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校曾建梅老师上的“怎样认识物体(五)——岩石”一课采用探究、研讨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现评介如下: 一、课前准备曾教师上课前拜当地地矿工程师为师,了解我国岩石和当地岩石的种类,名称和用途。并请工程师协助采集本地的稀有岩石,组织学生参观岩石标本,实地采集岩石标本。并给每两个学生准备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第八册《认识岩石》(一、二)两篇课文,属地质知识部分的内容,教学顺序是;看五种编号的常见岩石(引发问题)→观察五种岩石的特征并作研究记录(学习研究岩石的科学方法)→根据研究成果正确鉴别五种常见岩石(解决问题)→采集岩石标本(激发主动研究的兴趣)→从采集来的岩石标本中辨认五种常见岩石,引发对岩石其它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巩固认识,拓展研究范围)→了解岩石的用途(结合实际进行再认识)→制作岩石标本(培养兴趣,掌握好方法,养成自觉研究岩石的习惯)。通过观察实验,指导学生主动研究,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第五册“怎样认识物体(五)——岩石”一课是继怎样认识物体(一)水,(二)空气,(三)土壤,(四)金属后的第五课。前几课学生分别学习了一些运用观察、对比、实验来认识物体的方法,给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本课要认识的物体——岩石比认识前几种物体难度要大。虽然“石头”是学生常见的,但有关石头的知识学生却几乎是空白。同时观察方法需要综合运用,观察点需要灵活掌握。而学生在观察中还往往反映出不仔细的、笼统的、不精确的弱点。据此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采取了“由扶到放”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实验,去鉴别物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主要教学过程是:  相似文献   

4.
观察是儿童认识自然的开始。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自然课的教学中,我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呢?一、在观察前,向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深入细致的感知活动。但是一般学生看东西,往往是无意观察,只注意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忽略了隐蔽的重要的特征。为了克服学生的这一弱点,我在自然课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引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细致地观察。例如,教“怎样认识物体(五)——岩石”一课时,课前先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不同的岩石,  相似文献   

5.
一位教师曾经这样谈她两次教《怎样认识物体(五)——岩石》的过程:第一次.她以为学生生活在山区,“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对岩石应当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此,教学时她只带了几盒岩石标本,按课文的顺序告诉学生这几种岩石的名称,有哪些特性,成分是什么等等,然后让学生观察标本。结果,学生“只会背老师抄下的‘条条’,不会鉴别岩石。”第二次,她改变了教法,先让学生“每  相似文献   

6.
1.采一采让学生采一采,了解采集岩石的方法,知道采集地点,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由于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集前,对学生进行采集的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如何选择采集地点;采集工具的准备;怎样采集及采集的技巧;采集后岩石的处理;注意安全,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采集岩石的实践活动。反思:这一环节一定要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7.
课前布置学生采集矿物、岩石、土壤等素材,集中起来并进行登记,针对素材的点评灵活穿插到土壤肥料课程教学活动中。此方法既丰富了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丰富了教学素材。  相似文献   

8.
《认识岩石》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中的第二课,由于我们山区小学特殊地理优势,这一课我是这样教的: 一、因地制宜 激发兴趣 我们小学地处山区,学校附近岩石较多,课前,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由我带领到山上采集岩石,这一活动使学生们的情绪既兴奋又紧张。到了山上,学生们拿着铁锤叮叮(口当)(口当)地忙乎起来,不一会各小组分别找到了近十种岩石,且大多与课本上的插图相同。 二、对照图画 触摸感知  相似文献   

9.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下面以《认识岩石》为例,谈谈我的教学实践。1.采一采让学生采一采,了解采集岩石的方法,知道采集地点,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由于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集前,对学生进行采集的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如何选择采集地点;第二点,采集工具的准备;第三点,怎样采集…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基本特征。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等)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3.意识到形成合作探究、细致观察的科学习惯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于分组观察的岩石标本(1号:花岗岩,2号:砂岩,3号:页岩,4号:石灰岩,5号:大理岩)、其它标本(6号:玻璃,7号:砖头,8号:煤,9号:水泥)、放大镜、小刀、烧杯、滴管、稀盐酸、课件、盘子。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各…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教学中,为了观察、研究的方便,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提倡学生采集和制作各种标本。 标本可分岩石标本、植物标本和动物标本等。 一、采集和制作岩石标本 根据学过的各种岩石的特征,教师可指导学生按岩石的颜色、光泽、构造等采集和制作各种标本。 花岗岩,花斑状、粒粗,俗称“麻石”。主要由三种不同矿物组成,白色的是石英,肉红色或淡黄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云母。它硬度大,遇盐酸不冒气泡。 大理岩,呈白色,有的具有美丽的花纹,颗粒均匀紧密,遇盐酸冒泡。  相似文献   

12.
在“被子植物形态”内容的教学中,涉及到许多植物器官概念及其术语,这些概念术语表达了植物最根本的形态特征,是认识、鉴别植物最主要的依据。据调查,在这些概念和术语的教学中,老师们常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教师(利用教学挂图或课本插图)讲解→学生理解、识记→复习巩固、掌握;教师(实物标本展示或野外实地观察)讲解→学生观察、识记→复习巩固、掌握等等(后文称方法一)。多年来,笔者一直通过指导学生课外制作植物器官标本的方法:即植物器官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介绍→布置相关作业→作业内容中的难点、要点提示→作业成绩评分标准及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一、养成观察习惯,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才能使学生理解自然知识、自然规律与自然现象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概念。那么,如何培养观察能力呢?   首先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课上演示与实验的机会;此外,要善于利用生活和生产中的便利条件。如讲岩石的特征前,就让学生亲自到水磨石厂采集岩石标本,并按各自的观察进行粗分类;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金属的传热性,课前就让学生在吃饭、烧火时体验金属汤匙和火钩的导热现象。在培养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辅导学生…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板书设计的要求有两点:(一)教给学生由人到物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通过邓妈妈补睡衣这件事,教育学生热爱周总理和邓妈妈等革命老前辈,继承艰苦朴素的好传统。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先按由人到物的顺序观察,  相似文献   

15.
现在初中生物课外活动,多数进行植物形态解剖学上的观察。随着初中学生使用显微镜能力的普遍提高,我们组织学生观察植物花粉,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一、活动的主要内容(一) 让学生了解花粉的应用讲授花粉在生物学、农业、食品工业及医学上的应用。(二) 花粉的采集采集野生植物的花粉,先要求学生认识所采集植物的科、属、种的名祢。如不能立刻加  相似文献   

16.
“课堂生成”是指师生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的课堂教学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先的教案之外的新信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好这个已生成的“动态”,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科学课堂精彩纷呈。一、“课堂生成”是课程不断创生的过程犤案例1犦《进一步观察岩石》教学片断:用小刀观察岩石。在师生讨论观察岩石的各种方法时,有学生提出可以用小刀刻、画的方法来观察岩石,教师并没有指导小刀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只是简单的作了肯定:“好方法!”后来在学生观察研究开始后没多久就有一学生手被划伤了,此时教师只是过去做了简…  相似文献   

17.
根据小学自然新大纲和新教材的要求,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自然第一册《植物》一组课文要注意培养哪些能力呢? 一、培养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叶形的能力 教“植物的叶”一节时,课前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植物的叶,边采集边观察,课上分小组讨论,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寻找叶形的异同点,在同中观察其异,在异中观察其同。在观察了数十种叶片后,  相似文献   

18.
岩石力学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分析传统岩石力学实验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将PFC数值模拟技术融入到岩石力学实验教学中。采用PFC软件模拟了岩石三轴压缩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和内部裂纹的扩展情况,表明PFC数值模拟技术在岩石力学实验教学中观察岩石破裂机理及其破坏演化过程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可弥补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的不足,提高学生对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岩石破坏机理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岩石力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制教材初中第一册生物学教科书第50页,有关植物叶片下表皮的观察实验,是用镊子撕取蚕豆(Vicia faba L)等植物的叶片下表皮进行观察。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两个困难:一是由于季节原因,实验时不易采集到蚕豆叶;二是学生实验用具质量不高,很难用镊子撕下植物叶片下表皮,因此,学生实验效果不理想。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将此实验作了部分改进,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怎样认识物体(五)——岩石》一课,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让儿童课前广泛地收集各种岩石,并把杭州地区常见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及在建筑物中常见的花岗岩多备,敲成小块,标号,给儿童鉴定、研究用。 2.教师准备好供儿童实验、鉴别岩石的工具(放大镜、小刀、铜钥匙等)、材料、岩石盒(内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