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转变教师思想观念,落实复习“三主”原则 (1)发挥学生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毋庸置疑.中考复习的主人翁当然是初三学生。教师实际上是具有引导性、指导性、辅导性的特殊“服务员”。然而现在仍有不少教师把自己摆在核心位置,将学生看成可以任意摆布的附庸,主观地组织备考复习,致使学生成了储藏知识的“书柜”,因此观念转变亟待进行。  相似文献   

2.
“整理与复习”课如何教,是许多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四:首先,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其次,是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理清来龙去脉,构建知识体系;第三,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能力。基于以上复习课教学目标的四点认识,笔者提出了以“回顾交流,了解情况一自主疏理,引导建构一综合训练,拓展提高”三环节为主的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喜凤 《课外阅读》2011,(5):236-237
一、目前中招化学复习课的现状 1.现状一:知识归纳 + 习题训练 大部分教师习惯于在复习中采用先“知识归纳”后“习题训练”的模式。因为这样的模式能让教师比较“放心”地认为:重要知识点已经归纳总结过了,题目也已经全部跟进了;至于学生在这种模式下由“烫剩饭”而产生的无趣、教师在电脑上敲打键盘产生的“无奈”以及由此造成的时间的“无效”则是此模式在无形之中衍生的。  相似文献   

4.
洪伟 《教学月刊》2007,(5):59-62
一、现状初中“科学”总复习阶段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总有布置、批改不完的习题,学生总有做不完的作业;教师疲于找题讲题,学生劳于做题听讲。“题海战术”是当前初中“科学”总复习中常见的习题训练方式。这种高强度大题量的训练方式使投入与产出很不相称,而且容易形成思维定势,真正实战时,许多学生做题时连题目  相似文献   

5.
进入总复习阶段.大量的复习资料使学生离课本越来越远,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而在应试中显得力不从心,发挥木出应有的水平。笔者在初中生物学复习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了“十读”训练,把学生拉回到课本上,达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一、读“考试说明”“生物考试说明”是以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制订的。教师指导学生仔细研读“考试说明”.使学生对考试要求及内容了然于胸,复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二、读“课本目录”“目录”是课本知识的索引,是复习的路标。目录中排列了全册…  相似文献   

6.
高三专题复习课是数学复习教学的重点,其目的在于通过适当的综合训练、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归纳,探究通法,最终实现能力的提升.目前最流行的还是“讲评式复习课”.也就是说学生预先处理即将开设的专题内容,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相似文献   

7.
在第一轮遗传学的复习中,学生对于“男孩患病与患病男孩”类型的习题,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含义,将两者混为一谈.笔者在复习过程中将此类问题分成四种情况,对学生加强指导训练,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试用“练习式”教学法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对老师、学生来说都很轻松,不过不要认为这就是复习练习课型的代名词。“练习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把一篇课文的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化解为各种类型、既广泛又精要的训练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堂完成,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内容,把握知识、培养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宏政老师按复习课的“五性”(重复性、概括性、系统性、综合性、反思性)特点,学习借鉴符永平老师的发现式复习课设计模式,展示了一节复习课教学,初看本课例,感觉不错,内容设计完整,学生活动充分,似乎就是一节“完美”的展示课.但深入研究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张宏政老师是借鉴符永平老师的复习课模式上的这节课,所以有必要对两人...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学会学习无疑是学习者个体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基本要素之一.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种类多少和水平高低.为了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益,改变目前化学复习课以新课的简单重复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倾向,本课题提出“指导一完善”教学模式.其基本涵义是:针对化学教材中各类陈述性知识交叉编排的特点,在新课学习的一章复习时,在“知识综合应用”和“问题解决”的习题课前,根据现代认知论,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深加工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  相似文献   

11.
干兴华 《中学理科》2006,(10):78-78
时下高三师生正热火朝天地进行高考备考复习,生物科是很多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不怎么好对付的一门功课,甚至产生了矛盾的心态——多花时间吧,高考生物科只有72分;少用时间吧,又不能构建知识网,从而做题盲从,效果太差。于是就有“微波炉”速成复习法,如“三天一小考,七天一大考”,每一星期抽一个早自习强记,过早进行专题训练等。这样就产生了让教师很奇怪的现象:前几天考过的、讲过的题还是不会做,真的不知高三的学生怎么了?我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是复习时采用的是速成法。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生物学科的第一轮复习宜多用“紫砂锅”式渐熟法。  相似文献   

12.
谢斌 《广西教育》2013,(46):86-88
科学课程“新授”后,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程度开展有效复习。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对如何开展有效复习很迷惘,不少教师的复习过程很粗糙。为体现“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发展,我们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有效复习课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探寻科学课程有效复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时迎彪 《物理教师》2010,31(4):50-51,53
“简单的设计性实验”是高考物理考试说明对考生实验能力的明确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应对高考题中的“简单的设计实验”时,感到不是很简单;教师在高考复习中对“简单的设计性实验”指导也感觉不容易.全国高考试题中对实验的考查也在逐步转向设计性实验,它必将是今后高考物理实验命题的热点.如何更好地指导考生做好设计性实验题目,是摆在中学教学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愿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小学教师为了转变所谓的“差生”,提出了以下一些有效方法:一、阅读技巧。在那些已经填平或缩小了学生“成就差异”的学校,教师都有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们多阅读。二、教给学生更高要求的思考技巧。教师要多提出问题,并延长等待的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三、日常复习。研究者发现,老师不愿意复习讲解学生出现错误的知识(特别是在小测验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使最差的学生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帮助,这是很不妥的。为此,一些专家指出,教师应该随时纠正孩子们学习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并给予他们适度的复习指导。四…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 高三数学总复习阶段,在复习知识点的基础上,练习一定的习题,使学生达到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的目的是很有必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讲解,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错误的反思、分析和纠正.系统科学的“反馈原理”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送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的整个过程.这表明,只有输入信息、没有反馈信息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王兆斌 《成才之路》2023,(11):81-84
语文学科在中考中占很大比例,中考语文复习既是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又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过程。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语文教师要认真反思常用的复习策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中考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减负增效”作用的复习策略,引导学生直达中考目标。对此,教师要“管”“放”适度,分层分组复习,同时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并积极优化阅读、古诗文、写作的复习模式。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整个高三政治复习过程中,主要是分“三步走”,注重三个字“全、联、重。”①“全”即教师讲得全,学生练得全;②“联”即教师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③“重”即后期阶段复习重点要放在思维训练和审题答题能力的培养上。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三一轮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梳理教材知识,系统完整建构知识网络体系,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但纵观当下高三一轮复习,以教师“独白”、单纯列举和重复知识点的课堂比比皆是.此类课堂不仅无法帮助学生达成知识的长久记忆,还会令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必将导致复习效率低下、效果不佳.总之,一轮复习课堂不能变成教师的“经坛”,更不能是知识的简单重复.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复习课比较重“视训练”这个环节。在考前的综合复习课中,整堂课都用“于训练”的情况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训练”跟笔者主张“的操练”并不相同。通常的“训练”“是训”“和练”的结合,即教师的指导(训)和学生的练习(练)彼此结合。笔者认为,综合复  相似文献   

20.
回顾传统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无论是“地毯式”还是“串珠式”复习,其形式皆为集中讲授几个知识要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从中我们不难读出许多不科学因素,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以教师思维替代学生思维,忽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2)以机械训练代替认知策略,忽视学生学习的独创性。这样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师生都在简单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身心俱疲。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复习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上出复习的“味”,这种“味”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