的力量难以保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鉴于此,学校通过开展家校联动,凝聚家长和学校双方的教育力量,共同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位老板模样的家长领着一个孩子到办公室找我。一见面,他就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连声说:“请老师多多关照!”坐下后,他对我说:“我的孩子叫李小成,分在了你班!”接着,他就招呼孩子:“来,向你的新班主任老师问好!”,我打量了一下这个孩子:长得很粗壮,头发黄黄的,不知是染的,还是天生的,脸上满是青春痘。我皱了一下眉头,直觉告诉我:“这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家长问卷调查发现,班主任个体化家校联系存在对象不均衡的问题,学科教师几乎没有开展个体化家校联系,学业成绩、学习品质、师生关系一般的个体化家校联系少,低学历、低期待、亲子关系一般、忽视型和专制型家庭个体化联系少,乡村学校和镇区学校开展个体化家校联系少。因此,建议区县研训部门要开展对教师“家校共育”能力的专项培训,学校要建立个体化家校联系常规管理制度,学科教师也要主动联系家长,联系弱势群体,提高家校联系能力,促进家校高效共育。  相似文献   

13.
有效的家校沟通是实现高质量家校共育的关键。家校共育理念已得到普及且线上沟通得到广泛应用,但家校沟通仍存在家校主体地位不对等、线上家校沟通异化以及家校沟通机制缺失等问题。从信任理论的视角来看,家校沟通的特质应该是尊重与理解、爱与真诚以及对话与开放。基于此,理想的家校沟通应倡导互为主体的家校沟通,丰富情感为本的沟通技巧以及创设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庭和学校就会在教育孩子方面做很多无用功。在家校共育方面,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搜集了一些老师对家长的建议和期望: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面世,使中小学教育面临新的形势。虽然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校合作共育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但当前的家校合作仍然存在着观念、责任划分、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妨碍了家校共育目标的实现。基于政策新规对家校合作的崭新要求,建构和谐文化有利于拓展家校共育的视野,赋予其新的涵义与方向。厘清责任边界,明确家校角色定位;强化专题培训,优化家校共育观念;深化家校合作,寻求高层次合作;搭建共育平台,创新家校共育方式。从而促进家校和谐共生,协作共育,实现全面发展而和谐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当前,校园欺凌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研究者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对校园欺凌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把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置于家校社共育视域下进行研究,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以及家校社联动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袁成  向小琴  曹姗 《江苏教育》2022,(31):58-60
新时代教育要求家校共育、协同育人,家校共育是家庭、学校互相合作,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叠加影响的教育实践过程。班主任在开展家校共育时,应厘清家校共育的基本目标指向、立场边界,采用科学的共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成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家校合作作为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升家庭自我教育的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力量.在此前提下,中小学应明确并具体分析家校共育机制构建面临的问题,从合作双方的定位和能力到合作形式与内容及相配套的评估体系,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为主旨,坚持新型的教育理念、追求实际应用效果、接轨...  相似文献   

19.
家校共育在高中教育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家庭与学校交流的纽带,也是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但是,高中教育阶段家校共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为协助学校提高育人水平,推动家校共育发展,以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为例,对家校共育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分析了当前高中教育阶段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时代发展要求、学生成长需求、学校文化理念和区域教育实践,扬州市邗江区从理念、组织、资源、课程、活动、队伍等六个方面系统构建以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营造互通、互动、互惠的家校关系,形成同心、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