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急就章》,原称《急就篇》,是汉代学童的启蒙读物。世传本共32章,每章63字。作者史游,西汉元帝时(公元前48—前33年)官黄门令。《急就篇》书名,据宋王应麟解释:"急就谓字之难知者,缓急可就而求焉。"这部书在魏晋间很流行,当时的书家往往多有写本。历代章草《急就章》写本,以传为三国时皇象所书最古。宋克临习章草书,即从此书得法。《急就篇》在唐以前,因为辗转传写,内容颇  相似文献   

2.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急就章》又名《急就篇》,约公元前40年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作。汉代章草。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全文共1394字,洋洋大观,无一复字,是以韵语写成的供儿童学习的识字典籍。  相似文献   

3.
《姨母帖》     
<正>【作品概况】《姨母帖》为东晋王羲之书,行楷,存世唐代摩本墨迹。硬黄纸本,纵26.3厘米,6行,42字。内容是王羲之在突然得到姨母去世的消息时,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的一封信。帖中姨母很可能是其书法老师卫夫人。此帖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妹至帖》     
正《妹至帖》,为唐人根据王羲之书法作品双钩廓填的摹拓本,因其篇首的"妹至"两字而得名。全篇2行,17字。文曰:"妹至羸,情地难遣,忧之可言,须旦夕营视之。"作品无题跋和收藏印记,亦未见著录。《妹至帖》的纸张,与现藏  相似文献   

5.
<正>【作品概况】《泰山刻石》又名《封泰山碑》,为始皇东巡第二刻,刻石泰山顶,石残。残石已失。前半部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后半部为秦二世刻于胡亥即位第一年(前209),四面不等,22行,行12字,共222字。李斯小篆。现存岱庙秦二世诏书10个残字,又称"泰山十字"。传世最早、最为著名的有北宋拓本165字和53字本。但以29字、10字拓本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正《朱处仁帖》【释文】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第一行:"处(处)"字横钩用笔跳宕。"仁"字四笔,方笔露锋,彼此矜持,却互有照应。"往"字近拙,饶有古意。第二行:"书、信"两字,连笔转换,随时从宜。"足、下、答"三字与右边"往、得"两字,显出古质今妍之别。第三行:"达(达)"字捺笔,章草写法。  相似文献   

7.
<正>【作品概况】《刘中使帖》又称《瀛州帖》,是颜真卿因责问宰相元载被排挤在外地任官时,闻知叛乱之将被擒的捷报,甚感高兴而写下的尺牍。书于唐大历十年(公元775年)。行草书。纵28.5厘米,横43.1厘米。8行,行41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观典赏析】《刘中使帖》用笔提按顿挫的起伏与律动,体现出颜书强劲的特征。笔力雄健,线条遒逸联绵,丰满而又极富弹性,更体现线条运动时的丰润感与弹性的力量美,环绕连带,顿挫分明,  相似文献   

8.
《张翰帖》     
<正>【作品概况】《张翰帖》也称《季鹰帖》《张翰思鲈帖》,唐欧阳询书,属于原《史事帖》的一部分,行楷书,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11行98字。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观典赏析】《张翰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存世四件墨迹之一,被立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七。此帖特点是字体修长,用笔刚劲挺拔,精神外露。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一致,同是以险取胜。  相似文献   

9.
<正>【作品概况】《地黄汤帖》又名《新妇地黄汤帖》《新妇帖》。行书。纵25.3厘米,横24厘米。6列44字。真迹未能传承,现存墨迹本是唐人摹本,晚清时期流入日本。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相似文献   

10.
《文赋》     
<正>【作品概况】《文赋》全称《唐陆柬之书陆机文赋卷》,晋陆机撰,陆柬之书。墨迹本,无款。纸本,正行草三体并用。纵26.6厘米,横370厘米。全卷144行,1658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书92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观典赏析】《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陆柬之少时读《文赋》就想书写一篇,但怕书法不精"玷辱"祖先一直未动笔,直至晚年才了了自己的心愿。《文赋》是陆柬之行楷代表作,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被称大唐第一行书。《文赋》笔法直逼大王,  相似文献   

11.
<正>【作品概况】《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唐岑文本撰文,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立。欧阳询楷书。全碑36行,行77字。原碑在宋代已残。有北宋及之后传世拓本数种。【观典赏析】此碑为欧阳询晚年作品,属于标准的唐初正书格调。结体严谨匀整,书法平正清穆,  相似文献   

12.
正薛绍彭,字道祖,号翠微居士,长安人,生卒年不详。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官承事郎,监上清太平宫,后任秘阁修撰等职。其工书法,善诗词。宋高宗、虞集、赵孟、王世贞、张丑、刘熙载等对其评价极高,认为他独得"二王"法度,深入"山阴"堂奥。其传世书迹,有《云顶山诗帖》《左绵帖》《昨日帖》《通泉帖》等。《大年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薛绍彭的代表作之  相似文献   

13.
<正>【作品概况】《武威仪礼简》,《仪礼》简称《礼》,儒家经典之一,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分礼制的汇编,共十七篇,约书于西汉成帝(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1959年7月在甘肃省武威县出土木简480枚,其中469枚为《仪礼》简,每简约60字,计27298字。木简共分三本,甲本木简宽0.75厘米,长5556厘米,用毛笔所书,简牍,隶书。甘肃省博物馆藏。  相似文献   

14.
<正>【作品概况】《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颜真卿71岁撰文并书丹,是颜真卿为他的曾祖父所写的神道碑,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楷书。碑石高175厘米,宽90厘米,厚22厘米。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相似文献   

15.
<正>【设计理念】宋代书家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读帖,即在临帖之前或临帖之余,详观和揣摩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取势、章法布局和格调神韵等,将它们观之入眼、铭记于心,然后进行临习。《读帖》一课,我聚焦"什么是读帖""怎么去读帖"两个主问题,引导学生知"读帖"、学  相似文献   

16.
正《奉命帖》,是颜真卿所书行书信札,凡11行,计69字。浙江省博物馆所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此帖无书写年月。据帖所说:"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缘忠勤,无有旋意。然中心(liàng),始终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  相似文献   

17.
<正>【作品概况】《琅琊刻石》又名《琅琊台刻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为始皇东巡第三刻,记述秦始皇"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与"功盖五帝,泽及牛马"的殊功。李斯小篆。宋时始皇刻石已泯灭,仅存秦二世元年所加刻辞,世称二世诏文,即现存的琅琊台刻石,13行计86字。残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典赏析】《琅琊刻石》是仅存的秦刻原石,为小篆第一代表作。书法接近石鼓文,雄浑秀丽,庄重典  相似文献   

18.
正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莆田。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此作书于1051年,通篇文字清丽蕴藉,行笔干净利落,笔意精到淡雅,结体端庄俊俏,行气连贯,显得自然飘逸、风姿翩翩。用笔内擫外拓兼而有之。笔法重按轻提,应用自如,于转折处更见其妙。初写时行中带楷,笔尚收敛;之后越写越放,渐变为行草;最后任意挥洒,衍化成小草。特别是最后几首诗,乍看笔画纤细,然其笔力并不亚于粗笔。他学《兰亭》《洛神赋十三行》,汲取王氏父子潇洒豪迈的神韵;学欧阳询,追寻劲健之笔;学颜真卿、李邕,专意凝重端庄。可谓,聚  相似文献   

19.
正《龙保帖》【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第一行:"谢之"的古拙与"迟见"的流媚对应成趣。"之"字末笔刚烈,真如昆刀断玉。第二行:"至"字位处全行腰部,是最瘦处。《服食帖》【释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第一行:"久"字开张、古拙,精神挺动,使行气不局促。第二行:"年、时"两字摆动牵连,神情相属,使全行静中有动。第三行:"爱(爱)"字收放之间,拉开架势。"临(临)、书(书)、但"三字间的连带,先圆后方,方圆兼济,趣由笔生。  相似文献   

20.
《秦诏版》     
<正>【作品概况】《秦诏版》亦称《秦量诏版》,为秦代金石刻文。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诏书,有的刻秦二世元年同类诏书,或二诏合刻。长方形,长10.8厘米,宽6.8厘米,厚0.4厘米,四角有四个小孔,供固定时钉钉子。铜质青色,铸造于秦始皇执政时期。正面是秦小篆铸成,阴文书刻40字。【观典赏析】秦诏版是意外发现的。1976年在甘肃省镇原县农副公司收购门市部,以0.80元钱当废铜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