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你走你的高速路,(学生)我走我的羊肠道"的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大量观察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深入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相关性,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改变,也就没有让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改变。通过对一次例题教学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提出促进学生学习行为改变的策略: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过程,激发学生参与的意愿,约束学生参与的要求,使之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刘宁 《辽宁教育》2024,(2):81-83
情绪调适是指个体通过认知和行为策略来改变、管理自身情绪的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考后情绪调适是其需要提升的重要心理素养。心理教师可围绕学生考后的情绪、认知、行动等方面常出现的心理困惑设计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调适情绪、改变认知,最后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情绪困扰的压力与认知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文华 《教育探索》2006,(8):99-100
在当今社会转型和学习压力下,青少年情绪困扰的现象日益凸现。情绪困扰不仅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还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合理的想法、不正确的归因、认知失调等认知因素和校园压力是青少年产生情绪困扰的主要根源。缓解情绪困扰应从调整压力以及改变认知入手。  相似文献   

4.
一、不可忽视的学生学业情绪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不是一个思维与解决问题的冷认知过程,而是一个伴有情绪的热认知过程。2002年,德国心理学家Pekrun正式提出"学业情绪"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学生在学校情景下的情绪体验",并分析了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对学习、成就和健康的影响。作为心理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的沟通中我发现,"感到自己每天学习生活单调枯燥"的学生占了一  相似文献   

5.
情绪调适是指个体通过认知和行为策略来改变、管理自身情绪的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情绪调适可以提升心理健康、优化人际关系、增强情绪稳定性、提高学业成绩和塑造积极人生观。根据初中生的情绪和认知特点,心理教师设计一系列活动,运用情绪的ABC理论,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分类,学会合理地宣泄和调控自己的情绪,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试论教师情绪的专业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师专业社会化的过程中,教师情绪专业社会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专业社会化的情绪严重阻碍教师专业社会化,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以及对自我的认知与行为产生偏差。教师努力提升专业情绪智力与树立现代、科学的教育观念是实施教师情绪专业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想法的背后是思想。改变了人的思想就改变了人的行为。阻碍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是教师所拥有的教学理论。20世纪以来,学习与教学理论经历了四次重要的变革,分别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建构主义理  相似文献   

8.
阿伦·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CBT)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出来的心理治疗方法,8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心理治疗的主流。它是一套结构化、短程、着眼于现在的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基于的认知解释是:一个特定的心理障碍有其特有的信念和行为策略。治疗师引导和协助来访者认知改变(矫正想法和信念系统),从而获得情绪和行为上的持久改变。  相似文献   

9.
在儿童数学教学中,有时教师可以"稚化"自己的思维,以便和儿童产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脉儿童的认知经验,揣摩儿童的认识状态;要洞悉儿童的思维特质,搭建儿童的"认知脚手架";要暴露儿童的认知错误,和儿童共同遭遇;要展现儿童的探究过程,引领儿童的数学"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教师情感素质的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过程不仅仅是智力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情绪变化,无论欢乐与忧伤、疑惑与惊异、宽慰与愤怒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及幼儿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情感素质的特殊教育功能是由其职业性质所决定,它直接影响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成败.一、教师情绪情感对幼儿思维活动的维持和调节作用情绪惰感是伴随人的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幼儿的情绪随着认知的  相似文献   

11.
"逆反"(ob-psychology)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12.
在线讨论作为在线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文本数据可以反映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互动质量以及情绪状态。学习情绪影响认知行为,从而影响学习成效,研究学习情绪和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文章基于Harris等人的情绪分类法和蔡今中的认知分类体系,使用内容分析法和滞后序列分析法研究学习者的动态学习情绪、认知行为序列模式以及学习情绪和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困惑情绪和消极情绪会转化为积极情绪,但是中性情绪不会转化为积极情绪;学习者倾向于呈现描述行为和推断或解释行为,且认知行为序列模式具有渐进性特征;描述行为会引发消极情绪,比较行为、推断或解释行为会引发积极情绪。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行为转换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干预,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情绪失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发育。为了避免情绪失调所带来的厌学、退缩、拒食等问题行为,探索改变情绪失调的有效策略,本研究从认知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心理辅导及家庭介入的方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研究发现,通过改变家庭环境中的人为因素以及运用认知重建等策略能较好地改变因情绪失调产生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4.
【活动理念】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教学中想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借用学生的现实经历,往往会产生阻抗现象或者是产生社会赞许效应,而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因此我们利用"投射"的原理来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敞开心扉,表达意愿,宣泄情绪,从而疏解情绪,调整认知,改变行为,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活动背景] 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了合理情绪疗法理论,他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即产生的想法,人们之所以产生消极的情绪是因为自己的消极想法在作祟,改变消极想法,就可以调节不良的情绪.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是人一生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陈平 《江苏教育》2011,(9):22-24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想法的背后是思想。改变了人的思想就改变了人的行为。阻碍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是教师所拥有的教学理论。20世纪以来,学习与教学理论经历了四次重要的变革,分别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建构主义理论,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影响了大批教师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受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提供有利于其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一切外因才能顺利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相似文献   

18.
在高职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因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生存本领,是摆在高职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教师如何发挥对学生的主导性和直接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应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来解读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不合理认知,并认识其危害,力求帮助高职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调节不合理认知,以合理的思维方式理解学生,避免因不合理认知产生的障碍情绪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情绪的研究中,具身认知理论不同于传统的认知心理学观点,它认为情绪过程中混合着包括肌肉、神经、大脑皮层等身体变化,身体的变化可以显著的改变情绪或者和情绪相关的认知、决策等过程,并且表情、身体姿势等也是情绪形成,情绪的理解,和情绪识别等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并且会影响个体的选择偏好,决策,和语言理解等行为。  相似文献   

20.
学业羞愧情绪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一种"破坏性"情绪,具有学业羞愧体验的学生会在认知和行为上有一系列的表现。对学业失败的知觉、不可控的归因方式、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知觉都会影响学业羞愧情绪的产生。学业上的羞愧情绪虽然具有消极作用,但也可以对部分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羞愧情绪的双刃剑作用,并采取具体措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羞愧韧性,发挥羞愧情绪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