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外交学院外交学系之邀,澳门大学黄枝连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宋成有教授、辽宁大学历史系徐德源教授、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张历历教授、北京联合大学陈文寿教授,于2007年1月28日在外交学院结合黄枝连先生《天朝礼制体系研究》(上卷),就东亚历史中的“天朝礼制体系”、东亚文明、东亚国际关系结构、“天朝礼制体系”在近代的命运、欧美国家的冲击以及中朝关系、近现代中日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全新的视角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探索,给我们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解析。“天朝礼制体系”在东亚建立、发展与衰亡是一部复杂曲折的历史。五教授对此有精湛的研究。现将座谈纪要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东方历史是整个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与内涵,仅以文化的视角来解释东方社会历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到经济与国家对外交往的行为当中去理解和把握。加强东方历史的宏观研究,有助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与历史全貌,从长远的历史视角观察社会的整体变迁。人类历史是一部相互交流的历史,通过不同文明与发展水平之间的交往,促进共同进步与共生。以区域史观和全球史观对东方历史上一些重大问题予以新的探讨,是当前东方国家整体崛起形势下的现实需要,有助于拓展世界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3.
“东方”一词先为地理学概念,后融入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乃至时间和空间等要素。一直以来,历史阐释和书写中的西方中心史观将“东方”设定成一个与西方文化特性、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差异极大的区域。因此,在历史阐释与现实关怀中,为“东方”正名是东方学者的首要任务。经过近二十年发展,中国的东方外交史研究已形成四大特色:拓宽了东方国家外交史研究的时空范围;突破了传统史学偏重文化史和政治史研究的狭窄范畴;以大历史的视角对待和研究东方历史;显示出了开阔视野与锐意创新精神。概括而言,东方外交史研究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阐释东方国家、民族和地区,乃至整个东方社会的历史,是一种使用本土资源,以东方历史研究者为主体叙述东方历史进程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4.
黄纯艳教授:今天我们从宋朝在当时国际秩序、经济体系,以及其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来讨论宋朝在东亚世界中的地位与影响。历史学视野中的"东亚世界"有一个发展过程。学术界所讨论的汉唐时期的"东亚世界"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宋代则增加交趾、明清琉球被纳入讨论范围。对宋朝的认识从讨论"积贫积弱"到关注唐宋变革,从一个方面显示了学术界对宋代历史的重新审视和评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日本帝国武力崛起的过程中,"东洋史学"应运而生,兼具国策性与学术性.其奠基者白鸟库吉、内藤湖南等著书立说、提交研究报告,影响深远."二战"结束初期,日本学者反省战前的研究,与"皇国史观""国策史学"划清界限,开始新的探讨.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日本成为名列前茅的经济大国,东亚史的探索出现新趋势,东亚世界论受到普遍重视.进入21世纪,国际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日本东亚史研究与时俱进,新论迭出,成果累累.检讨日本东亚史研究的轨迹,对思考东方外交史或东亚外交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历史悠久,业绩辉煌,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有巨大影响。"礼治"是中华法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无独有偶,埃利希的"活法"理论与中华法系的礼治有共通之处,并且其在西方法律中有重要影响。运用问题历史分析、文化模式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埃利希"活法"理论与中华法系的"礼治"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东亚经济合作与经济一体化建设问题,是近年国内外官、商、学各界关注的热点。从当前世界发展的大势来看,走经济一体化道路是东亚国家的最佳选择。从古代"天朝礼制体系",到今天的东亚经济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回首历史,东亚各国有合作成功的先例,在今后的发展中迟早还会走到一起。有鉴于此,澳门大学黄枝连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林华生教授、国家商务部经济研究院唐淳风研究员、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张历历教授、熊志勇教授、苏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黄大慧副教授应邀于2008年1月17日齐聚外交学院,就东亚经济圈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七位教授研究历史,关注现实,以古筹今,希望从中得到若干有益的启示,推进东亚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发言经整理后摘要发表,以飨读者。外交学系研究生杜洁、张然同学参加了座谈会记录。  相似文献   

8.
夏志芳 《现代教学》2007,(11):26-26
将历史思维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去,这个观点提得好!人们常说"史地不分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古人云:"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如此,只有将以"宇"为视角来认识世界的地理和以"宙"为视角来认识世界的历史结合起来,才能构成我们对这个大千世界的完整认识。这也许是历史和地理不能分开的原因之一吧。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文化视角逐渐被引入到了对美国外交史的学术研究之中。王晓德教授的专著《文化的他者:欧洲反美主义的历史考察》关注欧洲对"美国化"的不认同,从文化冲突的视域研究了殖民地时期以来欧洲反美主义的变迁及影响,并着重对其间欧洲文化精英阶层所建构的美国文化"他者"形象进行了揭示和剖析。作为美国外交史领域的经典之作,该书代表了当前国内学术界反美主义研究的最高水准,对于理解和应对美国软实力外交等现实问题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和为贵"与"非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中国历代王朝奉行的对外政策是与各国在天朝礼治的和谐气氛中"共享太平之福"。在新的历史情况下,在和谐社会的理念指导下,中国应坚持和发扬传统,从经济的"大"走向文化的"大"。  相似文献   

11.
李昀 《历史教学问题》2013,(1):60-62,23
<正>王晓德教授所撰写的《文化的帝国:20世纪全球"美国化"研究》①已于2011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此书吸收国际关系学、文化传播学、人类学等相关理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全球"美国化"问题进行了相当详尽的研究,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是王晓德教授从文化视角研究美国外交史的又一力作,并入选了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该书篇幅宏大,内容丰富,在研究视角、理论思辨、史料甄别和文字表述等各个方面可圈可点之处甚多,是一部具有相当深度与广度的史学专著。《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东方外交史研究在国内蔚然兴起和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文化建设的需要。把东方外交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加以长远规划和建设,是当前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在具体行动上的展开,是一项大规模的学术活动,有着总结前代、启迪后人的时代特征。十几年来,国内学者使用东方本土资源和东方史观,根据文化发展的需要,对东方外交史学科体系进行了构建,凝聚新的精神力量,诞生带有新鲜活力与巨大感召力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在国家崛起的带动下,外交史研究已经进入大规模的总结阶段,与日新月异的国际形势保持了同步。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19,(1):142-144
<正>2018年7月17—19日,"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东方外交史:发展与前瞻——第十届"东方外交史"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市长白山宾馆召开。会议由长春师范大学、《历史研究》编辑部、中国日本史学会主办,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春师范大学东北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承办。会议期间,包括中日韩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在内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作了发言,交流与争论颇为热烈、深入。此次会议涉及了东方外交史的诸多方面,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读史有什么作用?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对待历史?毋庸置疑,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历史事件的人文科学。可在我看来这只是历史厚重的躯壳,如若像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所说的"历史是今人与古人的无休止的对话"那样追求人文情感,唤回历史情怀,历史便既有年代的深邃严谨,又像生活里的小姑娘一样楚楚动人。至于读史起何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以何姿态对待历史。但凡读史我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高校版)》2014,(1):F0004-F0004
正学习历史的旨趣何在?除了应对历史抱有温情与敬意之外,还应通过历史,审视自我、认识自我。因此,学习历史这门学问,增加其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让学生通过所熟悉的身边事物进入历史世界,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从2014年1期始,我刊约请您寻找身边的历史,您可以寻找所在地与历史相关的古迹、建筑、图片等,以照片的形式发给我们,并附以简短文字介绍。稿件一经采用,您寻找历史、发现历史的成果将在我刊封3展  相似文献   

16.
正学习历史的旨趣何在?除了应对历史抱有温情与敬意之外,还应通过历史,审视自我、认识自我。因此,学习历史这门学问,增加其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让学生通过所熟悉的身边事物进入历史世界,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从2014年1期始,我刊约请您寻找身边的历史,您可以寻找所在地与历史相关的古迹、建筑、图片等,以照片的形式发给我们,并附以简短文字介绍。稿件一经采用,您寻找历史、发现历史的成果将在我刊封3展  相似文献   

17.
学习历史的旨趣何在?除了应对历史抱有温情与敬意之外,还应通过历史,审视自我、认识自我。因此,学习历史这门学问.增加其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让学生通过所熟悉的身边事物进入历史世界,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刊约请您寻找身边的历史,您可以寻找所在地与历史相关的古迹、建筑、图片等,以照片的形式发给我们,  相似文献   

18.
正采访时间:2020年3月采访地点:东北师范大学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董灏智问:韩老师好!在我们这茬人中流行一个说法,就是学术队伍中有"两个八○后",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比方像我;另一个则是80年代成长起来的,像七七、七八、七九级的"新三届"前辈。作为"新三届"的一员,我很想知道您和"成长的八○后"是怎样走上学术道路的?答:我是七九级的学生。跟七七、七八不太一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解释作为历史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呢?以"秦的兴亡"为例,历史教科书是从经济的角度解释秦的兴盛、从暴政的角度解释秦的衰亡。这种历史解释有其合理性,但同时我们也认为,教师备课时,既要立足于历史教科书的解释,也要以更开阔的视野理解和解释历史现象。一、阅读成果梳理根据常识,秦的兴亡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学习历史的旨趣何在?除了应对历史抱有温情与敬意之外,还应通过历史,审视自我、认识自我。因此,学习历史这门学问,增加其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让学生通过所熟悉的身边事物进入历史世界,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刊约请您寻找身边的历史,您可以寻找所在地与历史相关的古迹、建筑、图片等,以照片的形式发给我们,并附以文字介绍,文字以具有历史性、故事性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