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项目化学习基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聚焦关键概念和能力,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和拓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区域化推进项目学习"出发,从原因、策略、途径、成效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2.
"聚焦智障学生适应生活所需的能力和素养,依据课标,结合新技术环境,倡导个性化、个别化、交互式的学习方式,提升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理念下,结合"学科综合",让绘画与手工和生活适应课程相结合。学科间优势互补,有效地发展智障学生的综合素养。"运用手中画笔,勾勒生活中四季的花",我们教师有必要对绘画与手工和生活适应课程融合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可以说",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然而,对于课程的实施者来说,最大的困惑也正源于"主题"。如何开发、生成、确立研究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  相似文献   

4.
彭建国 《生活教育》2014,(13):49-50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从普通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课程却形同虚设、难以开展。为此,本文从"学科主导"这一角度对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实施策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梁昌辉 《教书育人》2008,(11):10-11
我校探索和实施的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综合性的课程形态,是与学科课程相对的一种课程形态。它致力于融合学科教学、学生生活视界和社会期待,倡导学生的自主建构与活动,促进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究竟什么是学生生活经验,人们大多对此语焉不详,这导致了实践中的种种误区。在借鉴杜威、皮亚杰相关思想的基础上,文章以活动为视角,将学生生活经验理解为:综合以上对学生生活经验外延和内涵的澄清,我们可以把学生生活经验理解为:学生在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以及个人选择的休闲生活中自主、自然、日常活动的结果。学生生活经验具有能动性和肤浅性、内隐性和松散性、大众性和广泛性等基本特征。对学生生活经验概念的澄清,有助于对学生生命进行整体观照,理性把握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实现学生的真实发展。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基于这一点认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  相似文献   

8.
大学课堂教学亟需改革,这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大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大学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的需要,更是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课堂教学的挑战。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变革大学课堂教学生活。大学课堂教学生活包括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师生日常生活、社会现实生活、教学专业生活。大学课堂生活具有对象性、时代性、专业性三个特点。大学课堂教学变革的主要策略包括: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为基础重建课堂生活之"地基",通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代特点来丰富大学课堂生活之内容,把握专业生活世界这一课堂的核心重建大学课堂专业生活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联,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从这两个维度来推进当今的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实施"基于生活的问题导学"策略的基本思路是:创设生活情境,呈现问题;开展活动设计,探究问题;进行交流互动,解决问题;引导问题迁移,再现情境;分层推进教学,达成目标。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设计之前要分析学生和内容,设计问题要有核心和主线,推进过程要有情境和活动。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不能把学生生活仅仅理解为学生的日常交往,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可称之为学生生活。这种理解可以使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可以使教育的各种目的和理想统合起来。当然,美善的学生生活还应被理解为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是一种教育的生活,是一种完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美育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高素质富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恰恰也是要求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本文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和两个学科结合的学习探究,浅谈一下是我对美术课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自新高考改革以来,高考命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新高考及新课程标准对高考政治命题的要求,高考政治试题特别是非选择题需要突出生活化色彩,立足社会现实,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在备考中,非选择题解题策略往往是师生共同面临的问题。探索遵循试题蕴含生活逻辑而辅助解题的思维策略,有助于拓展师生复习备考的思路,帮助教师改进日常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贯彻新课改理念,科学评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指出,这两门课程都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是帮助学生"学习做人"的学科。课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黄胜梅 《文教资料》2007,(19):118-119
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生活的过程。从生活的角度和层面探讨教育的生活属性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本体论角度看,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从价值论角度看,教育生活追求幸福而完整;从方法论来说,本文主张通过构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活、构建基础性和理想性统一的教育目标、构建着眼于生活世界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效构建校内生活场,是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关键。通过构建学生的课堂生活场、活动生活场、动静态生活场;推进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联姻;运用"命题"调控引导;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勤于动笔的习惯等策略的实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让学校生活在学生乐于表达的"笔"下绚丽绽放。  相似文献   

16.
吴成刚 《时代教育》2013,(8):130-13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不仅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影响学生学习习惯,还能延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融合的主要策略有:教育教学理念的融合,教材处理方式的融合,课堂教学方式的融合,学生学习方式的融合,教学评价方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生涯教育有助于使学生成为自主规划的掌舵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敢于承担的社会公民.将生涯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和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是推动生涯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育人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学科起始课、"学科-专业-职业"指导课、介绍学科史、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等策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涯价值观,发展学生生...  相似文献   

18.
为落实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教师教学时必须设法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生虽能基于日常经验积极开展建构活动,但同时也容易混淆常识和科学。教师教学需用学科规范提升学生的日常经验,从而实现教学对生活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让儿童自由探究生活——兼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从价值论还是从认识论、方法论看,"回归生活"的理念都对我国学校教育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方兴未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探究"世界是什么",还深切关注"世界会好吗",因此倡导通过"反思性行动"而理解、参与和完善世界。而构建由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互动而成的"课程连续体"是我国学校课程体系重建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0.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全新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师备课时,除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外,还应注意"三点":一要明确每课的活动目标;二要体现学科特点;三是设计的教学过程必须环节恰当、意图明确.本文提供了两课完整的教学设计与评析范例,与一线教师共同研究,探索备课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