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对中国的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但中国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却是相当晚近的事情.1949年,莫东寅先生的《汉学发达史》一书出版,尽管篇幅不大,但该书中对欧美诸国的中国研究作了很精致的梳理,国外学者对中国的研究发展线路还是非常清晰的.这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海外汉学通史著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学者一海知义所著《陶渊明》的主要观点、写作视角等的剖析,拓宽我们对陶渊明研究的视野,从而为研究陶渊明寻找更为丰富的视角与方法。一海知义是日本研究汉学的学者,之所以特别写他对陶渊明的研究,是想要了解一下海外学者对汉学研究的视角。尤其是作为一个格外重视师承流派、积淀深厚、做派繁复的日本学者,相对于中国学者对陶渊明的研究,应当会提出与我们不同的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这些研究和写作方法的异色对于  相似文献   

3.
叶翰 《文化遗产》2014,(6):135-142
德国汉学研究历史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慕尼黑大学是第一所在德国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学府.19世纪后半期,德国许多大学相继开设汉学研究专业,到20世纪初已形成了法兰克福、汉堡、柏林、莱比锡四大德国汉学中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汉学也要为社会服务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德国汉学的研究机构也相应地得到调整,今天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当代中国的变化.由于目前大部分汉学研究机构都背离了德国汉学以古典研究为主的学术传统,转而专注于无法准确把握的现代中国研究,因此德国汉学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抵制关闭传统汉学研究机构或将其改造成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的趋势,而应有目的地保留研究和教授古代汉语和古代中国历史文化这一重要传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海外汉学(中国学)领域的研究著作、译作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相关著作的译介出版已经形成热点,海外汉学对当代中国学术的转型和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华书局汉学编辑室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汉学"编辑室,自1998年成立以来,组织翻译出版了一批汉学研究、中外关系史等方面的著作,受到学术界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量汉学文献在国内翻译出版,为国内学术界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很多国外学者汉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和方法也让国内学者受益匪浅,大大促进了国内对海外汉学的深入研究.本文对汉学文献翻译出版现状,尤其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优化出版选题、提高翻译质量、建立规范体系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专职于人文社科类读物出版工作的编辑,因为职业的缘故和个人的阅读喜好,我一直留心、关注海外学者对中国学或说是汉学的研究动态。我觉得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被中外学者称之为“国学盛宴”的浩荡阵势,这些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正的是《海外汉学研究——汉学在20世纪东西方各国研究和发展的历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和《图说汉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两书作者为同一人,即刘正(京都静源)先生。根据两书封面或"后记"部分的介绍,刘正先生曾经留学日本九年,并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是三卷本近百万字的《汉学通史》。两书即  相似文献   

8.
汉学,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就狭义而言,英文Sinology一词,主要指海外学者对中国文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等’文学科的研究,同时也包括某些“专学”研究,如敦煌学。考古学等等。其特点在于注重历史与人文;而就广义而言,“汉学”则可以包括本世纪在美国发展起来、并在今天遍及欧美的对中国近现代以及当代问题研究的所谓“中国学”,即英文的“ChifleseStudies。中国学”的特点是侧重现实与社会学科。实际上,这两个概念并不相互排斥。要严格地加以区分,有时反倒不大容易。近年来,国内的“汉学”、“中国学…  相似文献   

9.
汉学研究的加强推进了海外汉学图书出版的热潮,汉学图书的出版以翻译元典为主,出版社在选题策划中过度依赖学者和学术机构,出版领域呈现拓宽和专题化趋势……这些出版现状带来一系列出版问题,出版社需要认清问题,找出根源,及时补救。  相似文献   

10.
海外汉学文献包括汉语研究文献渐成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就笔者所见,近代西人汉语研究著述存在译名不同、著者不同、文不对题、版次差异等版本问题,须加以厘清。  相似文献   

11.
19-20世纪初匈牙利汉学家如乔玛、斯坦因等对中国西藏、敦煌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中国学者如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鲁迅、周作人等对匈牙利语言、文化、文学、族源等问题十分关注,他们之所以将眼光投向匈牙利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匈牙利汉学家的探险与考古发现成为中国近现代学术确立的推动力之一,也为汉学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敦煌学与藏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海外的中国学研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此,江苏人民出版社还专门推出了一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相似文献   

13.
裨治文与《中国丛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仇华飞 《历史档案》2006,13(3):46-50,72
裨治文(E.C.Bridgeman)是美国认识、研究中国的先驱者,他凭借在中国传教的经历,以《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为工具,介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宣传中华文明。与早期欧洲汉学研究相比,美国人研究中国起步较晚,但早期欧洲汉学研究有其明显局限性,它们主要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学和语言等,而裨治文等人对中国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注重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问题,并且将它们与美国自身利益结合起来考察。这种特点被不少中外学者视为是美国汉学研究与欧洲汉学研究的“截然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海外对于中国的研究和注视,其由来已久。发展至今日,若单论专门之学,也已经形成了欧洲汉学、美国中国学、日本汉学等几大不同的传统。其中,日本汉学最占地理便利和文化传统相近之优,欧洲汉学重视从自身的基督教传统观察比较文明间之差异;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时期 ,也是美国积极准备对外扩张建立世界强国的重要时期。体现美国理想主义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门户开放主义 ,极大地加快了美国向远东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扩张的动机。中国在远东具有重要地位 ,研究中国对美国制定有利的对华政策很有必要。所以 ,进入 2 0世纪后 ,美国的汉学研究逐渐成为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代名词。汉学研究机构的纷纷建立二十世纪初 ,美国对中国的认识仅限于书本 ,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一种是欧洲启蒙运动所描绘的理想化的中国 ,另一种是 19世纪所接触的落…  相似文献   

16.
顾钧 《历史档案》2011,(1):129-131,封3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年)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中国历史研究专家,被誉为美国汉学之父.他一生出版各类学术著作60多种,其中<美国与中国>、<剑桥晚清史>早已成为西方汉学界的名著.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位学术大师的第一篇正式发表的论文是在中国学者指导下完成的,并发表在中国的学术...  相似文献   

17.
法国东方学家、目录学家、地理学家亨利·考狄埃是国际汉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巨著《中国书目》收录了从15世纪后半叶到1920年左右用欧洲语言撰写的有关中国的各种文献的详细信息,更以其长远的时间跨度、巨大的容量、可靠的材料、丰富的语种和合理的编排开创了综合性西文中国书目的先河,成为西方汉学和中国研究不可或缺的参考,极大地推动了汉学这一独特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法国东方学家、目录学家、地理学家亨利·考狄埃是国际汉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巨著《中国书目》收录了从15世纪后半叶到1920年左右用欧洲语言撰写的有关中国的各种文献的详细信息,更以其长远的时间跨度、巨大的容量、可靠的材料、丰富的语种和合理的编排开创了综合性西文中国书目的先河,成为西方汉学和中国研究不可或缺的参考,极大地推动了汉学这一独特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晓鹂 《中国索引》2010,8(1):38-40
西方的汉学研究,是一个非常繁荣的领域。国内对海外汉学研究的关注,从上个世界七十年代开始,渐渐成一个新的焦点。其中,资料和文献作为基础和切入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拿大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著名汉学家叶山(Robin D.S.Yates)编纂的《自远古至当代:中国妇女研究西文文献目录》(Womenin China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A Bibliography of Studiesin Western Languages)一书,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艺美学——从原始儒家到现代新儒家》,张毅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近年来的学术界,颇兴域外汉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之风,为传统的文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流传海外的现代新儒学,即是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儒家思想的新展开。对传统儒学和现代新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