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戏,是儿童生命的存在方式。游戏精神是儿童游戏观念形态上的高度抽象,是游戏具体形态特征的思维概括与美学表达。以游戏和游戏精神为核心的儿童观走过了一条异常漫长而曲折的荆棘之路。站在儿童立场上,认同儿童本能的生命欲求与发展趋向,并将自身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情感融入其间,最终引领童年生命走向健康、和谐、美丽、完满的价值行为和精神趋向,都属于游戏精神的范畴,都是文学和教育之于儿童游戏的想象眷顾和精神缠绵。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幼儿园游戏异化现象,文章提出幼儿园游戏应该真正地关注3-6岁儿童的精神需求,重塑自由的游戏精神,回归儿童本位,在游戏中重视儿童独立体验的过程、情感的愉悦、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本身旨在促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分享与交流,是儿童学习中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文概述了游戏的"四性"特点,探讨以儿童为中心,将游戏精神深化,进一步提高儿童在客观课程内容教学中的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4.
儿童游戏的本质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儿童自愿参加并能从中获得愉快体验是儿童游戏的主要属性。儿童游戏能够提高儿童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采取合适养护儿童游戏的策略,有利于发挥儿童游戏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瞬息万变的数字技术和游戏正在通过控制儿童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来改变他们的思维与交往方式。尽管如此,数字化儿童游戏不能被简单归类于“精神废物”,它们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游戏是儿童人性自由的表达,是儿童创造性的表现,是儿童的有规则活动,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因此,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精神、独特的教育方式与多元化课程形态。这些教育价值的实现,需要重构游戏与教育的关系,基于高阶思维实现游戏课程化,要让游戏成为儿童的深度学习方式和儿童的思想实验,以此实现快乐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6.
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运用"游戏"导引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够让儿童获得难忘的学习经历、深刻的学习体验.实践中,用"游戏的思想"指引教学,从"游戏的视角"分析数学,用"游戏的精神"引领儿童,用"游戏的常模"活化课堂."数学游戏"寓"学"于"玩",让儿童数学学习洋溢着快乐.  相似文献   

7.
论教师的游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与人类文明同在,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和内核,主要包括自由精神、创造精神和体验精神。教师有可能形成游戏精神,一定程度和意义上的游戏精神能够使教师超越过分膨胀的工具理性的束缚,有助于教师角色自我与个性自我的统一、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幸福的实现。教师要热爱教育生活,秉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努力走向职业的自由自觉,体验教师生命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儿童的特权,儿童教育需要"自由、自在、自然"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游戏文化、游戏教育应该也有必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我们的"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实践包括"游戏文化大乐园""游戏思想进课堂""游戏文化主题大单元""游戏文化教育资源""游戏文化校本课程"五大块,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以健全儿童的生命人格,建造儿童发展的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以"充实生活、自由成长、快乐学习、健全生命"为发展目标,力求探索出一种适合儿童、提升儿童的现代特色学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儿童的特权,儿童教育需要"自由、自在、自然"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游戏文化、游戏教育应该也有必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我们的"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实践包括"游戏文化大乐园""游戏思想进课堂""游戏文化主题大单元""游戏文化教育资源""游戏文化校本课程"五大块,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以健全儿童的生命人格,建造儿童发展的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以"充实生活、自由成长、快乐学习、健全生命"为发展目标,力求探索出一种适合儿童、提升儿童的现代特色学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游戏不仅是儿童的学习方式,也是儿童的生存方式,儿童应该拥有游戏的权利,那么,保障儿童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就是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因为游戏的时间是儿童生命的节律,游戏的空间是儿童生存的家园。  相似文献   

11.
对于幼儿来说,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而且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不断成长。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应该提倡游戏精神,借助游戏的形式达到相应的学习目的。教师促进教学的游戏化,能够使幼儿得到更好的游戏体验,促进幼儿的积极健康成长。因此,主要分析了在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游戏精神,并使幼儿在游戏中感悟游戏精神,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游戏与儿童教育密不可分,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和内核,是一种追求自由、愉悦和创造的精神。以游戏精神观照儿童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儿童教育目的取向的合理化,而且有助于儿童教育方式的人性化。儿童教育应当从尊重儿童自由、唤醒儿童体验、鼓励儿童探索等方面把游戏精神落实到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13.
师生生命活力的丧失,是当前语文教育的缺失之一。"游戏精神"的张扬,是激发师生生命活力的一条良好途径。张扬这种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适当运用游戏形式,让学生成为"游戏"的主宰,拓展语文的"游戏"天地,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自由创新,注重感受体验,鼓励想象幻想,获取美感愉悦,平等对话、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需要一种自然的、生动的游戏化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是游戏活动和游戏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的辩证应用,注重用游戏的思想指引教学,用游戏的精神引领儿童,用游戏的方式构建课堂,从而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真游戏是儿童发自内心需要、愉悦的游戏。真游戏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赋予儿童游戏自主权,让儿童自由表达、选择和决定玩什么游戏、怎样玩游戏以及和谁一起玩游戏。真游戏能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能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支持儿童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开展真游戏要改变当前存在的"假游戏""伪游戏"现状,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用儿童视角去感受幼儿,转变儿童观、教学观。教师不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干扰儿童游戏,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发现儿童的能动性,真正把游戏还给儿童,让自由的游戏点亮孩子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学欣赏是欣赏主体的一次游戏活动。在这场游戏中,儿童读者一方面表现出比成人更为积极忘我的参与;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一种并非有意的对抗和反叛,既有在阅读中的被唤醒、全情体验和发现的乐趣,又有对现实世界的逃离和对文本意义的逃离。这种在"玩"与"顽"的生命历程中释放和投射自己的心理能量,从而获得精神的成长,正是儿童文学游戏性欣赏的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童谣与儿童游戏的关系,分析了童谣中的游戏精神:自由性游戏精神、无目的性游戏精神、审美性游戏精神、真实体验性游戏精神,并指出童谣是游戏精神的实体性表征形态。  相似文献   

18.
游戏与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游戏精神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灵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建立在对游戏精神的探索和思考上,让幼儿拥有真实、愉悦的游戏体验,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学习,使幼儿园课程充满"游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忽视游戏本体价值,过分强调游戏工具价值的现象.侧重于关注儿童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及与现实生活逻辑的相符性,儿童“角色”本身亦被异化.有必要在中外游戏精神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娃娃家”游戏案例探讨角色游戏在无目的、自由、对话、创生及情境体验内涵方面的精神特质,揭示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现实困境,思考相应的策略,以期儿童角色游戏精神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20.
杜迎范 《教育导刊》2009,(11):14-16
后现代主义认为,儿童游戏是儿童生命自足的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体验,是儿童与环境互动的中介,是确定性与不确定因素共存的复杂体。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进入儿童的游戏世界,尊重儿童的体验,给予儿童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儿童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