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内隐攻击性的存在已经被证实.学者们在借鉴、发展和改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研究内隐攻击性的特有体系和范式,并对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被试差异、材料差异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年来的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形势令人担忧。内隐攻击性与青少年犯罪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内隐攻击性的青少年犯罪比率较高,其行为取向无视伦理规范,追求精神刺激,叛逆型个性张扬。为青少年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改变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进行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等,能免弱化青少年的内隐攻击性,从而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在社会认知取向研究的启发下,研究者们开始采用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的攻击性,并由此发现了人类的攻击性具有内隐性,即内隐攻击性。到目前为止,已有较多方法可以用来研究人类的内隐攻击性,但有些方法仍然需要提高信度和效度。本文总结了以往主要的内隐攻击性研究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利弊做出了探讨,提出了可能的在研究方法上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机抽取9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攻击性词语和友好性词语为实验材料,采用偏好判断法来探讨被试的内隐攻击性。结果发现,在攻击性词语和友好性词语之间,个体偏好于友好性词语,且这种偏好不存在性别及攻击特质差异。个体身上存在明显的友好倾向而并未表现出内隐攻击性,内隐友好倾向对内隐攻击性具有抑制效应。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防止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另一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5.
使用攻击者与被攻击者图片和竞赛情境(拳击竞赛、篮球竞赛、体育舞蹈竞赛)的录像片段为实验材料,抽取大学生运动员90名,采用3(竞赛情境)×2(性别)×2(偏好攻击者、偏好被攻击者)混合方差设计,考察不同性别大学生运动员内隐攻击性特征.结果表明:男女运动员都具有较强的内隐攻击性;在篮球竞赛、体育舞蹈竞赛启动下,女性内隐攻击性强于男性内隐攻击性,在拳击竞赛启动下,男女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但男性有强于女性的趋势;竞赛情境启动对男性运动员有效应;内隐认知的研究可为体育问题提供新的解释视角.  相似文献   

6.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IAT),通过测验和实验的方式来探究社会支持与内隐攻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存在内隐攻击性,且在表现方式上不存在性别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总社会支持度上均差异显著,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而在内隐攻击性上差异不显著;总社会支持度、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与内隐的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相关均不显著,而主观支持与内隐的身体攻击相关显著,与内隐的语言攻击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张帆  蒋重清  郭庆科 《考试周刊》2010,(14):210-211
本文采用采用教师评定法挑选被试,以偏好组词测验和情绪稳定性量表为实验材料,探讨情绪稳定性与内隐社会认知中的攻击性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相对于外显的攻击行为,存在着内隐的攻击性倾向:(2)攻击性行为被试比亲社会行为被试更具有内隐攻击性:(3)青少年在情绪稳定性和内隐攻击性上并不存在性别的差异:(4)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受其情绪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在内隐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和搜集资料的方式,以综述的方式研究五年制高职学生内隐攻击性的现状.影响五年制高职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因素有生理因素、个体特质、性别因素和诱发因素,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为家长、教师及学校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初中生为被试,采用组间实验设计,通过分离具体刺激种类的方法分别考察身体暴力及言语暴力因素对不同性别个体内隐性攻击性的影响,着重考察针对身体暴力因素的阈下刺激。结果表明:(1)青少年在接受身体和言语暴力材料的启动后,内隐攻击性均显著提高。(2)不同启动材料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表现出性别差异。身体暴力启动材料更容易启动男生的内隐攻击性,而言语类暴力启动材料则更容易启动女生的内隐攻击性。(3)青少年在接受不同阈值水平启动条件下的内隐攻击性受到性别影响。阈值上启动材料更容易启动男生的内隐攻击性;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内隐攻击性更容易受阈值下启动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攻击性面部表情图片、攻击性文字、攻击性声音为启动材料,采用评价词语关联程度的方式考察不同的自尊水平上不同启动材料对内隐攻击性的启动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男被试和女被试在内隐攻击性的启动效应上并无差异;不同自尊水平被试的内隐攻击性地启动效应有显著差异,并成负相关;攻击性面部表情图片要比攻击性文字和攻击性声音更易启动被试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11.
随机抽取39名在押罪犯和9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攻击性词语和友好性词语为实验材料,采用偏好判断法来探讨被试的内隐友好倾向。结果发现,在押罪犯和大学生身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内隐友好倾向而并未发现内隐攻击性;在押罪犯的内隐友好倾向显著低于大学生,但这种差异集中体现在高攻击特质在押罪犯的内隐友好倾向显著低于其余被试,其余被试在内隐友好倾向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友好、向善的一面,给予了我们战胜恐怖暴力的信心与勇气。  相似文献   

12.
运用内隐认知理论来从事语言学习的研究收获很大,但是以前研究者往往忽视内隐认知与汉字学习的关系,事实上,正确把握内隐认知与汉字感悟、汉字识读、汉字辨析和汉字文化等的关系,可以在汉字学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内隐记忆、无觉察知觉与内隐学习关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记忆、无觉察知觉与内隐学习是当今无意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它们都与“认知无意识”有关.当所完成任务不需要意识性提取过去经验时,表现出来的是内隐记忆;如果刺激呈现在意识觉察阈限以下,这种短暂、无觉察的呈现对后续的行为产生了影响,说明无觉察知觉在起作用;人们学习了复杂信息但又对所学知识完全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体现了内隐学习的作用.内隐记忆与内隐学习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不同点表现为所涉及的加工阶段、研究范式、研究材料、所使用的加工分离程序及所涉及的脑区四个方面;相同点表现为无意识加工过程、研究范式阶段及加工水平影响三个方面.无觉察知觉与内隐学习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不同点表现在引起无意识的原因、认知加工过程及学习材料复杂程度三个方面;相同点体现在主试对学习材料的操纵、实验研究范式及意识与无意识的分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说明体育与发展个性的关系 ,分析了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体育因素 ,提出了体育中促进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方法。认为体育科学 ,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青少年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积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论内隐学习理论与汉语语感培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隐学习作为一种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因它的自动性、抽象模糊性、高效性、应用性等特征而对汉语语感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运用内隐学习理论培养汉语语感,要重视熟读、背诵、泛读的作用以及生活阅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语法隐性教学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交际法教学的实施,语法教学应是显性教学还是隐性教学,已成为目前语言教学领域争论的焦点。Mcaughlin认为,显性教学只能发展学生的考试能力,隐性教学才能导致交际能力的产生。因此,应注重从显性教学到隐性教学的转化问题。Bialystok认为语言课堂并非只能产生显性知识,只是教师应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使学生产生交际所需的自发能力。从笔者对一所普通高中一年级两个班笔试和口试成绩的分析结果看,隐性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以考察使用为目的的产出任务中作用显著,但在传统以考察语法知识为主的测试中无任何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隐态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态度是个体无法内省识别到的态度,多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等间接方法测量。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对象同时存在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而后在不同领域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内隐态度的存在,并且内隐和外显态度是分离的。但在内隐和外显态度比较研究和设计内隐联想测验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