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造字方法     
早在公元二世纪,许慎就归纳出了汉文字的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简称“六书”。到了十七世纪,戴震提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认为只有指事、象形、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简称“四书”。近人唐兰创“三书”说,含象形、象意、形声三类。自许慎以来一千八百年间,从事造字法研究者众,然而在造字法系统研究上有重大突破者仅数人而已。当前文字学著述颇多,几乎一律沿用“四  相似文献   

2.
传统“六书”对汉字的区分标准混乱。本文在将“六书”定义为造字法的前提下,通过对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进行重新梳理,发现传统“六书”划分存在两大问题:造字法和造字意图的混淆、造字法和汉字结构的混淆。第一个混淆主要针对“象形”、“指事”、“会意”字,第二个混淆主要针对“形声”字,以图理清脉络,解答人们在传统“六书”划分上存在的疑惑。  相似文献   

3.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造字法.从概念上来说,每一种造字法都是明确的,但就一个汉字来说,究竟用于何种造字法.有时却难以确定.象形、指事、会意之间,有一个界划的问题,会意和形声之间也有一个界划的问题.对此,马叙伦先生在《说文解字研究法》中用力颇多,分析颇细.本文多取马先生的见解,也参以己见.  相似文献   

4.
六书例释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本是对汉字造字及用字方法的归纳,舍去用字法,造字法只有前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其所以做如此排列,至少有三点理由:其一是符合一般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象形、指事多为独体字,会意、形声多为合体字。其二是符合一般文字由表形到表意再到表音的发展规律。原始象形字图画性极强,表形性很明显,指事、会意增加了表意性,形声字中有了表音的成份。其三是符合汉字的结构规律。象形是造字之本;许多指事字里以象形字  相似文献   

5.
通常所说的汉字的结构方式,也就是汉字的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也就是说,随意指定某一个汉字,它的结构方式,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或形声,泾渭十分分明.……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不错,它们的确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但是,假若我们反过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就不完全正确了,因为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汉字中,我们常可以发现,有一些字并不是上述四种造字方法中的任何一种的产物,而是由一个现成的汉字改装成为一个新字,以记录一个新词的.比如“冇”(音mǎo)就是由“有”改装而成的,“(?)”(音diǎo)就是由“了”改装而成的.这种字,我们姑且称之为改装字;而造出这种字的方法,我们当然也就顺理成章地称之为改装造字法了.改装造字法事实上存在着,但迄今为止,它还几乎未见被人正式提及,更不用说重视了.这就是笔者准备在本文中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第一部分现代文知识一、常识1、古人说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就是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其实后两种是用字方法,而不是造字方法。说明下列汉字。各属于哪一种。  相似文献   

8.
许慎认为汉字的起始阶段是依类象形的,这些汉字叫作“文”,其后在“文”的基础上滋生出形声相益的“字”.无论是“文”还是“字”均具有显意功能.“六书”是六种书写记录汉语语词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为一类,是汉字的构形造字法;假借自成一类,是汉字的借形造字法.汉字是一个系统.540个部首是构成汉字系统的子系统,它们既是构形子系统,又是语义子系统.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中的造字法,即所谓"六书",指古代的六种造字法。"六书"之名目,产生于《周礼》,而完善于东汉。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之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已经可以确定为造字的方法,而被称为"四体",与作为"二用"的转注、假借并立。体者,本也,就是说这四种是造字的根本。"六书"理论是大学中文专业的学习内容,这里并不是要提前学习,而是指教师利用古人的这些造字原理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和意义。但是,对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广大教师,很有必要掌握  相似文献   

10.
文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文字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有些老师,尤其是小学的有些老师,每教一课生字、新词,就叫学生拼命抄写,五十次,一百次,甚至更多,学生很疲倦,很厌学,教学效果令人担忧。其实,避免学生写错别字的方法是很多的。现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有关生难字的教学方法略述一二。一、造字法造字法,即“六书”造字法。“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古人就是根据“六书”造字的,而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主要构造(人、马、车等属象形,一、上…  相似文献   

11.
汉字不同于别种文字 ,其显著特点是它特有的构造法 ,即通常所谓的“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其实 ,真正的造字方法只有前“四书”。用象形、指事的方法所造出来的汉字 ,都是些独体字 ,而且这类字很少。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 ,这些字所象之形 ,所指之事 ,都不容易辨认和理解了。至于“会意” ,则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一般是象形字 )组合成字 ,把这几个字的意义会合为一个意义。以“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 ,如 :染、解、旦、歪、尘、泪、休、从、众、采、明”等等。这一类字在汉字总量中也不算太多 ,据统计也不过…  相似文献   

12.
重新认识会意字石云孙重新认识会意字,是汉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学术界有一个争议,即汉字究竟是形声字多还是会意字多。这涉及到对汉字的总体认识,值得研究。传究小学有所谓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二书是用字法。会意...  相似文献   

13.
文字学知识———何谓“六书”北京骆增秀古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总称六书。象形。描摹实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车”画一辆车,“马”画一匹马。如甲骨文“”、“”就是描摹太阳、月亮的形状而造的“日”...  相似文献   

14.
“六书”中前“四书”之比较研究韩伟在古代汉语中,读起汉字造字方法,总离不开“六书”之说,“六书”,即古人根据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汉字构造结论。汉代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中说,“六书”乃“造字之本”,而文子学家戴震则认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  相似文献   

15.
说起汉字的形体结构,自然离不开“六书”,但历来有关“六书”的解说,又令人莫衷一是,这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困难:或曰“六书”均为造字之法;或曰“六书”中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之法,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之法。笔者认为:持后一说的人忘却乃至否定了“转注”在汉字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否定“六书”是六种造字法和四种造字法与两种用字法的观点, 认为“六书”的本义是指六种汉字: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文章指出, 后人把“六书”看作六种造字法或四种造字法和两种用字法, 原因在于汉儒解说“六书”时使用简称, 从而混淆了象形字与象形的区别、指事字与指事的区别等。只有把“六书”与“六法”区分开来, 才能还“六书”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刘咏涛 《阿坝师专学报》1993,(2):106-108,85
汉字有悠久的历史,关于汉字的造字方法,传统有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之说。权威著作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等,但历代、各家对具体汉字的“六书”分析往往各说不一,甚至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8.
“字理识字”教学法既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用字规律,又十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而“分解组合法”就是“字理识字”的精要。象形、指事、形声、会意是汉字的构字规律。象形、指事造出独体字,形声、会意造出合体字。独体字大多  相似文献   

19.
倪佳 《学语文》2011,(6):80-80
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大多是据义构形的。所以,从早期的汉字字形上,可以分析出这个字在造字之初的意义。传统的字形分析方法是“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是用“六书”中的前四书来分析字形进而说明字义的(转注和假借是研究造字过程中字与字的关系的,不是结构分析)。而有些专家认为汉字结构只要分成两类就够了,一类是象形,即直绘其形;另一类是形声,即半绘形半注音。这种分法其实就是把指事和会意看成是复杂的象形。不管哪种分法。都说明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许慎所谓“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到今天为止,大体上还是一种可取的说法。其中所论“本无其字,依声讫事”的假借造字之法,使原始汉字突破了象物象事的表意造字束缚,开辟了以语音为线索记录语言的新的造字途径。本文通过考察汉字乙、丁、h、少的假借造字情况,揭示了假借造字之法对汉字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