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金艳 《文教资料》2011,(35):47-49
语文教学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学习语文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语文常规课堂教学结构应包括: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感的强弱卣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积累是平时一点一滴地吸纳、沉淀、贮存才形成的。语文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启示、帮助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且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意识。一、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5.
要促进低年级孩子的语言发展,必须坚守住语文阅读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这两块坚实的阵地。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背诵中形成积淀。有了良好的语感,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还要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举一反三,在实践中给孩子提供展现和锻炼的平台。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必要手段。在语文阅读和实践中,让每个孩子的语言得到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必须从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开始,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语感的积累、熏陶和培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因此,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成了当代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有浓重经验色彩的、能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主要形式.语感是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可能越过语感去培养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即语言能力的实现必定以语感能力为主要方式,因为语文教学不可能讲授学生所需的全部语言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一种工具,只有加强训练,才能运用娴熟。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品读词句、背诵积累、强化练习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训练语感,锤炼文本语言,吸收语言精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强调“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学生语感的培养,除在阅读中品味积累,更重要的是在运用中内化,沟通与作者写作时的灵感。为此,不妨:“偷句”培养语感素养1.在各种修辞中“偷句”。叶圣陶指出:“要善于运用语言,就必须熟悉语法  相似文献   

10.
湛云富 《云南教育》2004,(20):41-42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金艳 《华章》2011,(33)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学习语文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语文教学常规课堂教学结构应包括: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相似文献   

12.
宋厚清 《考试周刊》2010,(48):37-37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方面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和感悟,即抓住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句子和语段,深入体会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知识和表达的艺术特点,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语感的培养和实践,提高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仲怀力 《教师》2011,(22):53-5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离不开积累,而背诵是积累学生语言的重要方法。背诵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对增长学生语文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和语文能力起着良好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指导学生背诵,  相似文献   

14.
黄秀莲 《广西教育》2012,(25):16-17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强调:“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积累与运用。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具体来说要从诵读、品悟、运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吕叔湘先生认为:“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容包括,语言态度、语言积累、语感能力、语言行为等,语言积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有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才能做到提笔万言,出口成章。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袁峰 《教师》2010,(20):41-4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是最为重要,同时也是最容易忽略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朗读作为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充分发挥朗读对语言感知、理解、运用、积累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教育家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可见,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