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信仰.神道亦是日本本土宗教,两者在长期的中日历史文化交流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古代天皇制也体现了道家思想和神道思想。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多宗教国家,其固有的宗教为神道教.外来佛教传入日本后,由于圣德太子对佛教的大力传播和发展,使佛教在日本扎根立足,外来佛教与本土神道教的逐渐融合使日本宗教有了新的发展.对日本神道教教与佛教的早期融合关问题进行研究,将在两国民众友谊桥梁的架设中突显更加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对中国东北进行侵略的过程中,以神道教作为其侵略扩张的理论依据,蒙蔽、驱使日本人民为其侵略战争服务;以传播神道教为手段,麻痹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氏神信仰是重要的心性原像,作为民族宗教的神道更是构成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基础。自幕府末期起的近一个世纪中,日本的天皇政府对神道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化改造。改造后的神道具有了明显了政治特征,成为宗教性的政治制度,是天皇统治的思想基础和对外侵略的精神工具。神道的政治化改造之所以得以顺利完成,主要依靠两个必要条件:神道教义内生的政治基因与日本天皇政府的政治诉求。尽管二战结束后美国的民主改造瓦解了国家神道,但神道对日本的影响仍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创立于东汉时期的、我国的传统宗教道教于东汉末年自民间渠道流入日本,至隋唐时代开始深入日本皇宫、影响日本政局,并于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一度处于鼎盛状态。道教进入日本后其教义、道术和祭礼等为日本固有宗教神道所吸收、借鉴,道教用语为日本朝廷采纳,道教的医术为日本医学界全盘吸收,道教的星辰与方位信仰至今左右着日本国民的生活,其神秘的宗教色彩更以华美的姿态点缀于日本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中。  相似文献   

6.
神道教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发源于日本的原始神祇信仰,其历史变迁与外来的宗教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根据神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其历史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神祇信仰;二是律令制国家形成时期的皇室神道;三是不断融合外来宗教思想与文化,各种理论教派逐渐形成的教派神道;四是作为统治阶层意识形态工具的国家神道;五是神社法人化与信仰自由化时期。  相似文献   

7.
自明治时期开始,日本天皇制政府通过对传统宗教———神道教的人为改造,将其上升为国家神道,使之成为维护天皇统治和对外侵略的精神工具。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崇拜有着本质的区别。靖国神社作为国家神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向国民灌输法西斯军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作用。尽管二战后日本的国家神道体系瓦解了,但通过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可以看到国家神道沉渣泛起的种种迹象。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不仅仅是一场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还在意识形态领域围绕神道进行了一系列的宗教改革。甲午战争后,康有为开始了对明治维新经验的研究。他所主导的戊戌变法,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样板进行的。康有为关于日本经验介绍的著作或文本,很少着笔介绍日本神道,甚至断言日本神道乃“东夷之旧俗,无足观焉”。为何康有为会对日本神道做出如此评价,其背后又折射出康有为怎样的宗教观?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基于这一问题,梳理和分析康有为的《日本书目志》《日本变政考》等相关论著中关于日本神道的言论,可以发现,康有为对于日本神道的理解既有与前人一脉相承之处,又带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时代关心。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一个地理环境狭小、人口只有12540万(1993年)的小国,但在历史上,却屡屡发动一系列对外战争,充分体现了其民族沙文主义的色彩。探讨日本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其民族宗教“神道教”与其军国主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神道教”在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既促成了历史上日本的多次对外战争,也是二战后,为什么日本作为战败国,虽接受了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但其军国主义的思想却阴魂不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日本经济从战争的废墟中得以迅速恢复并快速发展,与战后初期较长时期内连续执政的吉田内阁推行的各项政策密切相关,其中其所推行的以日美为轴心的安保体制的外交框架对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为日本提供了安全、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吸引外资的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11.
民间神信仰与道教的互动--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间神信仰与道教的关系上,国内外学界或简单地把前者视为后者民间化的产物,或是生硬地在二者间划上人为的鸿沟。在对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与道教的关系作历时性的考察时,我们发现,上述的两种看法均失之偏颇。历史以来,位处边陲的保生大帝信仰在发展传播中积极吸收借鉴了中原正统道教的信仰要素;正统道教在边陲传播时。也主动与地方上的保生大帝信仰相结合而逐渐地方化,从而与地方神信仰的发展发生良性互动。可以说,民间神信仰与正统道教是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神道,作为日本人精神构造的核心,主张"神人一致",将人类社会的所有成果视为人类自身的努力和神的护佑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基础上形成的日本人的劳动观和共同意识作为集团力量在日本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神道的所谓"造物"的"产灵"信仰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在考察中发现这种信仰里的"造物"和"污秽剔除"观念成为"生产优先"理念的源头,支撑着日本经济、产品与技术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冯振 《华章》2011,(22)
不同于其它宗教,日本神道教中的最高神一天照大神是位温柔包容、性格柔弱的女神.关于天照大神的性格特征,本文从历史、人类精神学和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天照大神的女性特征在这几个角度中有不同的来源,而且它们之间还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这种联系也体现了整个日本民族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4.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的神团系统是十分庞大而复杂的,文章根据史料,对道教神仙系统的发展、演变和定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天皇制度是日本宗法制度的总代表,日本民众至今都极力尊崇天皇,可以这么说,天皇是日本国民的精神支柱.而使天皇成为精神支柱的神道教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日本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中,神道教更是发挥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本转型的明治维新时期,天皇制度和神道教紧紧捆绑,从精神层面统治着整个国家,并对日本国民性产生了深刻而强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本经济成功的内在动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归功于其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形成又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改造。中国的儒学经过日本式的改造,成为日本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神道教(日本化的中国道教)则成为皇室和百姓的宗教信仰。儒学的理性精神和神道教维系的伦理道德规范与近代西方科学精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的日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神道是通往陵寝的必经之路,两边置有石像生,其规制与雕刻等都代表着当时的帝陵制度。明皇陵、明孝陵均属明代帝王陵墓,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明皇陵和明孝陵神道的布局、石刻规模和石刻造型,加强对明代帝陵制度演变的了解,为更好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道教成仙说主要有两种,一为肉体成仙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种为灵魂成仙说,在唐代以后盛行。由元代道教史籍可以看出宋元道教对传统成仙思想的革新:反对服食、炼丹等求仙术,提倡内丹、心性修炼;反对肉体成仙,提倡灵魂成仙观念。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武当武术的文献资料并加以联系对比,结果发现了众多的以武当道教龟神命名的功法、招形名称,反映了武当武术中折射出来的武当道教文化内涵,简要论述了武当道教龟神对武当武术内功、技击方面产生的作用、影响,以及武当武术所表现出来的对武当道教门派龟神的崇拜思想。  相似文献   

20.
道教对士人阶层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士人日常生活的影响、士人受道教的熏染,拜师学道、归隐山林以及道教对士人文学风貌的熏染等方面。寄情宫观、赞咏山水、缅怀先圣、祖师、高道,是道教影响下士人文学的两大主题,酬赠友人、慨叹人生,为元代道教史籍中士人文学的普遍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