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报是最基层的党报,是农民的报纸,因为它的读者绝大多数是农民。当好农民的代言人,为农民服务,是县市报人的职责。为农民写评论,替农民说话,为农民撑腰,农民才认识你、信任你,你的评论才有读者和市场。铜山是个有18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铜山日报作为基层党报,拥有众多的农民读者。而我作为农民的儿子,与农民有着割不断的感情纽带。从当记者的第一天起,我就抱定“要对得起农民”这个信念,至今已写了上百篇评论。我为什么十多年如一日甘为农民写评论呢?这里面有三个原因:一是热爱评论事业,钟情于评论写作。评论社会现象,针…  相似文献   

2.
有同行曾问我:"跟写消息、通讯相比,评论不太好写,可你为什么愿意写呢?"在我看来,新闻评论源于新闻,而又高于新闻。这说明,评论要有新闻性,而新闻事件经过评论这一形式反映出来后,其新闻的思想内涵就丰富多了,也就是高于一般的新闻了。有些时候,一篇新闻若想挖掘透,让新闻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就得需要新闻评论这个品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新闻学角度来说,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  相似文献   

3.
时评,让公众思考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兴 《新闻记者》2003,(11):11-11
时评的繁荣带来了作者队伍的壮大。与传统的评论、杂文相比,时评文体活泼、不拘形式,便于自由地言之成理地表达意见,这就使作者队伍范畴由专家、记者扩大到了公众,其潜在的作者可以说是海量的。只要你作为一个掌握了一定知识具有思考和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只要你关注着国脉民瘼、国计民生,操守着良知与公正,你就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实现自己的话语权,形成有效的舆论。这一点,在社会学者和民主政治学者看来,实在是一件值得激赏的幸事。这些无处不在的观察与思考,在观察与思考中不断提高着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你的评论写得同大家不一样,你的评论就是最好的评论。”这不是一个准确的结论,但它有一定道理。能不能这样认为:如果你的评论写得同大家一样,那是一篇平庸的评论;如果同大家不一样,那有可能是最好的或最差的评论。只有不一样,才有可能是最好的评论,这是一个前提。“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的名句,“二月花”就同“五月花”不一样,五月的鲜花开遍大地,当然也是美丽的,而二月的鲜花,领异标新,别具魅力。“意思不大”,“还是那几句老话”,这是读  相似文献   

5.
四、平等待人是不是平等待人,是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态度问题。社论、评论,也包括署名评论,它是对别人发议论,去讲道理,去宣传,是是去说服别人,影响别人。你要影响别人;当然你认为你讲的是正确的,要是不正确,怎么会去写呢?你自以为是正确的,要别人听你的,信你的,但这种意思在文章中如何表述、流露出来,就要研究,要表达得很恰当。这就存在一个态度问题,当你讲道理的时候,你把读者放在什么位置上?这很重要。如果你自认为正确,就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唯我正确,唯我革命,摆出这样一种架式来说话,效果就会不佳,甚至走向主观愿望的反面。你越是采取这样一种教训人的态度,人家就越不  相似文献   

6.
四、平等待人是不是平等待人,是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态度问题。社论、评论,也包括署名评论,它是对别人发议论,去讲道理,去宣传,是要去说服别人,影响别人。你要影响别人;当然你认为你讲的是正确的,要是不正确,怎么会去写呢?你自以为是正确的,要别人听你的,信你的,但这种意思在文章中如何表述、流露出来,就要研究,要表达得很恰当。这就存在一个态度问题,当你讲道理的时候,你把读者放在什么位置上?这很重要。如果你自认为正确,就居高临  相似文献   

7.
李春丽 《军事记者》2005,(12):41-41
在武警兰州市支队,只要你提起“2202”这个电话号码,官兵们就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这是我们的“新闻热线”。  相似文献   

8.
陈宽瑜  陈新 《新闻前哨》2007,(12):23-24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通过一篇篇、一组组评论,报纸向受众传输观点,施展影响力,实现公信力,引导社会舆论。以思想深度、舆论引导见长的党报,素来注重运用评论这一独特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动政府中心工作。评论的价值和地位更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观点认为,要想写好时政评论,你必须比一般公众知道得多,必须提供“附加值”——也就是你必须有一定的人脉,能够进入特定的政治圈子,以便能向读提供更多的内幕消息。否则,如果你跟读知道的一样多,你的评论就很难令人信服,也不会有人愿意看,并由此认为,目前中国没有真正好的时政评论,原因就是写评论的人不具备上述条件,或具备上述条件的人没有出来写,或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写。  相似文献   

10.
有位哲人说过,努力了你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但只要你没有放弃,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当你翻开周青一叠叠厚厚的剪贴本时,你就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从一个对新闻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字、摄影左右开弓的小行家,其问的酸甜苦辣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仅去年一年,周青就在《解放军报》发表新闻稿件36篇。其中《一位营房科长的“面子工  相似文献   

11.
装修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只有二十年,但就这短短二十年,装修已经进入了中国人的血液,烙上了中国人的印记。我和你打一个赌:任何一张居家装修的照片,我只要看一眼(不超过0.5秒)。就能告诉你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家,还是一个外国人的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我刚参加新闻工作时,认为当记者只要会写消息就行。有些老编辑曾要我练习写评论,并说不会写评论,就不能当一名称职的记者。可是我总认为,写评论是报社领导的事,不写评论照样能做记者。所以在六七年的记者活动中,一篇评论都没有写过,直到1956年  相似文献   

13.
王毅 《今传媒》2004,(6):54
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如果有两篇言论呈现在你眼前:一篇是“本报评论员”文章,一篇是署名评论,你会首先选择哪一篇阅读?答案可能是:署名评论。为什么呢?因为署名评论一般来说具有鲜明的个性,可读性强;而评论员文章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也许,这篇评论员文章非常重要,写得也很好,但就是因为有可读性不强的惯性印象,所以放到一边了,评论员文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也就打了折扣。这就引出一个话题:改进评论员文章的写作。怎样改进?“嫁接”是一个好方法,就是使署名评论与评论员文章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评论形式——署名评论员文章,既能保持评论员文章原有的指导性,又能保持署名评论原有的可读性。其实,早在1998年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就提出,“评论员文章要向署名方向发展”。有的党报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从全国来看,还处在“初级阶段”。现在,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三贴近”,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这为评论员文章向署名方向盘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写署名的评论员文章不仅是可以积极探索而且是大有可为的。署名的评论员文章,既不同于一般的署名评论,也有别于传统的评论员文章,它兼有“本报评论员”和署...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你的评论写得同大家不一样,你的评论就是最好的评论。”这不是一个准确的结论,但它有一定道理。能不能这样认为:如果你的评论写得同大家一样,那是一篇平庸的评论;如果同大家不一样,那有可能是最好的或  相似文献   

15.
有着众多读者的电视报,它的评论栏目和评论文章是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的重要手段,是影响观众、提高观众、与观众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手段。而对于电视报的从业者来说,能不能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主动、自觉地写好难度较大的评论文章,是衡量一个记者业务是否全面并且是否达到了一个较高层次的标志。本文仅就电视报的评论种类与风格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评论文章的几种类型 1、对电视节目的评论。这是最基本的评论形式,是针对一部电视剧、一个电视栏目、一台晚会、一个主持人的风格而展开的微观上的评论。尤其是那些开始播出时没…  相似文献   

16.
广播评论遵循快乐原则的必要性 广播评论是新闻评论这种文体形式在广播中具体应用。与报纸评论相比,短、精、集、活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广播评论的种类也多样:有播音评论,录音评论,口头评论,编者的话,编者按语等等,很多是从报纸评论中发展出来的。在时代的今天,广播评论要活起来,就要讲究广播评论的艺术特色,走自己的路。尤其重要的是,广播评论要抓住受众,就必须要讲快乐原则。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观点认为,要想写好时政评论,你必须比一般公众知道得多,必须提供“附加值”——也就是你必须有一定的人脉,能够进入特定的政治圈子,以便能向读者提供更多的内幕消息。否则,如果你跟读者知道的一样多,你的评论就很难令人信服,也不会有人愿意看,并由此认为,目前中国没有真正好的时政评论,原因就是写评论的人不具备上述条件,或者具备上述条件的人没有出来写,或者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写。笔者认为,如果能获得相关内幕消息,对写作时政评论势必大有裨益,但若过于强调这一点,把这一点优势作为写好时政评论的必要条件,并不妥当。时政评论门槛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一、《山经》:怪物符号学 周志强(以下简称周):你的《失落的天书》(以下简称《天书》)一出来,我就有幸拜读,最近看到网上和报刊上关于此书的评论,尽管基本上是正面意见,但我觉得这些评论主要着眼于你对《山海经》之"谜"的破解上,似乎并未真正把握你这本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从评论的写作过程看,立论是评论写作的第一道程序。立论,就是提出评论的论题和论断,也就是提出所要评论的问题和作者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见解。那么,且看我们的评论作者都有什么见解呢刁沈我读到的一些评论来看,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评论作者立论太简单化,太想当然了,常常是形而上学地看身份下笔写评论。譬如,只要是余秋雨在电视上多说几句,我们的评论一定说人家在卖弄文化;如果是演员罢演,那一定是耍大牌;女人开宝马撞了路边商贩,则招来富人霸道耍横的痛骂。暂且不说这样的评论角度能给人多少新的启发,单是这样的武断和片面.就很难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20.
<正>在当前多媒体竞争的形势下,广播新闻评论要获得发展,必须注重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本文结合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广播新闻评论发展与创新的思路和对策。一、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1.简洁新闻评论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狠、准,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高标准的要求。简短的消息写作较为容易,只要将事情的梗概说清楚就达到要求,广播评论不同,简短的言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