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华四大导师 一生任教63年 1919年,28岁的赵元任被聘为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转年,作为清华学校优秀生,赵元任应聘回校任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讲师.1921年,赴美任哈佛大学哲学讲师.1925年,清华学校增办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33岁的赵元任被聘为国学研究院导师兼哲学系教授,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称为研究院"四大导师".1929年,清华国学院结束,赵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1931年梅贻琦卸任清华留美监督,回国接任清华大学校长,赵元任受命接替清华留美监督一职,一年后回国.  相似文献   

2.
张鸣 《新闻世界》2007,(7):24-24
胡适的偏题作文胡适参加清华留美生资格考试,第一场考国文,作文题目是“论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老兄一时兴起,在考场上考证起“规”和“矩”的起源来,将一个带有道德性的论述题,做成了考据文章。即使不是今天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清华大学102年校庆,距2011年"百年校庆"已过了2年,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百年校庆图书"也正在从"献礼书"长成为"长销书"。看到众多的读者从"校庆图书"中获得滋养,我们不禁自问,百年清华的学术精神,能给当前的国民阅读以怎样的启示呢?我们一直呼唤有价值、有品质的阅读,如《中庸》里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清华一代国学大师的学风,为我们的阅读树立了典范。清华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办国学研究院,从此便有了学贯中西"四大导师"的盖世传奇,在学术界声名鹊起。梁启超是我国杰出的学者,1925年担任清华国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创办的新式学校大多是外国语文学校,如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等.1911年2 月,利用庚款而专门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消华留美预备学校——“消华学堂”正式成立.清华学堂不仅在清末中美教育交流巾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其外语教育模式对近代中国的外语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此作简要述评,以为今天的外语教育教学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杨潮,原名杨廉政,号九寰。笔名羊枣、朝水、易卓、潮声、杨丹荪。一九○○年五月八日生于湖北省沔阳县一封建大家庭。父杨会康系清末民初官僚地主。排行第四,六妹为杨刚。少年读家塾。一九一四年以杨廉政名考入留美预备学校——北京清华学校。一九一九年因参加“五四”学生运动被清华学校开除,受父申斥。认为只有发展实业,才能救国,以杨九寰名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科。一九二一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作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科并人上海交通大学。由此转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  相似文献   

6.
徐中舒与明清档案——纪念徐中舒教授诞辰110周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中舒教授(1898-1991)名裕朝,后改名道威,后来以字行,称为中舒,安徽怀字(今安庆市)人,1925年报考了北京清华学校创办的国学研究院,以第五名被录取,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曾在<立达>第一期上发表了<古诗十九首考>.  相似文献   

7.
呼亚玲 《兰台世界》2012,(19):69-70
梁实秋(1903—1987),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英国莎士比亚著作的文学权威,自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从事《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贡献卓越。一、深厚的文学造诣梁实秋生于北京,祖籍浙江余杭,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堂,求学期间他刻苦认真,博览群书,并开始尝试文学写作和翻译训练。清华学堂当时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教育教学完全采用美国式的西方教育方法,因  相似文献   

8.
吴宓与甘肃     
吴宓(1894-1978)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筹建者。他在《研究院章程》中规定,研究院“以研究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为宗旨”,设国学科,其内容为中国语言、历史、文学、哲学等,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者和国学教师。他被校长曹云祥任为研究院主任,协助校长物色礼聘著名学者、宏博精深的教授任教,因之就有了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和陈寅恪四大导师。这个研究院培养了一大批国学家,其中也有甘肃的冯国瑞、司秋沄。吴宓还同甘肃的一些留美学生有过往来,对之奖掖有加。何以吴宓对甘肃这样情有独种呢?这是因为,陕甘自古一家人,更重要的是吴宓的嗣父吴建…  相似文献   

9.
徐中舒教授(1898—1991)名裕朝,后改名道威,后来以字行,称为中舒,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1925年报考了北京清华学校创办的国学研究院,以第五名被录取,师从王国维、梁肩超等著名学者。曾在《立达》第一期上发表了《古诗十九首考》。文章发表后不久,又经中山大学语言研究所周刊转载,引起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刘大白的注意,1928年即被聘为该系教授。不久又被聘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相似文献   

10.
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陆键东著,三联书店出版)一书,写的是中山大学教授陈寅格晚年(194至1969年)的生活和遭遇,凡30万字。陈寅。恰,学贯中西,文史兼通,1926年受聘清华学校,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位著名导师。1949年任岭南大学教授。1952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90年代始,“国学热”逐渐兴起.社会大众研读“国学”,新闻媒体传播“国学”,大学、中学、小学等各级学校开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国学课程.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体系之中,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大众传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何正确地传播“国学”,传播的途径有哪些,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近年学术界颇为趋热的二十世纪学术史回顾与研究中,有关现代高校人文学术研究机构、尤其是北大国学门和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讨论,始终是人们比较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一方面固然与两校在现代教育史上的特殊地位有关,在近年学术界颇为趋热的二十世纪学术史回顾与研究中,有关现代高校人文学术研究机构、尤其是北大国学门和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讨论,始终是人们比较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一方面固然与两校在现代教育史上的特殊地位有关,但更主要的,显然是因其在中国现代学术制度创建过程中确起有某种开风气、示规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1925年大学改制到1952年院系调整,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清华大学的人文学术研究一直是一个耀眼的闪光点。因各种因缘际会,现代学术史上的著名学人多曾与清华结缘,除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之外,尚有朱  相似文献   

14.
1925年,王啸苏就读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深得导师梁启超、王国维赏识。1926年,他毕业后留院专事研究,写成《东原著述考证》一文寄给梁启超,并就一些学术问题请教王国维。本文介绍了梁启超、王国维对王啸苏复函的经过、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清华四大导师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了"岩石"那"雄奇的英姿"。让我们重新回到"清华国学研究院",进一步深入了解与领悟清华四大导师作为一个"大师群"的个体风采、学术生涯、传承脉络、价值追寻、生存智慧以及深邃的人文意境。  相似文献   

16.
忆先师吴文藻与师母谢冰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绪贻  佳运 《出版参考》2007,(11):38-39
吴文藻先生是1923年怀着“教育救国”的志愿,由清华留关预备学校送往美国留学的。1928年.他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和“最近十年最优秀外国留学生奖”,1929年年初回国.受到清华和燕京两个大学聘请。因其未婚妻谢冰心在燕京任教,他就进入了燕京大学的社会学系。原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所用教材全是外国的,教师是外国人或回国留学生,一般都用英语讲授。  相似文献   

17.
2006年3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两会”上表示,国家长期特殊支持北大、清华,“这不是国民待遇政策”。4月4日,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重庆进行招生宣传时,向媒体表示,人们助长北大、清华“掐尖”,会埋没许多人才。10月18日,“清华大学”成了驰名商标,但同时有人质疑,“文化和教育应是山野禁地,它们与商业是天生的绝缘体,各有规律可循。特别是对于严谨治学而著称的名校而言,将校名申报为驰名商标,其本身就是对‘大学’这两个宇的猥亵和讽刺,使得自己满身铜臭。”……“炮轰”清华、北大似乎成了近两年来的热门话题,前些时,某媒体又抛出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使“清华、北大沦为二流”院校的言论。可见,社会舆论对清华、北大的关注已近乎一种疯狂的状态。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两位校长表示,自己“炮轰”的不是北大和清华,而是长期隐藏于问题下面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和浮躁的社会文化”。国家教育资源分配政策的倾斜严重制约了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从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中受教育者、教育机构、决策机构三方面的投入与各自收获而言,笔者作了如下调查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山东图书馆季刊》2014,(4):113-113
7月6日上午,由山东省图书馆主办的“国学体验夏令营”在碧水荷香的大明湖畔,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尼山书院正式开营。来自济南十四中、胜利大街小学等学校的40名喜爱国学的学生齐聚一堂,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国学盛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09,(26):56-58
他曾是全国人民都知晓的“学界泰斗”,是中国的“国宝”,虽然,他的研究领域在全世界,了解的人都寥寥可数。98岁的季羡林悄然长逝。而在北大新闻中心对外发布的相关消息中,季羡林的名字后面没有“国学大师“等名头,只称其为“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相似文献   

20.
2009年的中国图书市场,“国学类”读物继续走热。从先秦诸子、汉唐佛典、宋元理学等“国学元典”,到王国维、鲁迅、辜鸿铭等“国学大师”的著作,从企业管理的国学“智慧”到莘莘学子的成才励志,甚至营养秘方、长寿之道,目不暇给之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