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飞 《全球教育展望》2011,(8):65-69,59
缺乏公民的主体性参与,公民教育极容易产生"疏离"的状态,即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与脱离。这种"疏离"状态由于违背了公民教育的实践属性和主体参与性,因此并不利于公民品质的培养,反而将阻碍健全的公民品质的成长。基于此,有必要建构一种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社区公共生活以及更为广阔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之中,来促进他们的公民知识、公民理性、公民价值感和公民行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公民教育从"疏离"走向"参与",可以更好地体现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性,促进公民教育的实践回归。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校的公民教育大多数是一种知识教育,忽视公民生活的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关注"完整的人"为基点,强调"参与",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公民教育"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诉求,是实现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学校公民教育不仅要讲授和传递公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共生活的空间,通过公共生活的交互性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共精神。当代社会在生活方式上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私己生活"向现代的"公共生活"转型,这为学校公民教育提供了生活实践的基础。学校公民教育应当依托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型,为学生建构出公共生活的实践平台。在具体的教育策略上,学校公民教育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公共生活策略,主要包括学校领域内的民主管理策略、社团自治策略,以及学校领域之外的"小社区"生活策略和"大社会"生活策略等,来培育和锻炼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民行动能力,提升学校公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参与式公民学习以公民参与实践为基础,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当中,从而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公民品德和公民实践能力。参与式公民学习克服了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状态,可以更好地实现前后者的有机融合。基于此,参与式公民学习可以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公民教育通过搭建公共参与的实践平台能够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公民品质。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以及学校领域外的社会公共生活当中,建构积极的公民参与,最终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时代公民记者在新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于职业记者从传统媒体中获取新闻,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和社会事实中获取新闻,公民新闻挑战了长期存在的职业专业规范和实践,在新闻内容的形式上及公众获取新闻的方式上影响着整个新闻事业。本文通过对1984-2004年出生群体的调查,来研究公民获取和传播新闻的方式,探索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共价值教育何以必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生活实践具有公共生活的维度.公共生活是追求公共福祉、维护公共利益的实践.支撑公共生活的公共价值是由文明社会的公共福祉所定义,是公民个人促进公共福祉的道德实践的普遍原则和标准.公共价值是公民在共同生活中共享的、在理性上共同认可的价值.公民的公共生活的实践必须选择和认同公共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说,公共价值的认同和实践是公民的道德实践的内容.公共价值是普遍的,对公共价值的认同是公民的价值承担的普遍义务.否认或拒绝公共价值,就会消解个人的价值承担的公共维度和道德维度.塑造公民的公共价值观是促进文明社会的道德建设和公民生活的福祉的必需条件.没有对公共生活的价值承担的教育,公民的道德品格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只有通过公共价值观的教育,公民才能理性地形成公共价值认同,才能在公共生活中付出符合价值的行动.教育必须包含对于公共生活的实质性价值的学习,仅仅程序性的价值教育根本就不是价值教育,它放弃了对公民的价值引导的责任.公民的价值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保护和促进人的基本能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在此基础上,培养实现公共生活道德实践的公民美德与"公民风范".  相似文献   

7.
吴华 《中国教师》2014,(4):13-13
<正>"公民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民教育",即公众在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中受到的身心影响。狭义的"公民教育",即学校有关"公民教育"的课程与活动。"公民教育"的核心在于维护公民的权利,建设公民社会。"公民教育"的目标在于形成对社会有用,能与社会和谐相处,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的群众团体。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主题应该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孩子的视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了关注社会,走进社会的窗口,他们带着高尚的情感走进多彩的世界。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通过组织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辨别是非、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旭良 《时代教育》2010,(5):210-210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尤为重要,那么怎样精心预设,让课堂生成精彩.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正>公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狭义是指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一分子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根据公民教育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把公民教育理解为三个方面:"有关公民的教育":强调对国家历史、政体结构和政治生活过程的理解;"通过公民的教育":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活动获得公民教育;"为了公民的教育":在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态度、价值与性向等各个方面培养  相似文献   

11.
公共道德义务是公民为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造福的重要条件,是良序社会和公共福祉的基础。公共道德是维护社会共同合作,创造繁盛社会的道德风尚,它保证每一个公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承担公共道德义务,是公民的公共理性的表现。公共道德的认同与个人道德修养不同,是个人作为自由、平等、理性的公民对于共同生活的价值、原则或规范的承诺和实践。培养公共道德是道德教育的核心。一个好的教育实践,能够依据公民理想,站在公共性的立场,培育公民积极承担公共道德义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在以制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揭示现代社会与公民品格的内在关系有助于发挥公民品格对现代社会的支撑价值。从现代社会最为显著的四个方面:风险性、个体化、制度化以及公共化入手,论述公民品格的现代性维度,可以发现:公民品格是成就现代公民的内在品质与道德人格,是具有稳定性、向善性的精神定势,能够应对现代社会风险造成的生活碎片化和不确定性。公民品格是公民在政治生活、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智慧,可以促进和推动公民的政治实践和社会参与,化解"公共领域私人化"的症状。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公民品格所蕴涵的道德情感能够有效地缓解社会关系疏离与人际情感冷漠。公民品格是现代社会制度运行的重要支撑,也和制度一起成为现代社会良序、和谐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职业素质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成分,而"德育链"和"能育链"的构建对于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打造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双链",其根本在于抓关键、抓本质、抓主要矛盾."德育链"实施的关键落脚点是让学生在两类课堂中多维度认知、体验、交互、探究、实践,领悟人生哲理和职业生活的意义,而"能育链"的关键是挖掘学生的心智活动潜能,使其心智活动更为敏捷,更为科学,更为精彩.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是道德在不同生活领域应用的具体化,是道德这个"共名"在不同生活领域的"别名"。它们彼此之间不仅在形式上有着相似乃至相同的德目,而且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本质上都是人的生活的共同组成部分。因此,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就有着理论上和实践中互通的可能性。现代公民培育的核心在发展公民的道德品质,以个人品德为逻辑起点,以家庭美德为价值始点,以职业道德为历史过渡,以社会公德为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及公民教育之所以成为社会和理论关注的焦点,正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发展对参与这些发展的实践主体——公民的素质在教育领域的反映。这就是要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公民教育要特别突出权利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学校中建设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需要,在未来社会中,基本的科学素质在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科学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既着力于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更着眼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公民";既是"立德",也是"树人"。国家系列政策的出台更加强化了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只有充分认识到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之一,是促进经济社会人职匹配的有益举措,才能为开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路径提供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公民教育是江苏省教研室引进的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合作开展的实践活动项目,实践活动的主旨是通过让学生以自发、自主、自由的方式,自觉地走进生活的世界,主动地在多样化的社会大背景中进行真发现、实体验、细探究、真解决。学生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q-,关注生活、执着探索、融进社会,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胸怀天下、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林聪 《现代教学》2014,(6X):22-25
<正>公民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狭义是指在养成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一分子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从其广度和深度,涉及"有关公民的教育"、"通过公民的教育"和"为了公民的教育"。当前,公民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海峡两岸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如何进行公民教育、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公民教育及如何创新公民教育的形式以确保其效果,已成为海峡两岸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20.
"核心技能"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以英国为代表的"核心技能职业技术教育范式"和以法国、德国及日本为代表的"普通职业技术教育范式"的比较,发现前者在公民的通识教育、基础科学教育方面重视不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普通职业技术教育范式"应该成为今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