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各领域不断有不道德新闻传出,道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销售人员为研究被试,选取员工道德推脱为主要研究变量,从组织管理的层面出发,探讨道德推脱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发现:性别、工作年限对道德推脱有显著影响;员工道德推脱水平与不道德行为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3.
企业非伦理行为属于企业集体不道德行为的子类。深入研究企业非伦理行为的概念、特征、危害和成因,以及研究克服企业非伦理行为的对策,对于加强企业道德建设,深化企业改革,使现代企业走上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道路,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德推脱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及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道德推脱是个体产生不道德行为的关键,它具有复杂的心理机制。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对国外有关道德推脱的研究进行梳理,论述了道德推脱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及其中介作用,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道德推脱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显著负向预测道德推脱、攻击行为;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显著正向预测道德推脱、攻击行为。(2)道德推脱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3)道德推脱在积极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道德推脱在消极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除直接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外,还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6.
利益与道德、经济与伦理的内在联系及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相互关系,是学术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现代经济学“伦理不涉”现象人手,对企业非道德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认为只有在企业经营和决策过程中,大大提升除盈利目标之外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理念,才能发展出一种能够兼顾实现企业经济绩效与道德责任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运动道德推脱与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态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测查法对我国运动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动道德推脱不存在项目类型和运动等级上的显著性差异,但存在性别上的差异,且体现在道德辩护维度上;运动道德推脱与兴奋剂使用态度成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根据班杜拉(1996)改编的问卷测查了832名普通中学生和职校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并探讨了其道德推脱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遇到道德相关问题时青少年倾向于不认可进行道德推脱,但随年龄增长其道德推脱水平呈上升趋势(除在初二和初三之间有所下降),尤其在初一和初二、高二、高三之间差异显著;女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尽管学校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普通高一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低于同龄的职校一年级学生,在进入高二、高三后道德推脱水平明显向职校生趋同;青少年的道德推脱水平与其家庭教养方式显著有关,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下其道德推脱水平最高,而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下其道德推脱水平最低.这些结果揭示出当前青少年道德推脱的发展现状,以及不同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养在青少年道德推脱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道德和伦理之分思想的发展同他庞大的思想体系一样,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只有在黑格尔的辩证法视阈中才能理解道德和伦理的内容及其关系,并且把道德和伦理纳入一个整体之中,按它们自身发展的样子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0.
伦理和道德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但又常常被混淆的概念。伦理指人际互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而道德则是个体对天道、人道及所处社会倡导的价值标准、伦理规范的洞察、领悟和践行。动词性的道德才能真正彰显其本质特征。伦理和道德既相互区别又有密切关联。伦理学和道德学应是高度相关的两个学科。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学校松-紧文化对中学生校园欺凌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选取云南省德宏州三所中学的808名中学生,利用学校松-紧文化量表、集体道德推脱量表、集体效能感量表、中学生欺凌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学校松-紧文化可以显著预测校园欺凌;(2)学校松-紧文化与集体道德推脱呈显著负相关,与集体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与校园欺...  相似文献   

12.
认知失调理论和自我一致理论可用于考察校园欺凌嫌疑人自我辩护的心理过程及其与欺凌行为的相互作用,以解释学生对同伴的主观恶意自何而来、好孩子何以会干坏事、人们何以会选择性遗忘自己欺负同伴的往事。学生打闹之类的行为一旦造成伤害,就会引发肇事者认知失调;为了缓解认知失调的压力,肇事者倾向于在内心进行与积极正面的自我认知相一致的自我辩护;自我评价高的肇事者在造成严重伤害时,其自我辩护伴随于道德推脱过程,在内心将伤害事故归咎于受害者;这种自我免罪的道德推脱又会促使肇事者以更进一步的攻击来证明其自我辩护,于是发生确实的欺凌;而欺凌引发更加严重的认知失调、自我辩护;欺凌者在道德推脱中加深对受欺凌者的恶意,最后陷入欺凌与自我辩护的恶性循环。实践和研究表明,共同关切法和拆拼法可以防止欺凌者陷入这种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市场营销活动是一项充满了竞争行为的复杂的决策,人们在选择决策时常常会经过艰难的顾此失彼的境地.无论如何选择,都将各有得失.  相似文献   

14.
“非道德”与“不道德”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道德”与“不道德”是伦理学上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 ,呈现的是截然相反的使用形态。但在现时的一些文章中 ,经常出现将“不道德”错用为“非道德”,这是必须加以严肃指出并认真纠正的 ,以维护社会道德观念在这个问题上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前档案行为区别于档案整理、管理与利用等后、中档案行为,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与基石,具有主体多样性、过程复杂性、后果决定性等特点。科学对待行为事实的态度、准确表达行为事实的能力是前档案行为主体基本的伦理要求,并由此提出“信息的真实、完整性”是前档案行为伦理性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17.
先秦道德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开端,同时其在伦理价值取向、道德生成机理和道德建设方式等方面所彰显的实践伦理特质也影响着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民族形态。中国传统道德智慧因其固有的实践伦理特质不仅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提供历史参考和方法启示,同时也为破解现代性伦理困境提供源自中华文明的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18.
伦理规范与道德之辨——从“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伟霞 《考试周刊》2009,(12):237-239
伦理规范不同于道德。对人性、人的本质的认识决定着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伦理学领域内的规范与道德问题。规范不同于道德:规范源于为获得利益的妥协,道德源于人对超越性的追求:规范的社会性与道德的个体性:规范的利己性和道德的利他性:规范的他律性与道德的自律性;规范的相对具体性和道德的普适性。规范与道德关系密切:规范的价值基础应基于道德;道德生活通常表现出对伦理规范的遵守。最后,规范是必要的,是应当遵守的;道德人生是一种可选择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伦理和道德的区分是黑格尔伦理学的特色,这与其把伦理学奠基于"精神"之上而区别于康德把道德哲学奠基于"理性"之上有密切关系.首先对"精神"与"理性"作概念上的厘清,进而论述黑格尔对主观性道德中的任性的批判以及如何在伦理义务中实现真实的自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非伦理行为是指不符合公平正义或违反伦理规范的行为。高校教师的非伦理行为包括教学非伦理行为和科研腐败行为。调查显示,教师过于注重科研会导致教学非伦理行为,科研收益预期过高也会带来科研腐败行为。基于教师科研能力的差异,高校教师的科研腐败行为决策博弈可以分为能力"双低"模式、能力"双高"模式和能力"低—高"模式三种模式。在这三种能力模式中,科研预期收益对高校教师的科研腐败行为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