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蔚萍(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目前关于这方面的书很多,但《邓小平理论总论》这本书却有新意和特色。首先是书名很有新意和特色。站得比较高,比一般的“概论”、“导读”、“读本”、“教材”、“问答”写得有深度。其次是书的体系结构有新意和特色。全书不是停留在解释《纲要》的水平上,而是从高举旗帜问题、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条件、形成的过程、科学体系、总体特征、历史地位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这种写法,没有广博的知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把握全局的能力是写不出来的。第三,每一章…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运用所学知识多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应用知识,从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改变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传统课堂教学应注入“研究性学习”这一时代活水,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充满探究的乐趣,因此立足课堂,深入挖掘教材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在实践中“悟”出来的。学生必须有自主的活动,必须经过深刻的观察、想像、假设推理、探究等高层次的思维。那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目主地去探索知识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弱”教材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使用、处理现有教材时,从探究教学的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把教材“模糊化”“边缘化”,弱化教材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暗示作用,期望学生真正有科学探究的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就“弱”教材探究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探究在前,教材在后”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使用、处理现有高中物理教材时,从科学探究的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首先,让学生在没有教材暗示、引领的前提下,开展探究性学习。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对知识进行梳理、内化,使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追求“过程”和“结果”的双赢。本文就此做简要介绍,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赖教师灌输,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问题意识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化学教学方式。指导思想是“科学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探究出来的”。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探究式学习活动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多重教育价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行为来创设探究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究真实的问题,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从古汉语的表述特点出发,结合孔子关于“知”与“学”的相关言论,对孔子的“生而知之”观进行了剖析,认为孔子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在强调说明有生来就知晓知识、知晓一切的人,而是在强调说明有生来就知道主动学习知识的人。孔子在这里所阐释的主体对象,不是知识的来源问题,而是人学习知识的自觉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充分考虑“学生意识”充分考虑“学生意识”,即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新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实理知识的再创造呢?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北师大实验教材七年级第二章“台球桌面上的角”教材中的问题情景,具一定抽象性和理想性(忽略实际问题中的接触面,材料的弹性等因素)。而在科学课上,学生正在学画光路图,“科学的光路图”中形成的角隐含着余角和补角关系,于是我从学生意识出发,以“科学的光路图”作为问题情景,课题“台球桌面上的角”改为“光路图中的角”如下设置问题:(1)师:首先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 :“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 ,也不是学出来的 ,而是研究出来的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运用所学知识多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应用知识 ,从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学习方式 .其核心是改变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觉学习的习惯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传统课堂教学应注入“研究性学习”这一时代活水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使课堂教学充满探究的乐…  相似文献   

11.
常有学生问,新闻、通讯如何写?我说看报去,人家怎么写,你就怎么写。有些学生问,评论如何写?我说,报上天天有,大评论、小评论、文艺评论、思想评论、读后感、编后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挑着读吧。也有不少学生问小说怎样写,散文怎样写,我亦常回答道,读小说去,读散文去。于是他们不免会想,这位老师的惰性太大了。其实不是我懒,也不是我讲不出来,而是我不大赞成“文章作法”、“新闻要素”之类的说教。我主张以文习文,从活的文章中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发现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涛 《中学教研》2006,(5):22-23
发现教学法的提倡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他主张“人不是一个被动的有机体”,人们掌握一个概念、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发现教学法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给学生,而是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发现教学法”教学模式要求学习者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发现,由“消极应付”转化为“积极学习”.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也有“空白”艺术的问题。教学上的“空白”指的是教材中文章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或已写出来欲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留给读者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时间,或使读者透过已写出部分去质疑、想象思考,从而获得对课文更深的理解和把握。为什么说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空白”是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呢?一、“空白”能使学生生“疑”,为探究提供动机“疑”是学之端,思之源,创之基。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使他们发展。”现代教育心理…  相似文献   

14.
探究式学习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学习活动。探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在对英国的一套中学地理教材《EarthworkS》进行研究后,发现探究式学习贯穿这套教材的始终。从教材的课题呈现方式、课文内在结构、课文栏目设置等几个方面看,无不渗透着探究式学习的思想。这对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如何更好地提升物理教学水平,带动高中生的学习热情,成为物理教师应深度思考的课题。“探索在前,教材在后”教学理论的提出为物理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教师从科学探究的需要出发,设计环环相扣的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深造,然后再到教材中去梳理知识,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物理基础,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每次的征文题目后面总有一段话,提示你写些什么,从哪些方面去选材,从哪个角度去构思。这对我们当然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你自己不进一步展开联想,拓宽题材,而是完全按照提示去想,去写,那就会适得其反,你反而被这个提示束缚住了,写出来的东西很难跳出一般化的框框。这次征文来稿就是这样,凡是写“智多星”、“大明星”、“调皮鬼”,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课刚开设时,有许多科学老师对于“探究活动是否一定要有结论”这一问题,是有些争议的,有一部分老师认为有没有“结论”都无所谓,只要有探究过程就可以了。诚然科学课非常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也就是“经历科学”或者是叫“体验科学”,但因为探究活动总是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的。是有目标的,若没有结论,探究活动的意义就得不到充分体现。科学课决不是不要知识。因此暂时的迷茫过后,绝大部分老师都认识到科学探究活动一般而言是需要结论的。其实,《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有关“科学探究”的分目标中就要求学生“能住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相似文献   

18.
荷兰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运用所学知识多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应用知识。其核心是改变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材如何建立科学的体系,对于这个问题,1979年间,我曾经做过调查研究,形成一个观念。语文教材要科学化,必须从语文传统教材的编辑体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突破以“文选”为主体的框框,科学分析“多读多写”的传统经验,才有可能创出一条科学化的路子。同时,形成编辑教材的一个设想,教材以语文知识为主体,编写系列的语文知识课文,选文只为知识课文的例证。这样,教材使学生掌握知识,理解例证,加强练习,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确使用教材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高中化学知识点,“问题存疑式”研读技能可开发学生把握教材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教材的价值,并激发学生主动对教材的隐性知识进行科学探究。从“硫及其化合物”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如何将“问题存疑式”研读技能应用于高中生的化学学习中,同时秉持“学生的主动和教师的引导”相辅相成的观念,以此促进师生合作关系的优化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