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有的人是为制造财富而活的,有的人是为了权力而活的,有的人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活的。而我,活着就是为了写这些字,通过这些字来表达我的想法。我写历史文化随笔,起于20世纪末。那时候刚落脚北京,一文不名,也百无聊赖。以前在黑龙江的时候,就喜欢《读书》杂志,于是就试着给它投稿,没想到居然被采用了。于是一发不可收拾,越写越多。渐渐地,别的杂志也来约稿,稿费也逐渐高了起来。反正平时没事总要看书,看到有意思的地方,喜欢把这段史料抄下来,再写上几句话。现在写随笔,无非是把过去的读书笔记  相似文献   

2.
"人活一世,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能耐是其次的,都是时势使然。"这是电影《一代宗师》里经典的一句台词。如果把这句话用于回溯2002至今这十几年里的国产大片,那么就是有的大片成为了"面子",有的大片成为了"里子"。  相似文献   

3.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4.
白杨 《新闻爱好者》2010,(5):142-143
语言交际中会话问题的提出在日常的交往对话中,我们发现:表达同样一个意思,有的人说出的话让人很受用,而有的人却让人如鲠在喉;有的话直截了当,有的话听完后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事后才突然明白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等等。而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语用学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即语言运用中的会话含义。  相似文献   

5.
翻看《北京日报》近几年来的经济新闻,发现在导语的写作上有了不小的变化,出现了不少使人感兴趣的好导语,使工业、农业、商业等方面的报道从—个方面开始活了起来。不少读者反映,《北京日报》的经济新闻比过去有看头了。分析一下这些较好的导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有一种动感。有的是运用了最活跃的动词,有的是有活动的场面,有的表现了人物的动作,甚至有的表达了动作的声音。因而这些  相似文献   

6.
周礼 《档案天地》2010,(10):1-1
在这个世上,有的人富可敌国,春风得意:而有的人却四壁空空,穷困潦倒。有的人一帆风顺,功成名就;而有的人却命途多舛,郁郁而终。有的人呼婢使佣,美女香车;有的人劳劳碌碌,苦苦挣扎。在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不一样的人走着不一样的人生历程!于是,当我们人生不如意时,我们常常用一个词来安慰自己——命运。  相似文献   

7.
周礼 《档案天地》2011,(10):1-1
在这个世上,有的人富可抵国,春风得意。而有的人却四壁空空,穷困潦倒;有的人一帆风顺,功成名就。而有的人却命途多舛,郁郁而终;有的人呼婢使佣,美女香车。有的人劳劳碌碌,苦苦挣扎。在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不一样的人走着不一样的人生历程!于是,当我们人生不如意时,我们常常用一个词来安慰自己——命运。宿命论说,人从呱呱坠地,就注...  相似文献   

8.
说到学习,青年人都爱讲个条件。诸如老师、时间、书籍等等。不可否认,环境优越的学习条件,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然而,能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是生活在并不优越的学习环境中的。那么,有的人在这种环境之中怨天尤人,结果一无所获;而有的人却在这种环境中自学成才。这里有啥奥妙呢?如果你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这“并不优越”的学习环境中,还存在着状况不同,条件各异的“小气候”。如:有的有家传“绝技”可以利用;有的同学在大学念书可以提供帮助;有的邻居是有学识或技能的人,可以请教;有的干技术活可以适职自  相似文献   

9.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早上出版的都市类报刊有上百种,带晨、早字头的有30多种,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地区。但是另一个场景在让报人开始担忧:他们发现人们的晨读习惯在悄悄改变。有的人一边吃早餐一边打开电视收看新闻:有的人在上班路上津津有味地浏览手机上的新闻信息;有的人上班后第一件事不再是打开报纸而是打开电脑,在网上搜索最近发生的事件和评论。报纸在悄悄地被晾在一边。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到了新的岗位或新的单位,首先需要的是了解情况,熟悉业务,以便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工作。由于新岗位或新单位情况不同,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有的工作复杂、技术要求高,有的简单、技术要求低;有的头绪多,有的头绪少;但总的说来,每一个人总有一个或长或短的了解和熟悉的过程。任何人都想尽快缩短这个时间,踢好“头三脚”,给人一个良  相似文献   

11.
教辅的江湖     
走进一个房间,询问一位老板:您这里有什么好书?他的回答可能让你吓一大跳:“您要什么书?我们都有!”长沙民营书市4月1号报到,教辅图书安排在长城宾馆。 4月2号上午,长城宾馆人声鼎沸,300多个房间,个个爆满;走道上有的人举着彩单,有的人拿着书目,有的人在张望和询问  相似文献   

12.
媒体上近年来曝出了一些抄袭事件,现在抄袭剽窃行为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普遍存在的公共问题.有的人抄书,有的人抄论文;有全抄的,有的抄段,也有的抄数据;抄手之中有大学校长、博导、教授.手法多样,"机关算尽".被曝光之初,或沉默,或狡辩,竟有人为之"挡箭"、"抹粉".然而,在事实面前,却也不得不低头,反而更加贻笑大方.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北京新闻奖的获奖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闻导向正确、选题写作讲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受众所喜闻乐见。它们有的内容新;它们有的形式活;它们有的时效强;它们有的提炼深。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获奖作品就是本市去年的新闻精品。它是新闻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 把握导向,提高质量,多出精品,这是党对新闻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时就曾特别强调坚持发扬勇于创新的作风,他指出:“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  相似文献   

14.
身处大学生活的尾巴上,还是常常忍不住怀恋以前那黄金般的高中生活,时光却并没有因为我们的不舍而停下。还记得高考结束那个下午,本以为会因为解放了而开心,走在偌大的校园,拖着沉重的行李,一下子没有了笑容。回首,再回首,还是不得不迈出校门。大学,来到了属于我们的湖北大学,来到了属于我们的档案班。有的人是茫然,也有的人是疑惑,来  相似文献   

15.
晓言 《中国广播》2007,(8):78-78
许多外国人的姓名与中国人不尽相同。他们有的名字在前,有的姓氏在前;有的习惯称姓氏,有的习惯称名字。在书写方面,中国人姓名(某些少数民族除外)都是姓氏在前,名字在后,而且是连写,中间没有间隔。大部分外国人姓名译成汉语时,名字和姓氏是不连写的,分开写的,中间都有间隔。这个表示间隔的叫做间隔号(·),也有叫分读号或音界号的。间隔号在字身中间,印刷中叫中圆点,上下居中占一个字位置。  相似文献   

16.
“天地之间是个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深谙做人的价值!有的人,一生平凡,但活的有滋味,因为他们恪守了做人的良心!有的人地位显耀,腰缠万贯,但良心却跑了偏.活着也就没有了意味!  相似文献   

17.
言论在县级新闻中应有一席之地。认识不到位,言论这面旗帜就扬不起来。现在,县级广播电视台站不重视言论的情况较严重,有的把言论阵地当作雷池而不敢向前迈人半步,有的怕评不好,论不清而将其弃置一边,这是认识上的偏差之一。另一个认识上的偏差,是对言论缺乏正确的认识,言论具有两重性,一为褒扬,二为批评。把言论看成是“评坏不评好、评劣不评优”、“只贬不褒”的挑刺活,实质是把言论与批评性报道混为一谈,这是某些县级新闻单位长期不敢涉足言论园地的重要原因之一。认识上的第三个偏差,就是自以为有自知之明,认为写言论作品…  相似文献   

18.
《商山红莲——优秀女共产党员徐升莲的无私奉献》一稿,在《陕西日报》1990年7月14日一版头条发表后,有的打电话,有的来信,有的面谈,言说:“徐升莲的事迹感人”、“通讯写活了”、“主人公立起来了”;一些老同行还说“此稿写法上有突破”。我清楚地知道,这些赞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记者的劳动的尊重和爱护而说的,不能在赞扬声中失去自知之明。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采写此稿  相似文献   

19.
公平原则     
上访的人迷信清官,以为总会有一个手握正义之剑的青天大老爷为他们昭雪冤屈。清官之所谓清,依赖的是道德自觉性;而清官主要是官,权力是主体。道德和权力的组合中,权力是可以把握的,而道德却飘忽不定。于是,有道德自觉性的权力化身便更多地活在故事中,活在想象中,活在民众的期盼中。  相似文献   

20.
太原烟草厂送“关系牌”香烟的问题,也牵涉到一些新闻记者。有的记者一尘不染,显得更加可敬可爱;有的人则出现在被告席上,在新闻工作中打了败仗,影响十分不好。两相对照,优劣分明。原因何在?问题就出在作风上。党报记者受人尊重,受人欢迎,这是他们所担负的光荣职责所决定的;根本的,是党赋予党报的崇高使命所决定的。但是,每一个记者在群众中是不是真正受到人们的尊重与欢迎,那就要看他能不能正确处理“人敬”与“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