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比较困难,如两个木块叠摆在一起,给下面的木块施加平行于桌面的作用力但保持系统不动时,两木块之间是否存在着静摩擦力?又如静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区别不清,常常用最大静摩擦力的公式f=μ_0N计算未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一般静摩擦力的值,而不知此种情况只能从作用力和及反作用力的关系来求一般的静摩擦力.这个演示器可以从木块上附有的指针读出静摩擦力的大小,并能根据指针偏于零点的哪一侧而指示出势摩擦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关摩擦力的实验大多采用手拿弹簧秤在摩擦板上拖动物块的方法进行。实验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拖动物块的不均匀性使弹簧秤上的读数发生抖动;另一方面在读数时间上也受到板长的限制。这些都给实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课堂演示就更加不利了。针对上述缺陷,本人设计制作了如下“摩擦力演示器”。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 学生对物体是否具有相对运动趋势以及静摩擦力是否存在的问题颇感迷茫。怎样把这一问题跟学生讲解清楚是教学中之难点。在教学中老师通常用一把测力计拉一个放在桌面的木块或用J2175摩擦力演示器来演示并讲授静摩擦力。这两种器材演示都有共同的不足。其一,局限于二力平衡求解的情形,物体是否具有相对运动趋势及静摩擦力的大小似乎都是由测力计示值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静摩擦力演示仪的设计和使用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吕士明分析常见的三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学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由于“静摩擦力”概念抽象,又无演示仪器,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受静摩擦力,方向如何,许多学生甚至到了高三...  相似文献   

5.
我们实验室原有的摩擦力演示器是一块长木板,一辆小滑车和一个弹簧秤。实验时用弹簧秤拉着物体在长木板上运动,读出弹簧秤示数,从而知道了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原理非常简单,但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摩擦力方向看不出来;二是弹簧秤示数可见度太小,上课时学生们看不清楚;三是物体运动速度不均匀,难以说明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等。  相似文献   

6.
一、仪器的特点及用途1、特点:本教具(如图1)是利用既能拉伸又能自动收缩的钢卷尺,把两只小车连接成一个系统,放置在水平玻璃板上,演示动量守恒与否的三种情况(守恒、不守恒、近似守恒)。实验时,可以通过增减钢卷尺的个数,改变系统的内力;可以通过调节摩擦力旋钮,改变系统所受的外力;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处于速度为零与否,判定系统的总动量是否为零;可以通过一拉一放,就完成一次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实验效果好。2、用途:本教具可以十分简便地演示下列现象:图1 1小车2钢卷尺(5卷)3平板玻璃4演示台(木箱)5调水平螺钉6小车同轴双轮7调节摩擦…  相似文献   

7.
J2108斜面小车是中学物理力学中重要的实验设备,可用于测试各种摩擦力和(配合其他仪器)做运动学实验等。由于它能做的实验较多,使用频率高,使用久了就引起诸如轮与轴的摩擦磨损而导致的形变,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使用时一不小心小车就会落地,损坏的可能性就大。  相似文献   

8.
一个带滑轮的滑板;一个演示测力计;小滑块和小滑车各一个;砝码盘一个;不同大小的砝码若干;两个铁架台;天平一台;细线4m左右;玻璃板、布块、毛巾、橡皮各一块.  相似文献   

9.
在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装置做受迫振动实验时,我们发现:一是把手的匀速转动不易控制;二是重物在振动中易晃动;三是曲轴处易滑脱。为解决上述问题,演示实验时我们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安装时,变速轮轴与跨过定滑轮的绳所在的平面垂直,在绳的一端连一小滑环,套在垂直固定于变速轮的杆上,以轮转  相似文献   

10.
木制杠杆的维修四川梁平中学李华平杠杆(如图1)在教学实验中是演示和分组实验都图1①杠杆②转轴及螺母③铁架台立柱④调节螺杆及螺母⑤挂钩要用的仪器,结构虽然简单,但也经常出现故障,如转轴转动不灵活或转轴及螺帽遗失;调平螺杆脱落;调平螺杆及螺母锈蚀不能调节...  相似文献   

11.
(1)实验器材 :长纸带 ;方木块A ;托盘B ;测力计C ;砝码若干。(2 )实验装置 :如图 1所示。图 1(3 )实验方法 :将木块用测力计拉住 ,测力计一端固定在桌面上 ,木块A的下面放一长直纸带 ,纸带通过轻绳连接在托盘上 ,轻绳绕过固定在桌边沿上的定滑轮。实验时只要纸带运动 ,不管是否是匀速运动 ,木块A很块就处于静止而达到平衡状态。木块A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前的滑动摩擦力f和测力计向后的的拉力F ,f =F ,因此从测力计可以直接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改变A上的砝码个数可以较精确的找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压力的正比关系。此外本实验还可…  相似文献   

12.
一、教具简图及作用本教具除能代替现有教具“摩擦计”完成现行物理教材初高中课本中全部有关摩擦力的演示及学生实验外,还可作研究下滑力、斜面的机械效率等实验。由于支架和滑板均可自由移动,测力计(演示时可用圆盘测力计)处于竖直方向,并可固定不动,因此解决了过去作本实验普遍存在的缺点:用手拉测力计不易达到拉力始终保持与滑板平行的要求;测力计处于水平方向上,且不断移动,因而可见度小,不便读数等。二、制作材料1.滑块和滑板各一块(可用摩擦计或斜面小车的滑块和滑板);木板若干。2.定滑轮、测力计各一只。3.直径6mm螺钉、合页各两套…  相似文献   

13.
沪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8年级)第十章第二节有一个探究实验“铅块能被拉开吗”。所用的实验器材实际就是物理实验室配备的内聚力演示器。它是由一对一端有挂耳的铅圆柱体附加一只刮削器构成。挂耳用来挂重物,刮削器用来刮削铅柱截面。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把两块截面干净的铅柱相互挤压相吸,下面吊一重物来证明固体分子间存在着实际的引力。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物理第一册第五章有两个演示实验 ,一个是第二节演示运动的合成 ,另一个是演示平抛物体的运动。按教材上介绍的方法做这两个实验 ,很难收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我们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不断对此实验进行探索与改进 ,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验该实验按教科书提供的实验方法演示时 ,红蜡块在玻璃试管中上升不是作直线运动 ,而是在开始运动时摇摇摆摆 ,继而又“歪着身子”上升 ,因此无法说明它的上升是做直线运动。为此 ,我们做如下改进。1 1 玻璃管的制作利用废…  相似文献   

15.
该仪器是将一块完整的凸透镜分割为两块,安装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可沿“凸”型架上下移动,下部分可沿两个滑槽前后或左右移动。这样两块透镜既可吻合好相当于一块透镜,又可分开。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结构,因此它与普通光具座配套使用后,既可替代普通透镜完成一般实验,又能完成普通透镜所不能完成的特殊实验。该仪器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可操作性强。演示效果明显、直观、生动、新鲜有趣。  相似文献   

16.
①用直径0.3~0.5mm的漆包线,绕一个长70mm,宽比所选用的蹄形磁铁两极宽度小6mm的矩形线圈,匝数50~60匝,两个长边分别用红绿彩色纸包裹起来。②取一支废圆珠笔芯,保留金属笔尖,笔管截取80mm长。再从另一支废圆珠笔芯上取下金属笔尖,将在80mm长笔管的另一端,组成两头有金属笔尖的轴。  相似文献   

17.
一、仪器结构本仪器供初中物理教学演示实验使用,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立式潜水艇浮沉仪,如图1所示.它由玻璃制成,上部1为水仓,安有进、排水管2.进、排水管是一根长度大于10mm、内径小于0.4mm的玻璃毛细管,与水仓侧壁相接的一端靠近水仓底部,在仓内的一端紧挨但又不接触仓底(此毛细管是本仪器的关键部件).安在水仓顶部的力气管3.中部4为工作仓,内装有铁砂,作压仓物,以保持仪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技巧创新动作的设计和训练经验的回顾得出以下结论:技巧男子四个项目甩浪类创新动作的发展潜力是大的,它可以向多周、多转以及复合轴翻转再接方向发展;可以向跟斗上架的甩浪连接方向发展;还可开辟一些违反常规的独特的甩浪创新连接,从而使我国技巧在此类动作的创新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磁力跷跷板     
磁力跷跷板湖北省黄冈市路口小学刘国良,倪祥军磁力跷跷板是根据磁极的相互作用制成的。它既可以作为演示磁铁性质的教具,又可以作为家庭装饰品,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制作内容。一、材料1.小磁环两个(动图耳塞上的外直径12mm左右)2.常开式干簧管两支3.塑料...  相似文献   

20.
演示单色光的干涉普遍采用牛顿环实验,其通常的装置[1]—[4]如图1所示。演示所用的光源是一盏能够发出单色光的灯。按照图1,由钠光灯发出的黄光通过分光板反射到平凸透镜并有部分到达玻璃板上面。结果,由透镜和玻璃板表面反射的光通过分光板进入低倍显微镜。从显微镜中可以观察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即牛顿环。干涉图样是由平凸透镜的曲面和玻璃平板上表面两处反射光的叠加而形成的。从其它表面反射的光不发生干涉,因为钠光灯发出黄光的相干长度小于这些表面之间的间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