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初中生》2010,(7):30-31
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聚集在西班牙布尼奥尔镇上,和当地居民一道庆祝这个别具特色的节日。此时,  相似文献   

2.
1我家住在象鼻胡同,那是一条拐了三个弯的胡同,就好像大象的鼻子一样细长。我在这里生活了15年,胡同从来没有什么改变,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  相似文献   

3.
北京 胡同     
这是一个难得的充满明媚阳光的清明节。有的人选择了到墓前祭拜逝去的先人,有的人选择了到郊外沐浴暖暖的春光,而我们,选择了去到那个我本应熟悉却着实感到陌生的北方城市——北京。  相似文献   

4.
胡同四季     
赵云倩 《新读写》2008,(1):53-54
胡同四季,季季景不同; 胡同四季,季季情不同。 一篇短文,让你观赏北京胡同的四季景色;一篇短文,让你领略北京胡同的风土人情。 写景抓住特点.抒情缘景而生。 四季轮回,文末“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对新生活的呼唤情动于衷,对四季胡同的喜爱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胡同     
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  相似文献   

6.
木棉 《课外阅读》2012,(24):18-20
一我家住在象鼻胡同,那是一条拐了三个弯的胡同,就好像大象的鼻子一样细长。我在这里生活了15年,胡同好像从来没有改变,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么熟悉。变化是从那个早晨开始的,我骑着自行车,飞快地从胡同穿过。第一个拐弯,早餐店的生意正好,新出锅的油条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第二个拐弯,裁缝店还没开张,平日里吱吱呀呀的缝纫机仍在熟睡。第三个拐弯,咣当——我碰到人了。是一个从拐角走出的男生,他手里的书散在地上,白色的运动裤上,多了黑乎  相似文献   

7.
故乡的胡同     
40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  相似文献   

8.
守望胡同     
杨宇辰 《新读写》2010,(4):63-63
轻轻地踏上那块古老而又熟悉的砖铺小巷,时间仿佛也放慢了脚步在时光的隧道里缓缓地流淌。身后的车水马龙,在夕阳的映衬下渐渐消散,我漫步在古城的胡同里感受着它的宁静,内心静静守望着、追思着。  相似文献   

9.
于伟玲 《大学生》2013,(8):32-33
正来自广州的Candy和来自波士顿的David是一对情侣,他俩都在胡同里上班,在一家叫青年志的公司做人类学研究员。公司养了一条中华田园犬,名叫小黑。每天清晨或者傍晚,Candy和David都会结伴一起去遛小黑。因为他们的办公室在北京东城区的花园胡同里,因此每天固定的"遛小黑"项目便成了胡同深度游:胡同里的建筑、胡同居民种菜的空地、胡同里风格迥异的屋顶以及在屋顶上盘旋的鸽子……Candy和David每天一边遛小黑,一边好奇地打量着胡同里的一切。  相似文献   

10.
故乡的胡同     
北京很大,不敢说它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方我都陌生。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40岁。  相似文献   

11.
梦胡同     
学过《胡同文化》,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北京人,汪曾祺说:“北京人易于满足……”是啊!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易于满足的小女孩。或许只是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可以让我得到极大的满足。  相似文献   

12.
虽是盛夏,却是一个薄阴天气,行走在北京的老胡同,一点也不热。 乘暑假到北京逛逛是我很早的心愿,现在终于如愿。随意坐上一路公交车,在东黄城根下了车。随意蹭瓞着,左顾右盼着,便在交道口一带看见点儿新奇来:  相似文献   

13.
老舍,以其幽默诙谐却又不乏庄重谨严的文笔,感染并影响着他的读者。多种文化在他身上的碰撞与融合,又形成了老舍独特的文化气质。也正是这独特的文化气质,使他将对文化的思考贯穿其一生,构成了其文学世界独特而又深厚的文化内蕴。同样,在老舍构建的胡同世界里,他也从文化层去展现狭隘、敷衍的人物,和谐的街坊关系以及旗人世界。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年、鲁迅诞辰130周年,在胡同中寻找他的足迹具有特殊意义。鲁迅虽然生于绍兴,但他工作生涯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独属北京。  相似文献   

15.
北京胡同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中强调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忍”中蕴含的生活大义是“和”。“和”这一生活哲学观体现在城市的布局特征上、胡同的名称选择上;同时,汪曾祺充分关照历史文化,就“和”的生活哲学观娓娓道来,把做人原则中的“和”与行文风格上的“和”淋漓尽致地倾洒,尽显了浅中之深,平中之奇。  相似文献   

17.
刘心武改变创作方向,将笔触深入到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中,描写了居住在那里的普普通通的市民生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形式。北京独有的民俗文化给刘心武的创作充实了血肉,给他带来了较高声誉,而同时刘心武的创作又将北京的胡同民俗风情提高到更高的文化境界。  相似文献   

18.
19.
《胡同文化》一文体现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本文主要就《胡同文化》一文的教学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 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来北京之前,父母就一再地说,北京可是座古城。果然古,别的不说,我们那个大院的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