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知识谱系中,文学经典的独特价值在于,它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人文关怀、人文价值。文学因此为社会保持了另一种声音,另一层的精神向度.另一类价值尺度。文学话语坚定地指向人性自由,这即是文学经典人文内涵的理想主义、终极关怀所在。  相似文献   

2.
公共性是文学表意的一种存在论规定。作为文学活动的根本问题式,文学公共性主要意味着文学表意的公共性能力。它的存在论命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公共立法者的文化身份,其作用在于建构特定共同体的公共秩序与意义系统;人的类本质对象化功能,它使人的本质获得实现与确证;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其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存在发生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3.
凤阳花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阳花鼓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文学价值。凤阳花鼓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形象地反映了明清、民国以及中国现代社会的概貌,其精神价值在于大胆地批判讽刺精神和达观幽默的人生态度,而其文学价值则在于花鼓女形象地塑造和文学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是我国早期成书的一部笔记小说。它的价值不仅在于生动地记述了后汉至东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而且在于读书行文不重藻饰,出乎自然,较多地保存了当时流行的口语,为研究汉魏以后汉语的发展变化提供了线索。且六朝时代,北方士族移居江左,长江水路交通畅达,建邺与蜀川、荆襄各地来往频繁,《世说》所录口语,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当时南北方言的痕迹。这就使它在汉语史研究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学场是一个充满权力斗争的关系场域,它围绕着文学幻想建构起复杂的结构体系,内在地规约着文学的逻辑发展进程。晚清文学场不具备布迪厄文学场理论的所有内核,其逻辑生成是以关系为中轴,体现了特定时空领域与文学生态背景下文学艺术家对文化资本、话语等为表征的相关权利与身份(位置)的斗争,并且在独特的价值抉择中彰显了浓厚的传统踪迹。晚清文学场对晚清文学现代性的启蒙宿命具有本质规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知识分子身份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艾德里安娜·里奇不同时期的一些代表性的诗歌与批评论文,探讨她作为公共知识分子而进行的社会政治与暴力等问题上的文学话语建构,以及这一话语身份背后的成因。通过关注公众议题、代言边缘政治,以及解构强势话语体系的各种文学实践,里奇确立了其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该立场形成是里奇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宏观语境、其本人内在的自由主义思想以及她多重身份合力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不仅对理解里奇的重要文学主题提供参考,也能引发人们对现实中的社会和政治公正等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教师口语与其他行业口语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其科学性、规范性和教育性,更在于艺术性。教师的口语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败。富有艺术性的语言会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章从语调节奏、生动形象、情感激发、化品味四个方面探讨了教师口语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的语境和一个时期文学有直接的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文学说什么和怎么说,决定作者以什么身份说话.语境决定修辞,而修辞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言说中的写作身份.语境与写作主体之间的张力决定了各种不同的写作身份和不同的修辞行为.9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在几种话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张力和缝隙中调整了自己的写作身份,寻找了自己的话语空间.综合了“人--女人--个人“这一人的价值与女性性别相统一相协调的女性文学写作身份,为世纪之交的女性文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新的因素,带来了生活的日常化、历史的个人化和城市的女性化,女性文学充满了人间烟火味和语言飞翔的灵气.  相似文献   

9.
由于科幻小说长久以来存在的边缘性,科幻小说作者身份也受到主流文学的审视,这使得作者倾向于否认自己的科幻作者身份而转向主流文学,即对自身的作者身份产生焦虑。科幻小说的写作特性使得其被认为是落伍的写作,权力话语的凝视让科幻小说作者无法产生有效的话语,而科幻粉丝群体的内转趋势间接强化了其群体的边缘性,这些原因使得科幻小说作者身份无法得到持续的保持,为了产生强有力的科幻话语实践,科幻作者身份就需要走出这种焦虑的谜局,建构科学有效的科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钱谷融"文学是人学"这一主张真正的发生期并不是它产生的1957年,而是在新时期初年。因为这时它才真正参与到文学理论的建构中来,并对新时期文论中人学话语的确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钱谷融的人学话语在文论中的确立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从特殊性层面来说,人学话语主要在于确立"个人"、"个性"在文学理论中的存在、地位和价值;从普遍性层面来说,人学话语主要在于确立一种以人生幸福和自我完善为旨归的价值观,以想象的"情感共同体"取代想象的"阶级共同体",以此来形塑文学理论的学科品格。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为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其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与其他意识形态相比,文学是通过塑造饱含情感、充满激情、具有审美意义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人生,文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相互交织;文学使用的手段、材料区别于其他艺术,即以语言为媒介塑造艺术形象,作为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概括的广泛性和思想的丰富性是文学的独有特征.文学的审美特征是对文学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整体规定,文学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这一内在规律,它制约乃至决定着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理论在不断的建构和解构中力求突破传统的话语样态,寻求自己的身份空间。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兴起文化研究的理论建构,是对文学艺术自律论的逆动;其丰富了文学研究方法,扭转了文学边缘化的逆境。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新变在文化研究中得到了关注,多学科学术资源在文化研究中得以整合,但文学理论自身的问题视野与价值立场却在文化研究中缺失。文化研究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同盟,其在价值多元的口号中生成虚无立场。  相似文献   

13.
语境作为参与建构文学话语的因素 ,是一个需从多维视界加以审视的复杂体。语境各因素交织于文学话语的语符层面、认知层面与审美层面 ,组成了文学话语与语境的多维形态。它构成了文学话语语境要素间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语境要素的相互融合 ,常是由文学话语视角的交替引起的。相融合的语境要素可能处在互动的干预中。语境层面的多维性使文学话语的表达与接受也呈现出多样性 ,造成了话语表层价值与接受者价值认证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社交口语具有身份价值认同关系,这种身份认同对交际价值具有直接的指向意义,社交口语的身份价值认同与交际主体间的文化认同和功利需求呈正相关,在现代口语交际中,必须正视社交口语的身份对交际效用的重大影响,否则口语交际的效用将受制于文化与功利的价值取向而失去交际意义,甚至产生与交际需求适得其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所谓教师的口语艺术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规范的、准确的、生动的话语,向学生传授知识时的口语表达技巧。教师口语艺术是教师教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运用艺术。它体现出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也是教师人格美和语言美的统一。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体现了他的语文素养。教师的口头语言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心  相似文献   

16.
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集《成功启示录——记中国杰出中青年科学家》,是创意者和作者献给广大青少年的一份珍贵礼品,是出版界向社会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和精品。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著名作家徐迟写作生涯中的最后辉煌,而且更由于它向世人生动展示了我国当今...  相似文献   

17.
各种文化力量通过话语建构人的身份,人因此被割裂为各种身份,但人在被建构 的同时也是能建构的,人能建构的是人格,愿意建构的是理想文化人格.文化诗学重视文学 话语与人的生存的相互建构,文学话语对人建构的不是身份而是人格,散文话语与理想文化 人格是一种相互建构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文学的存在有了最充分的理由,因此,只要存在着身份与人格的张力,文学就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8.
《曾在天涯》在精神气度和文化品味这种至关重要的价值标度上,超越了“俗文学”的话语场,改变了近年类似题材作品文学含量少而非文学比重超量的状况。其价值在于使90年代海外文学作为一个题材领域,有了与其他题材作品进行平等对话的内在能量。而在世纪之末的大量海外文学作品中,真正能够以精神分量艺术力度与世纪之初和五六十年代类似题材作品相衔接的,就是《曾在天涯》。它上接《沉沦》,中联台湾“无根的一代”,将本世纪海外文学向前推进了实质性一步。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活动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是文学作品的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红楼梦》中蕴含着大量优秀的口语交际活动,通过文本细读分析作品中的口语技巧,曹雪芹根据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形象再现了控制话语互动情境的主动权;重视听众的接受,实现对话双方的互动;遵循礼貌原则,考虑对话场合与身份等口语交际技巧。  相似文献   

20.
流亡者中的知识分子往往借助写作的方式寻求对自我流亡身份的认同、对自我无家情境中心理上"在家"的慰藉、对自己逃脱种种破碎、断裂生活状态的安抚。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与其流亡的生命体验相随,其文学活动始于自我流亡,然亦终于自我流亡;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流亡话语,"流亡"成为其写作最基本的叙事动机和叙事主题。然而任何流亡话语都是一种隐含着多维度人的存在处境和精神处境的话语形式,个体的发声可以被看作是一类人的发声,从而使个体性的话语演变为公共性的话语,意识形态的话语。萧红在流亡体验中的文学发生与文本表现,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