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19世纪英国的一位优秀而产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共发表了15部长篇小说中、4个短篇小说集.哈代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哈代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哈代的最有名的五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即<远离尘嚣>中的芭思希芭、<还乡>中的游苔莎、<卡斯特桥市长>中的露赛妲、<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中的淑,从她们的生存环境、性格特征、悲惨命运等方面揭示出哈代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黑色幽默"文学所呈现的基本矛盾是凶险环境和个性自由之间的冲突,在美学上属于喜剧,但这是一种绝望的喜剧.文章通过对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叙述结构、人物形象、写作风格的探讨,揭示了<第二十二条军规>凸现的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蒋丽萍、程俊英的长篇小说<女生·妇人>脱胎于庐隐的<海滨故人>,但又不同于该小说.<女生·妇人>忠实了<海滨故人>的基本精神,做到人物、情节与环境、时代背景的真实性的统一,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却强于<海滨故人>,具有很强的解读意义.  相似文献   

4.
<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和<唐风·扬之水>.<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句中的<扬之水>应是总括这三首<扬之水>,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5.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历险故事姊妹篇".该文对比了两部历险记,认为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其实是一个人物的两个侧面,即作者对自我理想人格的塑造.这两个人物是"合二为一"的,由此也能发掘出两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存在着从"自度"到"度他"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都位列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这两部作品中的兵器作为战斗用具与人物发生联系,其中绝大部分与兵器有关的叙述和描写充分凸显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特征,表现出兵器与人物形象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这两个文本为以后中国作家注重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是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创始人之一.两人长期合作,撰写了<阁楼上的疯女人>、<诺顿妇女文学选集>、<没有男人的地带>等女权主义批评论著,其中<阁楼上的疯女人>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美国文论中的经典.两位批评家试图从新的视角去理解19、20世纪独特的妇女文学传统及其共性,批判菲勒斯中心的父权制和男性文学传统,挖掘妇女的文学创造力,恢复长期以来经常被人忽视了的妇女文学史,修正文学史思想中一些最基本的术语,从而建构一种新的女权主义文学典律,并在伊莱恩·肖尔沃特"女性美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女权美学"批评.  相似文献   

8.
在英国文学史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中,有两部具有截然不同风格的小说作品,一直耀眼夺目.一部是浪漫主义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作品<蝴蝶梦>;另一部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作品<名利场>.这两部风格炯异的作品,立足于19世纪的英国上层社会现实,从不同的角度着力刻画了有着惊人相似命运的两个女性;<蝴蝶梦>中的女主人公吕蓓卡;<名利场>的女主人公蓓基.本文作者力求解释出,英国19世纪社会现实外在的繁华背面有血泪的控诉;女性本身的悲剧命运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这一社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麦滇的礼物>是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短篇杰作.笔者从小说的篇章结构、写作特色、人物形象及主题表达四个方面对这篇作品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绿林英雄罗宾汉>是英国作家罗丝玛丽·萨克利夫于1950年创作的一部处女作,它直接取材于<罗宾汉谣曲>,是一部展示英国中世纪以罗宾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的赞歌.这部小说的价值已逐步为世界人民所发现.文章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绿林英雄罗宾汉>一文.  相似文献   

11.
自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取得巨大成功以来,各大电视台各类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日益复杂的比赛流程、多元的淘汰机制、复杂的评分组成等,似乎都在给观众呈现着公正公平的比赛。文章以2009年湖南卫视“快乐女声”为代表,以直播中的一些不可控因素为切入点,透析选秀节目中种种“不可控”下“可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摇摆”是小说的动力所在.小说作为一种不确定性的“存在”,而“存在”自身的边缘性、断裂性、易变性、非理性、个人性等内涵,使“摇摆”成为小说家建构小说时必不可少的叙事策略.“摇摆”在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等叙事中的表现为曲线、否定、循环等形式.“摇摆”在小说叙事中运用的终极性目的是揭示人性.  相似文献   

13.
全体人民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取向,必须高扬人本主义旗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法治主义的视野中,把“以人为本”看作是一种权利,以此来理解社会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主体正当性和制度创设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4.
陈白露和茶花女分别是曹禺《日出》和小仲马《茶花女》中的人物。她们两人都是文学中典型的妓女形象,都经历了几近相同的悲剧命运。文章把陈白露与茶花女这两个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有着相似的境遇而又有着不同个性的文学形象放在同一视角下进行审视和比较,通过这两个悲剧形象所呈现的复杂的社会内涵来剖析其悲剧意义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孔子虽然算不上伟大的经济学家,但凭借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的地位和影响,其有关经济问题的论述不容忽视。孔子最重要的经济思想就是他的"义利观",他从"以义生利"和"见利忘义"两个方面对义、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强调"利"的获取必须以"义"作为原则,这样将两者关系最终归结为贵义贱利论。  相似文献   

16.
“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打破了传统塑造反面商人形象的模式,客观地塑造了一些富有生命力的真实可信的反面典型。这些反面商人形象不再是单一的平面,而是具有多方面的复杂的心理和性格、集多种道德品质于一身。文章通过这些反面商人形象劝诫世人,做人应该老实本分,多做好事;为人贪婪,用心险恶,必然白取灭亡。  相似文献   

17.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战后有名的哲理小说家,她把严肃的道德思考与故事性极强的情节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以小说叙事的形式来阐释和图解自己的哲学观点和伦理思想.在她的小说中,许多重要的角色如"善"、"恶"、"宗教"等类型的人物频繁出现,因此对她小说中的类型化人物作一分析,对于全面把握其创作意图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浅析卡通艺术角色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卡通艺术角色塑造的最基本问题。在角色塑造过程中,卡通的角色性格特征、角色身份特征及其地域特征都是创造卡通角色的关键因素。此外,通过对典型实例深入的剖析,生动地描述卡通创作中的个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豪放与婉约,是学风格审美表现形态中最基本的两种。章着重从语言美学的视角,对二由于语言表达方式、常规修辞与艺术修辞等话语方式的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的审美特征进行比较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对“庆历新政”、“熙丰变法”和“元 更化”的检讨, 以及在与王安石、司马光的比照中, 可见出苏轼不随人俯仰、独立无惧的除弊革新的形象, 其体现在“具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皇皇有忧天下心”和“沉着稳健的改革方略”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