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赏析】 文章浓墨重彩写枫树无所不包之关.作者进而联想到“星座之关”“北极光之关”.暗示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充溢着关。那么生活在美丽大自然中的人们在关的面前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有的人善于发现关、欣赏关。并且传颂关、赞美关。而有的人或因俗务或因熟视无睹而漠视关。因此,“你见过那棵树吗?”是一个虽然简单却极富启发性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在为生存而奋斗的同时别忘了发现、享受大自然的关,生活的关。让生命多一份从容与雅致.而不是深陷世俗名利的浪潮。  相似文献   

2.
面对同样的社会生活又处在大体相同的社会环境里,极少数人成了文学作者或作家,创造出了文学作品供人们去欣赏和评论,而大多数人却出于种种需要,写出了或发表或不发表的各色文章,成为一般的实用写作者或“笔杆子”,这的确让大多数人似乎觉得低了文学作者一等。是大多数人自甘平庸不想成为文学作者进而成“家”吗?不是。是生活偏爱文学作者并给他们每餐都吃丰盛的人生筵席吗?也不是!文学作者与文章作者的分野在于:前者站在审美的角度审视、把握和驾驭生活,后者却站在功利实用的角度观察反映现实。本文先探讨文学作者在创作活动中的…  相似文献   

3.
用这种题目来写作文当属第一次,因为题目有两层意思:一种是“赏评”,即欣赏评论,抑或是观赏评论;另一种是“评赏”,即小侃一番“欣赏”二字,却又决没有教人云云之意。先说说第一种,“赏评”。大凡写过评论文章的人,有时总会产生一种感觉,就是自已的文章没有被足够的重视。这就很直观  相似文献   

4.
父爱深深     
读一篇文章,往往能从文中得到不同的感受。轻松活泼的文字让人体会到生活的快乐,而略带沉重的文章却常常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憾与人生的真谛!亲情是让人最难以割舍的,然而在前行的路上,你是不是渐渐忽略了在你背后那些关注的眼神?背负着爱的行囊在成长的路上一路向前,不要因为有艰难险阻而忘记欣赏路边的美景,试着从简单的生活中去寻求自我! 在阅读本组风格迥异的文章后,你的心中是不是也有所感触?  相似文献   

5.
王梓嫣 《特区教育》2014,(12):19-19
背景小故事: 本诗的小作者在四年级第一次单元测验时,因为不想写400字的作文,于是“刷刷”地写了首诗并且,回到家中,小诗人直接对妈妈说:“妈妈,这次考试太累了,所以我没写作文,写了首诗。”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这篇“作文”吧!  相似文献   

6.
在风景区,游客坐滑竿,轿夫抬滑竿,一个花钱,一个挣钱,这本是很平常的事。然而,“短短的一次坐滑竿的经历”,却让小作者看到了山里人谋生的艰难。如果是一个感官钝化的人,如果是一个漠视生活的人,坐坐滑竿也许不会有什么更深的感受,而对生活敏感多情的人就不同了。当作者看到轿夫负重而行,为了能挣到钱“掩饰不住快乐的心情”而哼起山歌时,他终于看到了轿夫艰辛而乐观的“扛出的日子”。我看好这篇作文,就是看好“心好像被小锤敲了一下”!是什么敲的?是感动。感动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营养,它如同母乳一样滋养正在一天天长大的我们。如果对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失败”二字,大多数人都惟恐避之不及。但在科学研究中,失败却又是难免的。就一项发明创造本身而言,成功只有一次就够了.而失败却不知会有多少次。有的人经不起失败的打击而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有人从失败中寻找到机遇而最终获得成功。许多科学家都是以失败为契机,在失败中获得意外的惊喜而创造出新的发明,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穷人的风骨》一文的故事情节似乎是以四个“突然”来推进的 :一学生家长“突然”找到“我” ,托“我”将钱转交给学生 ,那一沓零钱“突然”让“我”联想并暗中帮家长补足钱 ;家长还钱时“我”的推辞使他“突然”生气而去 ,这又令“我”“突然”感喟。于是文章的主题便在这一连串“突然”之后凸现 :像家长这样虽贫穷却有风骨的人不多 ,“更多的人常常因为”一点利益而失去风骨和自尊 ,使自己“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文章有一定的故事性、真实性 ,倾注着作者的真挚情感 ,并且运用了记叙文以小见大的立意方法 ,从一件极其普通的生活小事 ,试…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欣赏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美景,它让你兴奋而难忘。如果你是个爱美的人,那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因为穿了一件新衣,或佩戴了一个精致的饰品而快乐不已,那种舒适的美意肯定是十个手指戴满了  相似文献   

10.
小眼睛,大世界这是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仿佛辽阔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真是精彩。说老实话,小作者的调查报告稚气未脱,但是,这实在是让人惊喜的文章。因为,小作者正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视野跳出了自己所熟悉的葱茏的校园生活,缤纷的童年故事以及有趣的生活点滴,瞧,他正用自己那小小的眼睛去眺望那个大大的世界呢。  相似文献   

11.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这里所指的“语感”,是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分析语言的作用,读出文章字面背后的意思,领悟寓藏于文字之中而放逸于文字之外的风骨神韵,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欣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欣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重要的一部分。对这些“字面背后”或“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需要靠“敏锐”的语感去解决。例如,茅盾的《风景谈》,文章题为谈风景,实则谈人,写人,颂人。为了使文章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是作者对于社会生活体验和感受的观照。中学生习作虽然属于练笔的性质,但也可称之为作品,因而同样不可能离开现实生活,也不可能离开作者的主观感受。一篇习作通常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概括提炼并赋予自身的情性和悟性。黑格尔曾经作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小男孩把石子投入水中,以神奇的眼光看水中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这里“石子投入水中”和“圆圈”也即是社会实践、社会生活,而“神奇的眼光”和“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就注入了小男孩的感情和悟性,我们可以看到小男孩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因为他在欣赏美。  相似文献   

13.
实习老师     
她不是最完美的,却在小作者的成长路上留下了一点痕迹。文章寓情于景,起承转合,自然婉转。不过,还是想告诉小作者,不要因为离别而惆怅,因为每一段过去都是人生的一次旅程,会让你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灵动的生命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的景物极美,路旁插着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可是,许多人匆匆忙忙从山谷经过,无暇流连。美来源于生活,以表现美、创造美为使命的艺术同样源于生活。“阿尔卑斯山谷的风景”时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善于发现美、捕捉美的人就从中提炼出了艺术。以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等为表现形式的艺术精品,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本栏从大量来稿中选取了四篇习作,小作者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在仔细观察或揣摩艺术作品之后,有的激起了对“灵动”而“富有韵律”的生命的赞美之情,有的由一首乐曲而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探讨,有的展开了对“责任和乐趣”的辩证思考……所有这一切,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开启心灵这第三只眼睛,你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5.
学会感恩     
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生命,没有亲情的世界将是一片孤独和黑暗。师爱和母爱同样伟大。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而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读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使我们懂得了无论生活或是生命都需要一种感恩。我们常常忽视甚至忘记了一种爱,它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它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这样”,这种爱就是父母给我们的爱。有多少人记得同学的生日,却忘记了父母的生日;有多少人记得父母带给我们的惊喜,却想不起父母的年龄。看看父母眼角的皱纹,摸摸父母头上早生的白发,想想在校门…  相似文献   

16.
童年·木桥     
【简评】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家乡小木桥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令人称道的是,一篇怀念童年生活的文章因为小木桥的丰富内涵而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小木桥连接的是“我”懵懂的童年生活和长大后的未知世界.孩子们总是会憧憬和追寻彼岸的精彩.这小木桥其实就是每个人童年生活中的一道彩虹。  相似文献   

17.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结晶。学习语文,特别是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只有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进行感情交流,才能受到作者的感染,领悟作品生动丰富的内涵。一、从感情态度中感悟。“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是说,写文章的人因为感情触动而产生文  相似文献   

18.
说得切实一点,是刘墉走近了我们。他是那么亲切,那么毫无预感地走近了我们,为我们带来惊喜连连。他曾有过多少显赫的头衔,而他却宁愿自称是“刘老师”,仿佛他真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样。他……说实话,在刘墉这次太原之行前,我对他并不十分熟悉,也没有多大好感。最先接触刘墉的东西,是《荧窗小语》,完全是出于对台湾教育的好奇心才买下此书。(上面印着“台湾教育部门选定学生优良读物”)当时的我并不欣赏里面碎碎的小文章,那时的我比较喜欢游记故事,在草草翻完一遍《荧窗小语》后,我宁可去啃有些艰涩的《徐霞客游记》也不愿再…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美好的 ,热爱生活的人 ,往往能从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上、一些普普通通的事件中 ,发现其中孕育着的丰富内涵 ,从而用它去表现人生、表现社会、抒发作者心中的情思。人教社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5课《白蝴蝶之恋》是刘白羽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中作者写了“我”对一只雨后受伤的白蝴蝶的救助 ,在“危难”时 ,“我”怜悯、救助了它 ;当它飞走后 ,“我”内心中又存有丝丝惆怅。文中作者对世间美好事物的爱怜对弱小者的同情 ,充分体现了作者真挚而美好的爱心。因为心中有爱 ,这世界才如此美好。全文文字并不晦涩 ,较易理解 ,却在全文中处处…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然而,在人的生命中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是人生的记忆,是人生的起点。因为人们有了许多的“第一次”,所以人生就有所积累,而这种积累就是经验与智慧。作者写出了她的人生的“第一次”,并从中思索出人生的向往与追求以及“第一次”在人的成长中的真正意义。作品简短有力,不枝不蔓,是一篇好文章。——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