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介石与冯玉祥从义结金兰到最终决裂,关系几经转变。在抗战时期,蒋冯关系呈现缓和,冯服从蒋的领导,蒋尊重冯的意见。在民族危亡关头,冯不断激励蒋坚定抗战决心,注意维护蒋的领袖地位和尊严,也敢于批评蒋的不足,冯的工作对抗战的贡献同样是巨大的。冯对蒋的服从和支持,是以蒋坚持领导抗战为基础的。抗战以后,蒋坚持内战,蒋冯政见不同,乃最终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同地方实力派在抗日这面旗帜下基本上维持合作的局面。但集权与分权、控制与反控制、中央化与非中央化的斗争亦贯穿于抗战的始终,给中国的抗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部分调整国家纪念日政策,在纪念日之期特别融入其他政治活动,蒋介石成为这些政治活动的主角。蒋介石还积极参与国家纪念日本身的纪念活动,将之作为"表演"的场地和舞台,凸显出其自身地位和权威。国家纪念日话语也参与了"蒋介石崇拜"的建构,随着全面抗战爆发,纪念日话语将蒋介石奉为"领袖"、"最高领袖"、"唯一领袖"。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通过国家纪念日政策调整、纪念活动、纪念话语等,与蒋介石本人形成互动,建构出"蒋介石崇拜"。  相似文献   

4.
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协调和统一了对华政策。雅尔塔协定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蒋介石政府并没有被动地接受雅尔塔协定,而是采取了一系列主动的外交措施。在意识形态观的影响下,蒋介石政府推行了针对美苏的双重外交。即在致力于改善中苏关系的同时,试图将中苏关系限制在亲美的前提下发展,邀请美国介入中苏关系,限制苏联在中国的利益扩张。  相似文献   

5.
台湾2008年地方领导人选举大幕落下,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获得58.45%的选票,击败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苏贞昌,在台湾可说是货真价实的大胜了。  相似文献   

6.
邓演达外交思想在大革命时期初步形成,大革命失败后又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晚年外交思想,顺应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潮流。尤其是,其中的主要主张与以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外交主张基本一致,不仅对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新民主主义外交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迄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建设中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所以,邓演达外交思想在近现代中国外交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当然,它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种种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薛福成外交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背景。千古变局的到来提出了抵御外辱的时代课题;晚清对外战略的调整导入了西方的外交气息;经世致用思潮让薛福成关注、倾心外交,并提供了初步的外交蓝本;长期的外交生涯为其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与知识。  相似文献   

8.
郭嵩焘是我国近代第一位驻西方的外交公使。鸦片战争之后,在与西方诸国交往的过程中,他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外交思想,包括和戎、以理制胜、以礼待人、平等交往、学习西方、求实轻名等,这些思想充分显示了郭嵩焘的理性外交思维,在清王朝保守封闭的环境中,他的外交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性。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它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是中国外交理论建设的一次重要飞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当朝鲜面临俄国的侵略危机时,黄遵宪认真思考了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国家的社会形势和整个世界的发展形势后写了《朝鲜策略》。《朝鲜策略》的中心论题是防俄,基本内容是亲中国、结日本、联美国和朝鲜自强。这是一篇极有见地的外交策略文书,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的外交思想。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黄遵宪的外交思想仍是传统封建外交思想的延续,在处理宗属国问题上没有创新,《朝鲜策略》仍是以夷制夷的翻版和传统封建外交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认为,周边是中国地缘外交的核心,中美、中俄、中印关系是中国地缘外交的支点,亚太地区是中国地缘外交的基点,欧洲大陆是中国地缘外交的板块。中国地缘外交的目标是发挥全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国际上频频向盟国展开外交攻关,极力争取盟国采取"先亚后欧"的战略,先打败日本,再解决德国。这一外交努力虽然失败,但也反映了蒋介石的外交动机,首先是要为日后反共保存实力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考量,但同时的确有维护中国利益的考虑。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进入“既反美又反苏”的革命化外交时代,将输出革命作为对外交往中的主要任务。这极大地恶化了中国的国际环境,面临着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不利局面。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对地缘政治进行分析,开始采取措施纠正对美国的激进外交政策,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中国的务实外交政策取得了成效,不仅摆脱了两面受敌的困境,而且一跃成为70年代“战略大三角”的一极,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4.
阿根廷独特的历史环境,塑造了其三种传统外交思想:阿根廷的殖民地历史,影响其产生了独立自主意识,成为以后阿根廷采取反对大国干涉、要求民族自决、维护国家主权等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阿根廷的地缘政治环境,促成其诉求次区域霸权的拉美大国情结,深深影响地区未来的走向;与欧洲的紧密联系则又使其形成了欧洲优先的传统,成为其制定外交政策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建国后毛泽东平等外交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与西方列强条约关系的建立和深化,清政府的外交模式逐渐发生转变.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仍以羁縻理念和思路应对新的中外关系,但无法如同古昔一样运用这一传统的驭外之道.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其对外观念亦随之转化,传统与近代混合交织在一起.经过甲午、庚子,它进一步舍弃了羁縻之道,确立了条约外交意识.中国外交出现了新的趋向,传统的驭夷走向了近代的外交.  相似文献   

17.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各种因素发生作用 ,李鸿章形成了其联俄外交思想 ,企图依靠俄国 ,牵制日本 ,减少损失。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却反被俄人钳制 ,丧权辱国 ,其外交也陷入了一个死胡同。  相似文献   

18.
王稼祥的党际外交思想主要包括党际外交的前提条件、基础、准则和目的等重要内容。他对党际外交理论和国际共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提出以来,引起了中国学界的广泛关注。纵观近年来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不难发现这一理论给小布什政府的外交实践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由美国的现实主义外交传统出发,阐述了美国外交从现实主义外交传统向进攻性现实主义外交演变的过程,并对进攻性现实主义逻辑的危险性做出了分析,同时指出了美国这一外交路径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