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园丁”、“灵魂的工程师”和“蜡烛”被广泛地用来隐喻教师,随着被频繁地使用,这些教师隐喻已经具有了相对稳定的意涵,甚至成为教师的代名词。新课改以来,一些研究者在倡导新教学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图下,对这些传统教师隐喻进行了批判,主张实现教师隐喻的转换。但他们往往没有认识到这些隐喻已经形成的基本含义以及人们对这些含义的认同。因此,我们需要对传统教师隐喻进行现代诠释,赋予其新的内涵,以适应时代对教师新形象的呼唤。  相似文献   

2.
教师形象之变迁—从教师的隐喻性陈述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炜 《教书育人》2001,(23):32-34
按照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的见解,人们往往使用三类语言讨论教育问题,即定义性陈述,口号性陈述与隐喻性陈述。对于学校教育活动积极参与者的教师,人们同样以隐喻的方式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关注。“教师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园丁”“教师是导航者”等等,都是其中较为著名和典型的陈述。这些隐喻性陈述背后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含义,本文尝试着对此作一番剖析。一、古代社会教师形象隐喻———蜡烛论蜡烛论这个隐喻由来已久,古人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那无私奉献,甘于牺牲的蜡烛,燃…  相似文献   

3.
从对教师的隐喻性陈述看教师形象之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照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的见解,人们往往使用三类语言讨论教育问题,即定义性陈述、口号性陈述与隐喻性陈述。对于学校教育活动积极参与者的教师,人们同样以隐喻的方式给与了他们极大的关注。“教师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园丁”,“教师是导航者”,是其中较为著名和典型的陈述。这些隐喻性陈述背后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含义,本文尝试着对此作一番剖析。   一、传统社会的教师形象隐喻──蜡烛论   蜡烛论这个隐喻由来已久,古人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那无私奉献,甘于牺牲…  相似文献   

4.
徐吉洪 《中国教师》2006,(10):25-26
按照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其《教育的语言》一书中的见解,教育语言主要由三种形式构成:教育术语、教育口号、教育隐喻。何为隐喻?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将其定义为“一事物借用另一事物的名称”。教育隐喻就是一种运用比喻的手法对教育中的某些现象进行说明。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极,教师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人们以隐喻的方式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关注。“桐子”、“教师是园丁”、“教师是春蚕”、“教师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其中较为著名和典型的教师隐喻。这些隐喻性背后隐藏着“教师是什么”的深刻涵义,本文尝…  相似文献   

5.
冯梅 《师道》2002,(9):21-22
中国人好热闹,这在教育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领导或专家的口号一经提出,不管大家对这个口号有多少分析和理解,一窝蜂应声的绝对不在少数。现在,关于“教育家”和“教书匠”的说法,可以算得上是教育界的又一热点了。专家提出教师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的原意,大概是提倡教师要教、研并重,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一口号的提出却不妥。分析这一口号会发现,中国人的浮躁之气仍是根深蒂固。纵观整个教育发展史,我们熟悉的教育家很多:捷克的夸美纽斯,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幸聆听了一位课程改革专家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报告,获益匪浅。但其中有部分观点,颇让笔者及周围一些教师和朋友感到困惑。比如,在谈及新课程期待的“新教师”角色时,这位专家指出,在我国广为人知、并被广泛接受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隐喻不妥,不宜再提。专家的理由是,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是工业模式的反映,似乎学生是一块没有生命、任人摆布的钢铁,可以任工程师按照自己的蓝图塑造成产品。这一隐喻暗示了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而且,“灵魂”的说法将教师提升到一个神圣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教书育人”应当是“通过教书来育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最熟悉的,往往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提起教师这种职业,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作为教师,在陶醉于“工程师”美誉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塑造)人类灵魂”这个词语。珠不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是对人民教师的尊重,更是人民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把教师看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教师工作性质的一种隐喻,这种隐喻关涉的不是教师与学生在课程中“如何求知”的技术层面,而是“如何为人”的精神层面。它不仅暗示着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灵魂,而且学生也必须学着像教师一样变得“崇高”,反映了现代性对人的精神期待企图通过教师的影响来渗透到课程的每一个领域。然而,在当代,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同样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甚至自身精神家园的迷失。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些耳熟能详的佳句,不得不让人对教师产生敬意,可是,“工程师”要塑造“灵魂”不是一件易事。在当今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学校教育中,如果说班主任是班级的顶梁柱的话,那么科任老师则是他身边必不可少的支架。怎样作好科任老师这一角色呢?这就是要谈到的科任老师的“三心二力”。  相似文献   

10.
说心里话,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每当接触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以及“春蚕”,“蜡烛”之类的言辞,我便深感不是滋味,一如三十余年前失学务农后听到看到“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口号或标语。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人们常常把教师隐喻为“蜡烛”,而实际上蜡烛的光是十分有限的,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有的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因为它的光太微弱了。蜡烛一味燃烧,会越烧越短,不能加能,终有熄灭的一天。还有人把教师隐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教育质量观看,工程师论似乎暗示了一种固定的、统一的质量标准。教育被作为一个大工厂,  相似文献   

12.
“动手做”是科学课教学的灵魂。“要用教材”、“不要教教材”说明了教材的作用。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是基本的方法。担任《科学》课的教师以来,每次上课,笔者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及学生年龄的特征引起了笔者很多思考,以下是笔者在科学课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教育》2012,(3):18-20
按照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的见解,人们往往使用三类语言讨论教育问题,即定义性陈述、口号性陈述与隐喻性陈述。对于学校教育活动积极参与者的教师,人们同样以隐喻的方式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关注。"教师是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是其中较为著名和典型的陈述。但最近,教师也变成了"老板"、"砖家"……这些隐喻性陈述背后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含义,我们将对此作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14.
近日,有媒体以《她是老师,更像妈妈》为题报道了华中师范大学挂职教师张春3年来无私关爱200多名新疆民族生的感人事迹。自古以来,教师被美誉为“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妈妈”一样的张春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蜡烛”的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精神,看到了“园丁”的大爱之心,又看到了“人类灵魂...  相似文献   

15.
我为师者     
提起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想到很多对教师美好的称谓:是“春蚕”,因为“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蜡烛”,因为“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被誉为“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光荣而艰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爱”。  相似文献   

17.
传统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等等。这些隐喻暗示了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传递单一的内容,把“教”与“学”变成了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  相似文献   

18.
把教师看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教师工作性质的一种隐喻,这种隐喻关涉的不是教师与学生在课程中“如何求知”的技术层面,而是“如何为人”的精神层面。它不仅暗示着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灵魂,而且学生也必须学着像教师一样变得“崇高”,反映了现代性对人的精神期待企图通过教师的影响来渗透到课程的每一个领域。然而,在当代,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同样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甚至自身精神家园的迷失。一、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及其规训方式考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隐喻的出现,意味着对“教师是如何被塑造成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神圣使得人们对教师有着更多的赞美,同时也有着更高的期望。这从对教师的称谓上能够看出某种的反映。比如人们经常将教师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等等。但是细想一下,这些称谓都有一些与现代教育思想不太贴切之处。在这里,我试图解读几个教师的别称,也许有失偏颇,仅仅是“望文生义”而已。先说“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将教师上升到上帝的高度。这一称谓认为受教育者的灵魂、精神、思想可以被外力所塑造,扼杀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提起这一称谓,我头脑中禁…  相似文献   

20.
教师何为     
对于教师,人们有许多美好的比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还有一句非常朴素的语言,也道出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在这里成了“水桶”,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水桶,而是盛装知识之水的“水桶”。“工程师”“蜡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