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平 《当代电大》2004,(1):19-20,23
第三编 1 977—1 985年的中国文学11 1977—1985年文学思潮概述4 4 )“五四”精神的复兴“三只报春的燕子”:《曙光》、《班主任》、《哥德巴赫猜想》。“两为”方针与“两为”口号。4 5 )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主要区别。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的发展变化。4 6 )从“启蒙的文学”到“文学的启蒙”两种启蒙传统:“启蒙的文学”与“文学的启蒙”。“审美的文学”的发展演变。12 心灵的伤痕4 7)《伤痕》与“伤痕文学”“伤痕文学”的出现及其发展。《伤痕》与其他…  相似文献   

2.
李平 《当代电大》2004,(4):65-66
1 鲁迅研究四题 1)了解: (1)鲁迅与胡适、周作人等文化先驱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以及<狂人日记>的具体表现. (2)<阿Q正传>在批判国民性方面的代表性. (3)鲁迅的<呐喊>、<彷徨>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的主题)及其思想价值. (4)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历史理由和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3.
李平 《当代电大》2004,(7):44-47
1)了解:(1)赵树理小说的创作在解放区文艺界受重视的情况,以及赵树理获得“赵树理方向”的背景和原因。(2)赵树理在建国前后创作的不同情况。2)掌握:(1)赵树理在40年代后期获得的广泛赞誉和当时人们认识上的局限。(2)赵树理在50—60年代所作出的努力和他受到的褒贬毁誉,以及人们对赵树理的评价与当时文学思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平 《当代电大》2004,(7):32-34
44)“五四”精神的复兴“三只报春的燕子”:《曙光》、《班主任》、《哥德巴赫猜想》。“两为”方针与“两为”口号。45)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主要区别。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的发展变化。46)从“启蒙的文学”到“文学的启蒙”两种启蒙传统:“启蒙的文学”与“文学的启蒙”。“审美的文学”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5.
李平 《当代电大》2004,(7):29-31
1)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时间)。开放性与整体性。两个传统:启蒙文化传统(“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传统(解放区文学传统)。2)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中国当代文学四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和主要依据、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李平 《当代电大》2004,(1):21-23
说明:本试卷总分为10 0分,占考核总成绩的80 % ,其余2 0 %为两次平时作业的得分。1 填空题(每空1分,共2 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1)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2 )在提倡现实主义理论方面,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何直)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3) 195 3年,青年作家发表的《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概念。4 )在五六十年代,反映土地革命战争的主要有的《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系列短篇小说。5 )《林海雪原》在人物设置上,除套…  相似文献   

7.
刘叔成教授主编的《新编文艺学概论》教材是文学概论课程的主教材,与之配套的还有25节的录像课以及《新编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和《新编文艺学概论参考资料》。三本文字材料的关系通俗地讲,《新编文艺学概论》是主食,《新编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书》是餐具,《新编文艺学概论参考资料》是配餐。同学们只有在吃饱吃透主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比较正确地运用一些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运用一些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正确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  相似文献   

9.
李平 《当代电大》2004,(7):35-37
说明 :本试卷总分为 10 0分 ,占考核总成绩的 80 % ,其余2 0 %为两次平时作业的得分。1 填空题 (每空 1分 ,共 2 0分 )要求 :书写规范 ,不得有错别字。1)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 ,是对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2 )在提倡现实主义理论方面 ,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 (何直 )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3) 195 3年 ,青年作家发表的《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概念。4 )在 5 0 - 6 0年代 ,反映土地革命战争的主要有的《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系列短篇小说。5 )《林海雪…  相似文献   

10.
李平 《当代电大》2004,(4):61-64
第一部分:复习题型 1 填空题(每空 1分,共2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在_的小说中,用漫画式的方式描写了许多"新派市民"形象,既有兰小山、丁约翰之类的西崽,也有张天真、祁瑞丰、冠招娣等一类胡同纨绔子弟.  相似文献   

11.
李平 《当代电大》2004,(4):11-14
绪论1)思想革命的产生从“科学救国”到“政体革命”再到“思想革命”。思想革命与文学的关系。2 )新的文学形式的形成途径外来形式的民族化。传统形式的现代化。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3)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发生期:1917- 192 0年。发展第一期:192 1- 192 7年。发展第二期:192 8- 1937年7月。发展第三期:1937年7月- 194 9年。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1)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从思想革命到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开始:《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2 )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胡适简况。胡适的新文学观…  相似文献   

12.
李平 《当代电大》2002,(7):10-12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 ,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 ,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 ;在《虹》的创作中 ,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 ,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 ;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 ,但又缺乏生活体验 ,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 ;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 ,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 ,终于走向了成功。2 《林家铺子》倒闭的…  相似文献   

13.
李平 《当代电大》2001,(7):9-11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本学期现代汉语的学习内容包括语法、修辞、语言运用三部分 ,同上学期的内容相比 ,这三章内容特别活 ,同学们应特别注意需要灵活掌握的分析性内容 ,尤其是平时学习 ,要注意结合实践学习理论。由于篇幅所限 ,这里主要谈谈期末复习的有关问题供大家参考。1 复习的基本要求1)掌握重要的名词概念本期语法、修辞和语言运用三章 ,涉及到的名词概念比较多 ,这些名词可分基本概念和一般名词概念两个层次 ,其中基本名词概念应重点掌握。这些名词如语法、词类、短语、句子、单句、复句、修辞、语境、有关辞格、交际角色、交际类型、句外因素等等 ,对…  相似文献   

15.
1填空题 1)语言是人类特有的_的符号系统。 2)语言的第一功能是充当人类最重要的_;语言是_世界的工具;语言是文化信息的_。 3)现代汉语方言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_、_、_、粤方言。 4)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了_。 5)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_方案。 6)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了_。 9)象形字和指事字的结构单位是笔画,它们是_,会意字和形声字都是由两个或多个偏旁构成的,它们是_。 8)_是语音和意义相结合最小语言单位,是构成词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平 《当代电大》2003,(4):20-22
1 绪论 1)思想革命的产生 从“科学救国”到“政体革命”再到“思想革命”。 思想革命与文学的关系。 2)新的文学形式的形成途径 外来形式的民族化。 传统形式的现代化。 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 3)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 发生期:1917—1920年。 发展第一期:1921—1927年。 发展第二期:1928—1937年7月。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后,两岸的文学发展都或深或浅地受制于政治局势和意识形态,在政治敌对的敏感年代里,关于对岸文学的研究,同属两岸学界的禁区,唯有背景特殊的学者能有机会接触限阅资料,并在政治思想"正确"之前提下,展开相关论题的研究.1980年代以来,大陆进入新时期,台湾政治解严,大陆对台湾文学的研究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台湾对大陆文学的研究,却因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的局限,在1990年代中的高峰后未能继续开展,以致多见对于个别作家作品的"点"的研究,较少以历史脉络贯穿文学演变、思潮流派等的"线"和"面"的文学史论述.因此,应当在现有之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整理台湾的大陆当代文学史研究,并透过台湾的论述视角,凸显当代文学史议题,并勾勒台湾的大陆文学研究历程.1960年代以来的台湾关于大陆当代文学史的研究走向为:1960-1970年代,以反共思想教育为前提,高举三民主义、复兴中华文化的族帜,着重中共文艺政策和文艺整风的研究;1980年代,延续由政治观点研究大陆文化和意识形态,将中共文艺视为中共研究的一隅,除了文艺政策和文艺整风的主流研究之外,开始出现对伤痕文学和地下刊物的探讨;1990年代,解严后的研究成果逐渐浮现,研究视角由政治转向文学,并在文学研究者的参与之下,形成研究高峰;2000年以来,由于"本土化"、"去中国化"的效应以及两岸关系的低潮,由于缺乏官方的支持鼓励,研究者纷纷转向其他领域,也少见研究新人加入,以致研究热潮退去.但在2002年以后的学位论文中,开始出现关于两岸文学关系、文学交流、比较文学等的研究,透露出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1填空题 1)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_年_月在_举行。 2)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的标志是_。 3)_年_月_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_、_的“双百方针”。 4)1958年初开始,文艺界展开了对所谓_的批判运动,使“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影响。 5)王蒙早期小说中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品是_,发表于_年9月号_杂志。 6)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歌颂祖国的一曲颂歌是_的诗_。 7)《甘蔗林——青纱帐》是_的诗歌作品,发表于1962年7期_,后收入诗集_。 8)《长江三日》的作者是刘白羽,发表于_年3月号_,后收入散文集_。 9)秦牧的《花城》发表于1961年4月号的_杂志。同年收入散文集_。 10)杨朔的散文_发表于_年第20期《红旗》杂志,后收入散文集_。 11)_是老舍话剧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发表于_年_杂志创刊号。  相似文献   

19.
李平 《当代电大》2002,(4):34-37
1 绪论1)思想革命的产生从“科学救国”到“政体革命”再到“思想革命”。思想革命与文学的关系。2 )新的文学形式的形成途径外来形式的民族化。传统形式的现代化。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3)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发生期 ;1917— 192 0年。发展第一期 :192 1— 192 7年。发展第二期 :192 8— 1937年 7月。发展第三期 :1937年 7月— 194 9年。2 “五四”文学革命1)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从思想革命到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开始 :《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2 )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胡适简况。胡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