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什么是学校文化?我们在学习、借鉴、探索中,对“学校文化”的认识从模糊逐渐清晰起来。最初,我们将学校文化粗浅地理解为在学校营造一些文化的气息,比如制作一些标语、口号,在墙壁、橱窗搞些宣传栏,建立读书角等。随着探索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学校文化决不仅是外在的、可见的标语或者口号那么简单,真正的文化是形成人们自觉行为的观念与思想基础,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一种能够代表学校现状、影响学校未来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白沙精神的文化品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身心修养上对儒家精神的发扬,学术上对“自得”之学的提倡。前者表现为仁民爱物、发愤忘忧、行孝至谨、笃守志节等,同儒家文化进步传统一脉相承;后者表现为学贵知疑、求之吾心、以自然为宗等,凸现白沙学术精神的开放品格。  相似文献   

3.
一所学校要有一种精神,如何结合自己学校的历史、传统、风格、特色和水准,认真总结、精心培育,积极宣传并身体力行一种学校精神,这对于激情励志、调整心态和规范行为,对于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维护学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建设特别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学校文化建设不应当仅停留在硬件设施的完善上,更应从奉献、学习、团结、科研等方面予以加强。而从精神、作风、专业等多方面进行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湖湘文化是湖南历代士人用独特的睿智、深邃的思维、理性的思考、生花的妙笔堆砌而成的文化宝塔,在它的文化潜质里到处流淌着湖南士人的文化气息和价值追求。使得湖湘文化既具有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崇尚实学、经世致用的优良学风,"气化日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抵御外侮、卓砺敢死的优良品格;又具有重政治、轻经济,重经世致用、轻人文关怀,重程朱理学、个人气节,轻大局意识、和谐观念,重"夷夏之辨",轻海纳百川的不利文化因素。这种优劣互存的文化品性,使得忧国忧民、追求进步、卓砺敢死的湖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往往挺身而出,勇于献身,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领头羊,而在和平时期,湖南人则往往默默无闻;湖南社会也常常呈现出保守与激进、落后与进步交相辉映的奇特局面。  相似文献   

6.
芦苇 《宁夏教育》2006,(10):14-15
在北京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北大中文系陈平原教授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大学是什么?”而这个问题是个不易得到满意答复的问题,但也是个亟需回答的问题。理解这样一个问题,需要作一些深入的思考,还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考察。其实,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泛化了,提出“学校是什么”的问题之后,我们也面对了同样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的软实力.有关精神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学校管理者精神文化研究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该研究将学校管理者作为研究主体,对这一群体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在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群体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进行提炼和总结,使之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者精神文化是学校管理者整体精神面貌、管理方式、决策风格的集中体现,兼具政治性、导向性、人文性等特征,与教师精神文化、学生精神文化一样,属于学校精神文化的不同方面.一般来说,学校管理者是指由校级领导、中层行政干部所组成的特殊的管理群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学校管理者文化建设策略,强化这一"关键少数"在学校育人环境中的"头雁效应",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起着带动、示范、引领、传扬的重要作用,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学习力、执行力、协调力、凝聚力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所边陲农村学校的文化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所学校都肩负着一定的文化使命,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也不例外。那吉屯一中,坐落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城关镇那吉屯,是一所典型的北方边陲农村学校。几年来,在克服办学条件艰苦、生源一般等困难的同时,学校没有忘记自己所承担的文化使命,一手抓科学管理,一手抓学校文化,走出了一条科学与人文有机融合的和谐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9.
严谨有严格的意思.和宽泛粗放、马马虎虎、粗枝大叶相对.它必须规范、清晰;严谨有全面的意思.和遗漏疏忽相对,它必须周密、百密而无一疏;严谨有紧迫的意思,和办事拖沓,不讲效率相对,它必须日事日毕、断而立行:严谨有精细的意思,和基本、大概相对,它必须精密细致、无缝对接;严谨有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意思,和刚愎自用、大大咧咧相对.它必须谨慎小心,反复权衡;严谨有尊敬、恭敬的意思,就是敬畏自己岗位,和庸庸碌碌.得过且过相对.它必须自我促进。成就成功:严谨有郑重的意思,就是要像婴儿那样,对任何事物抱有好奇之心,聚精会神地去探索。外力无法将他的眼神轻易地移开。  相似文献   

10.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视野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从生命哲学的视野看 ,只有精神活动才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形式 ,因而也只有精神文化才真正表现出文化的生命特征。离开人的生命意识 ,任何文化的思考都没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学校文化建设不能只从教育者的理解力出发 ,而要把学校文化建设变成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精神文化建设必须突破学校文化建设的传统框架 ,在新的哲学背景上构筑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1.
王永和 《现代教学》2014,(6X):69-71
<正>在30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中,笔者不断看到:有的学校后进变先进,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有的学校形势急转直下,失却了往昔的生机与活力;有的学校尽管办学硬件条件差,但创造出了一流的业绩;有的学校办学条件优越,但办学质量却始终徘徊不前;有的学校待遇虽然不高,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非常高涨;而有的学校尽管待遇不薄,但教师们却不安心工作,甚至纷纷要求调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校间出现这样大的反差呢?是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是学校的待遇水平?是学  相似文献   

12.
杨建辉 《湖南教育》2014,(12):60-61
如果说行动学习是手段,那阅读文化建设则是目标,是任务。什么是阅读?《现代汉语词典》对“阅读”的解释是“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那么,阅读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读书领悟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价值判断。校园阅读文化则是以校园为主要依托,向家庭和社区辐射的普遍阅读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正>创建良好质量、内涵丰富兼具鲜明特色的好学校,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追求。而这一追求能否转变为现实的存在,依赖于学校的自我革新,以及在革新过程中学校文化的建构。当下,文化之于学校的发展,其作用愈加重要。一所不流于世俗的学校必定有其独特而固有的办学理念、行为准则,以及使命和愿景,生  相似文献   

14.
<正>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这使得很多缺乏认知能力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而自我迷失。为了能够使得青少年在未来担任起民族复兴的大任,要求学校在这个时代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引导孩子去正确地看待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物,并且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传授给学生,让中国的青少年感受到中华民族的魅力和风采。本篇文章对新时代学校该如何构建校园文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生成积健为雄、浑厚大气的气象,这种文化特性通过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得以进一步彰显。这种气象,源于以高的站位、宽的视野、好的心态形成的大格局;以蓬勃的朝气、书香的味道、探究的精神、开放的物境、民主的氛围等核心元素的相互作用,创生美好境界;以文化自信、机制创新、“人人名师”理念融汇成的精神底气。  相似文献   

16.
张喆军 《甘肃教育》2014,(16):30-30
正新时期,在大力倡导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校园特色文化的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要求更高远、竞争更激烈的环境。学校能否在激烈竞争的高地上占有一席之地,脱颖而出赢得先机取得主动,为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笔者认为打造具有核心凝聚力的精神文化,让文化建设"接地气",才能使学校在特色发展之路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学校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能创造出一种潜伏的、弥漫的、浸染于整个校园的精神风范,激励着学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品牌。让校园文化建设"接地气",就是不脱离学校实际,不脱离学生这一群体,贴近师生生活,提炼传统文化,用科学的育人理念引导、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人校合一,凝神聚力,使学校充满催人奋进的人文魅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徐建明 《辽宁教育》2013,(5X):77-78
<正>一所学校的发展,必定有自身文化发展定位,催生和建设学校精神文化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一流的学校做文化,一流的学校精神文化哺育一流的学校。2010年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对上海和山东几所学校的教育考察发现这些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果显著,办学质量优异,师生奋发向上,学校发展喜人,八方来宾慕名而来。感  相似文献   

18.
从生命视野看,学校精神文化围绕人性,以和谐的形式指引着人的自由。校园人的主体自由,集中为"真";校园人的社会自由,真正的"善";校园人的个性自由,核心在于"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必须突破传统框架,从新的视角探究新的建设路径——加强文化陶冶,丰富生命体验,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9.
吴圣刚 《天中学刊》2005,20(6):110-111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民族群体物质创造活动和精神创造活动的体现,既是无数哲人睿思的结晶,又是无数仁人志士躬身践行的结果.它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情感、价值取向、个人追求、社会理想等等.就整体而言,中华民族精神经过数千年的锤炼和升华,形成了自强、仁爱、贵和、改革、创新、坚毅、气节、爱国等内在品质,这些内在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学校精神的特点 学校精神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下来的,被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作为一种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是通过学校成员共同的实践活动并经由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发展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