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余冰 《寻根》2013,(5):119-123
《文心》是1943年在成都编辑出版的一本杂志。发行人李小珊。编辑者署文心文艺月刊社编辑部,实际的编辑人是唐振常。
  唐振常(1922-2002),四川成都人。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宣布停办。翌年复校成都。唐振常为燕京大学新闻系学生。他晚年在《旧稿往事》中回忆:“1943年3月,我和几位初中旧同学忽然不甘寂寞,编辑出版了一个文艺杂志。这个杂志叫《文心》。”  相似文献   

2.
关于"成都"的得名,历来有多种说法。本文通过对《山海经》等古史文献的研究,论述了岷山即古史传说中上帝及众神所居的"圣山"昆仑山(海内昆仑山)。昆仑山分三成(层、级),又名成山。"成都"得名源于"成山之顶的上帝下都",即天庭、天堂。成山下包括成都平原在内的"都广之野",为和谐欢乐的人间乐园。"成都"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即"天堂.圣山.乐园",是远远高于"伊甸园"、"香格里拉"的文化概念。开明氏五世蜀王迁都,为标榜蜀国上应天命,借用天堂之名作为新都城之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楚国的"令尹"进行了重新认识,辨析了"令尹"这一名称产生于西周,非楚独创,它也不是楚宰辅的专有名号;对"楚终战国之世未尝置相"这一结论利用文献和新的考古材料分阶段地进行了重新论证,即春秋时期有《左传》为证、战国早中期有考古文献为证、战国中后期有秦末农民起义政权职官设令尹的反推论证,比以往的论证要更加完密。  相似文献   

4.
2009年北京大學入藏的西漢竹書中,有一種題爲《周訓》.其基本情况,我們已經向學界提供了初步的介紹① .北大竹書《周訓》内容,是周君主昭文公對共太子的訓誨.訓誨每月一次,所以《周訓》結構也以月份為綱,每月一章.各章照例以"·維歲某月更旦之日,(龔)太子朝周,昭文公自身貳之,用茲念也"開頭,以"已學,太子用兹念斯.乃受之書而自身屬之曰:汝勉毋忘歲某月更旦之馴"結尾.十二月之外,還有"閏月"一章.每章都以圓形墨點"·"開頭,作為分章符號.  相似文献   

5.
初唐王勃名作《杜少府之任蜀州》诗题、五津向有争议,蜀学大师王文才先生曾对蜀州沿革和范围作过详考,经考证五津在蜀州境内,而非被人误解的远至乐山犍为,杜少府往任之所也就在蜀州境内的某县,故而王勃送别友人之地就在附近之成都而非长安,诗题当然是"蜀州"。经推测杜少府极有可能出成都西门,过"五津"之首"白华津"前往蜀州属地的。"白华津"可能就是今温江三渡水,此为成都至江原(今崇州)大路之渡口,清康熙前成都至崇州、邛州驿路均由此渡。故有诗人"风烟望五津"的描写。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中国在国际上的通称为“支那”(China)。“支那”之称是从何而来的呢?这是一个难以查考的问题。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它在印度梵文、希伯来文、栗特文、拉丁文、希腊文、亚美尼亚文、叙利亚文、阿拉伯文、波斯文以及中国史籍中都有记载,世界文明古国如印度、伊朗、希腊、罗马和许多发达国家如英、法、德、捷克、日本,都用“支那”或与之音近的语词来称呼中国。“支那”是译音,不同民族语言中的写法不一,拉丁文、意大利文、印度梵文皆作Cina,法语写作La chine,英、德、捷克等国写作china,日文则写作“支那”。 那么,外国人为什么称中国为“支那”呢?中外学术界曾展开过热烈的讨论。300多年前,明末西方传教士卫匡国率先指出:“支那”是秦的译音。秦统一中国之后,积极开展对外交流,西域各国就称中国人为“秦  相似文献   

7.
杨风雷 《大理文化》2009,(Z1):40-41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刺骨的寒风把下关满墙的大字报、大标语掀得哗啦啦响。严寒却挡不住"红流"翻滚,充满"革命色彩"的名号纷至沓来;东方红旅社,工农兵理发店、红卫饭馆、反修大道等等。那年月,  相似文献   

8.
叶嘉莹 《中国文化》2010,(2):150-164
<正>一序论"词衰于明",这几乎是研究词与词史之人的一个普遍共识。即如刘毓盤之《词史》,就曾写有专章,题曰"论明人词之不振"①。吴梅之《词学通论》亦以为"词至明代可谓中衰之期"②,至于王易之《词曲史》,则直指明词为"入病"③。但是就在这种认明词为衰落的普遍观念中,我们却应注意到在词之发展史中与此恰好相反的另一现象,那就是如果换一个性别角度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明代却正是女性  相似文献   

9.
元旦与春节     
周岩壁 《寻根》2021,(1):30-33
一 元旦,所谓“正月之朔”(崔寔:《四民月令》),其实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古人又称为元日、上日、正朝.因为是一年之首,也是春季之首,正月之首,故又称元旦是三元、三朔.(徐坚:《初学记》卷四)“元旦”的“旦”,本义是太阳刚出地平线——《说文解字》所谓“旦,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正朝的朝,也是早晨的意思.字面上已经表明元...  相似文献   

10.
黄帝本是传说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春秋战国以来生成了圣王与神仙并存的双重文化形象,历来被道教奉为尊神.依目前史料所见,黄帝走进道教神谱是以"玄圃真人轩辕黄帝"的名号位列现存第一部道教神谱——南朝齐梁高道陶弘景所撰《真灵位业图》为标志的(《道藏》第3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75页).  相似文献   

11.
正一什么是"徐学"?要而言之,徐学是研究徐霞客的一门学问。徐霞客是徐宏祖的号。徐宏祖字振之,明末江苏江阴人。据明末浙江名士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载,因徐宏祖"天下畸人癖爱册……青霞括苍局于掌",故其尊师黄道周为他取号"霞逸",后来另一位浙江著名画家陈继儒给他取了流芳天下的霞客为号,这个号取之于《楚辞·远游》的"载营魄而登霞"一句。  相似文献   

12.
<正>2011年,美术界和收藏界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事件,那就是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合璧特展。此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件作品自从360多年前的一次火灾断为两段后,人们就再也不曾有窥全豹的眼福,更在于其前半段(被称为《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后半段(被称为《富春山居图之"无用师卷"》,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361年的分离中又增添了63年隔海相望的情节。于是,这个事件在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1月,由成都文理学院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率领的团队历时13年采录编撰而成的《四川民歌采风录》(以下简称《采风录》),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资助于巴蜀书社正式出版。该著遍采四川省境内21个市州、181个县市的共计3080首民歌。2017年11月12日至14日、24日,由四川师范大学和成都文理学院主办的"《四川民歌采风录》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30余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百余  相似文献   

14.
怎样研习中国科学思想史?董英哲中国科学思想史是一门新学科,它的研究是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的。1925年,德国人福克出版了《中国人的世界观》。该书后来以书名《支那自然科学思想史》,在日本、美国翻印。1956年,英国李约瑟博士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  相似文献   

15.
任晔 《寻根》2021,(4):94-101
"震旦"(梵文Cīna-sthāna)与"支那"(梵文Cina)同为梵文舶来词,皆系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谓.梵文"Cina"本有"文物、思维、智巧"之意,而"sthāna"意为"地点、位置、住宅、住所".故而在梵文本义中,"震旦"与"支那"词源相近,词义相似,皆带有对中国文明的赞赏."震旦"传入中国后,被广泛用作超越各朝...  相似文献   

16.
正一首關乎"戊戌變法"的佚詞今年是"戊戌變法"120周年。戊戌四月廿三日(1898年6月10日),光緒帝載湉頒詔"明定國是",啓動"變法"之時,王國維入上海《時務報》館當書記兼校對才兩三個月。他"混迹庸衆",卻心系"變法",懷着極爲感奮的心情,致信引薦他來《時務報》的好友許家惺說,"連日讀上諭,皆有怵惕振厲之意",~1幷且賦詩述懷,抒其"我身局斗室,我魂馳關山"(《戊戌雜詩》三首之二)的高遠之志。非常巧合的是,在近年公布的王國維之父《王  相似文献   

17.
<正> 《关雎》为《诗经》305篇之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又为《关雎》首章之始,其中的"河"如何解释,《毛传》以后各种《诗经》注本、当今诸家通俗读物及多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要么解释为"黄河",要么不出注。不出注者,实际也默许为黄河。实际上,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河"解释为黄河,是有待商榷的。首先,并非所有《诗经》中的"河"都专指  相似文献   

18.
近讀《中國文化》第十六、十七期合刊所载"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戴執禮《<蒙文通文集>理學部分質疑》(以下稱《質疑》)一文,不禁令人惶惑。在學術界享譽聲望的國學大师蒙文通先生的理學功底竟然那樣"浅陋",犯下了如《質疑》所說的一系列"错誤",何其與蒙先生曾言"自得之深者厥唯理學"相径庭若是?細檢蒙先生書校讀,實見《質疑》于蒙先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83-184
5月30日,瑞典电影周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揭幕,整个电影周持续至6月5日,在北京、上海和成都同时举行。电影周集中展映了《霓虹心》、《乒乓男孩的烦恼》、《不义之财》、《小丑之夜》、《地下理想国》、《女孩》、《永恒时刻》和《噪反城市》8部首次在中国公映的瑞典经典影片。除了深受中国影迷追捧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1953年的作品《小丑之夜》之外,其他所有影片都是瑞典近年来的最佳电影代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史記》《漢書》所載的"黄老之學"這個概念,認爲漠初占統治地位的黄老之學,指的就是老子之學;它與稷下學派中以道法爲核心思想的那種學説并無直接關係;與漢初所謂的刑名之學尤非一事,絶不可混爲一談。今天流行的關於"黄老之學"的理解是錯誤的,應當予以糾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