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散打规则和裁判法在2011年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从而使得散打技法的运用呈现新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旧规则下我国男子散打运动员的技法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新规则和裁判法下,男子散打在技术运用上,拳腿的运用比例明显提高,踢打摔的技法结构更趋平衡;摔法不仅使用率明显下降,得分率也有所降低,逐步改观“唯摔获胜”的局面.散打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踢打摔更加均衡;技术更为规范,注重细节和功力;技法向组合运用发展,运动员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特长,向攻防平衡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试析竞技散打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竞技散打运动竞赛发展为线索,回顾竞技散打运动发展历程。随着竞技散打的快速发展,竞技散打面临着竞技散打的安全性与激烈性、竞技散打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竞技散打竞赛规则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以及竞技散打的普及与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运用录像观察、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规则下我国男子散打运动员的技法运用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2010锦标赛,2011年的散打比赛更为激烈;拳法、腿法的运用率明显提高,尤其以拳法的运用率的提高最为明显,但成功率基本接近;摔法的运用率明显下降,但成功率没有明显区别;运动员对散打的技法运用相对成熟完善;规则对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平衡散打技法的运用结构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散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其是否具有中华武术与民族文化特点,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曾经过多的是抨击与置疑,而事实上“年轻”的现代散打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证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滋生于传统武术的现代散打受中国传统文化是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笔者从史学、哲学、文化的角度探析现代散打运动的特点,旨在还现代散打一个全面、真实的面目。  相似文献   

5.
以吉林省优秀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运动员疲劳量表、训练比赛满意感量表对运动员实施调查。结果显示被试群体职业倦怠较为突出,中等程度倦怠人数占总人数的53.5%;情绪/体力耗竭问题的检出率64.2%超半数以上,其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散打运动员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原因,针对其特殊性,建议从完善心理状态测评监控体系、加强生物反馈训练、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开展以人为本心理咨询与辅导,来加强对吉林省散打运动员职业倦怠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浅析散打摔法的技术特点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摔法是散打主要技术之一:通过对运动员在散打实战中运用摔法的情况调查,总结摔法特点,重点分析摔法在散打实战中的运用及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克服散打实战教学中学生的焦虑心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高校专项武术散打教学中,发现高校学生既想学习武术散打,但又普遍存在一种“怕打”的心理焦虑;本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并提出在教学中调节的方法;使学生对中国武术散打有正确的认识,促进高校体育专项选项课改革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散打教学中,元认知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对旗语和散打教学实践过程的认知的认识,也就是指学生对自己认识散打过程的体育认识能力,在散打教学中,如果教与学双方都能够知道观察运动记忆、运动思维、运动技能的形成是怎样进行的,它受哪些因素所制约,如果在体育锻炼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认识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那么就会较大地提高体育教学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散打运动项目特征为切入点,在对陕西省散打队进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测量方法、数理统计法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心理训练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暴表明,构成散打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指标是认知能力、注意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根据该指标,结合散打技、战术特点的心理训练能有效地促进散打运动员认知能力、注意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竞技散打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学校体育来普及和推广,扩大其影响,学校教育又可通过开展武术散打运动为其培养目标服务,但当前开展的竞技散打,竞技性强,很难在普通大、中、小学普及和推广。针对两难现象,提出对当前开展的竞技散打进行,运动负荷的轻松化、运动技战术的简化、武德和行为规范的强化、教学、训练和比赛过程的体验化等的轻体育化过程的改造,使其符合普通学生的身心特点。旨在为当前学校武术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心理生活论纲--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类考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西方科学心理学一直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现象。心理生活的探索则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生活 ,这就必须改变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绝对分离 ,改变科学心理学现有关于研究对象的分类标准和分类体系。中国的本土文化传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说心理生活的心性学说。心理生活是立足于人的心理的“觉”的性质 ,“觉”的活动是一种生成意义的活动 ,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生成的活动。心理生活有其基本内涵和体证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就在于科学地揭示心理生活 ,提高心理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技能主导型格斗类项群是我国竞技运动的优势项目。在技能主导型格斗类项群训练体系中,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采用文献资料法、因素比较法和专家访谈法,以格斗类项群中摔跤、拳击、柔道和散手运动员的体能特点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格斗类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与其身体形态、机体机能和运动素质3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完善该运动项群的体能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在世界比赛和全国比赛中 ,表现出的赛前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赛前紧张状态、过分激动状态、淡漠状态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 ,而战斗准备状态则是赛前良好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篮球竞技水平的迅速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在高水平竞技运动中的表现、作用和影响,已愈来愈引起各队的重视。本文分析了篮球比赛各阶段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变化,希望对比赛成绩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在观察运动员运动实践资料和收集其运动实践经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运动训练学和运动心理学理论,分析激流回旋专项心理特征和运动员参赛行为调控.研究结果显示,激流回旋对运动员心理特征的要求呈多元化趋势,包括:1)水感、船感、桨感;2)运动知觉和空间知觉;3)情绪控制能力;4)意志品质;5)读水和利用水能力;6)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激流回旋运动员参赛行为的调控表现为:1)比赛从读水开始;2)半决赛也是决赛;3)制定个性化参赛准备程序;4)参赛准备方案的监督执行.  相似文献   

16.
教师行为对学生“向师性”心理特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四所体育类院校教师行为对学生行为和心理特征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技术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人格特征”和“技能水平”上;教师的年龄、形态、性别对学生技术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理论教师的“人格特征因子”表现的较为突出,对学生的影响较为关键;“品质特征”的积极和消极因素是师生之间有序教学的保证。理论教师应注重职业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技能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7.
篮球运动员心理特征分析及训练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等方法,分析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提出心理训练的方法。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把握心理特征,灵活运用心理训练的方法,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高校工科新生的心理发展变化,除具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了解原因,研究对策,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学习心理状态的概念入手 ,提出了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状态的激励与暗示两类调控方法 ,以便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心理量表在运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旨在探讨心理量表在运动心理学领域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以检阅献资料的方法,对近十年来14种学术期刊的675篇有关运动心理学方面的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最近10年来国内运动心理学研究应用心理量表的论占论总数的26%(177篇)(2)涉及心理量表的论共归结为十一种主要类别:情绪、人格、归因、心理健康、智力、气质、应激、人际关系、自信、运动表象、注意力。(3)177篇论总共涉及到75种心理量表,其中运用最多的量表是: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运动竞赛焦虑测验(SCAT)等。大多数工具都是从其它心理学领域转借而来,作亲自编制量表极少;(4)绝大多数章都是以专业运动员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教练员和裁判员仅有3篇论涉及,结论近十年来,心理量表在运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处于平稳的发展状态当中,总的情况并不乐观。只有充分挖掘心理量表在研究与实践方面的优势,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以合理的运用,国内运动心理学水平才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