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苏联理论界与西方"马克思学"的理论对抗中,西方"马克思学"的恩格斯研究得以兴起.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学"的恩格斯研究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西方"马克思学"在恩格斯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其中的严重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的学术思潮,它在国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并且在近期影响到了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思潮虽然一再强调其研究方法的"中立性"和"科学性",但是,从它的研究的主题观点、研究的主体、研究的范式及其实际影响等方面来看,明显具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因而,笔者认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取向,处理好与西方"马克思学"和"马克思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谢富胜 《教学与研究》2000,25(10):19-26
西方学者围绕马克思的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理论展开了近百年的争论,争论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关于<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三卷是否矛盾问题的争论;20世纪上半叶至80年代,关于马克思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理论的数字说明是否完善的争论即狭义转形问题;20世纪60年代起,又提出马克思的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理论是否必要的问题即广义转形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危机理论研究具有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对西方危机理论的评介,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对中国危机问题的思考,以及2007年至今对马克思危机理论的系统研究。该研究存在三个焦点,即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历史考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审视具体危机问题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研究。当前的研究尚存在不足,涉及马克思是否有危机理论,马克思危机概念应当如何界定,以及马克思危机理论的中国化与时代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是西方七个最大的工业化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的机制.它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生,经历了"经济议题首脑会议"、"政治议题首脑会议"和"多元议题首脑会议"三个阶段.它对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客观上有助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对大国协作和全球治理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迟子建从八十年代中期登上文坛后,学界对她的研究从未停止。迟子建小说研究的三十年,大体可分为80年代后期及整个90年代的文学批评、新世纪前十年的文学批评以及2010年之后的文学批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反映了文学批评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7.
哲学史是以哲学思想史的方式体现的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实践的阐释对哲学发展至关重要。回顾西方哲学史,对实践的认识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从自然哲学中人的不在场到道德实践的转折;中期,从神学中人的实践活动的遮蔽到近代哲学中认识论范式对于实践的统治;现代,马克思对实践范畴科学而完整的揭示。由此,可以看到马克思对实践的阐释对实践范畴的发展具有归结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待嵌格式”这一名称是周荐在1999年提出来的。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中期为初步探索阶段,有些学者在讨论其他问题时附带提及这类格式,但专题研究工作尚未展开;二、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为深入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了待嵌格式研究的重要性,并有学者对其展开了较为系统的专门性研究;三、从90年代中期至今为多元研究阶段,对待嵌格式的研究呈现出可喜的局面,研究方法和视角更为新颖,研究内容更为集中和深入。  相似文献   

9.
西方社会政策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具有各自的范式特征。在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西方社会政策研究正呈现出规范化、国际化、人本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具有含混性与逻辑矛盾,并未与"马克思主义"(或"传统马克思主义")区别开,后者在地域上也属于"西方",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本质、理论基础、理论特色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同"马克思主义"存在重大差别,因而从总体上讲并非是"马克思主义".可将"西方马克思主义"视为"西方马克思学(左翼)",而其准确称谓应是"西方马克思理论流派",它是西方知识分子对马克思学说及社会变革的一种学术探讨,具有特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治国安邦的根本指导思想,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在全面继承上下工夫,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认识;二是在学习借鉴上下工夫,树立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宏大的世界眼光;三是在深入实践上下工夫,总结历史经验,解决现实问题,引领时代潮流;四是在掌握群众上下工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真正让理论掌握人民来改造中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他们之间的关系遭到了各种歪曲和攻击性的研究。我们要回归历史事实,在追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过程中研究他们殊途同归的关系,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彰显他们珠联璧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艾思奇及其思想展开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这些成果,阐发了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内容、特点、历史意义和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意义,分析了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考察了艾思奇与毛泽东之间的互动关系。今后,学界应该努力深化已有主题的研究,同时拓宽研究领域,转变研究视角,进一步全面地深化艾思奇及其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机械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揭示美的本质,教条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探究美的根源,从物质实践出发曲解马克思主义的审美实践思想,构成了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上的三大根本错失.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党的思想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题,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力量,而且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延续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良好发展势头,并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在此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但并没有中止。于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暂时中止。因此,笔者认为,杨奎松教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曾中止于20世纪50年代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化演进历程。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呈现出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化轨迹:从理论介绍到接受信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理论自觉;通过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通过革命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完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创者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衍生于对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刻反思及第二国际、第三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诘,旨在恢复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和辩证方法论品质,体现出明显的哲学向度:关注实践,将实践置于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中心地位;强调总体性,把总体性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核心;高扬主体性,将主体性视为马克思哲学的主要价值蕴含。在对实践、总体性、主体性的阐发与张扬中,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基本凸现出对马克思哲学品格的历史承传。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刘孟伉书法研究成果:一是作品研究;二是比较研究;三是人书合一研究;四是分期与影响研究;五是支撑和补充史证基础研究。分析了论者在研究中的创新之处。刘孟伉书法研究的文论较少,一方面反映了针对刘孟伉书法研究的史料相对较少和运用的困难,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刘孟伉书法研究的价值。本文认为,刘孟伉书法研究存在着许多亟待填补的空白,关于刘孟伉书法研究的史料在挖掘和利用上尚存在着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