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7,(10):93-95
微视频以短、快、精的特点迎合了网络时代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促进了非正式学习方式的发展。分析了微视频用于非正式学习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为微视频主题广泛、观看灵活、寓教于乐、激发兴趣、短小精悍、便于传播、兼具情境性和交互性等;劣势为微视频质量参差不齐、感染力不强、互动性不足。提出了微视频用于非正式学习的推进策略,即合理利用教学设计思想、遵循影视艺术语言编辑原则、引入屏内互动理念、创设微视频开发标准和搜索平台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及作者反馈征文的内容分析,发现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可以总结为三类:微视频资源、微课程、微课教学。"微视频资源"具有短小精悍等特征,可用于社会公众的泛在学习、非正式学习与移动学习;"微课程"具有生成性和互动性等特征,更适宜于成人的继续教育与开放教育;"微课教学"具有计划性和组织性,比较适合在校学生的正式学习。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梳理目前我国部分非正式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课程《"四害"的防治》与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农作物植保员国家职业标准》,探讨非正式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机制,提出了通过课程微视频化、搭建课程APP与确定课程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的方式,尝试实现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课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  相似文献   

4.
张硕 《教育技术导刊》2020,19(5):260-263
碎片化学习时代对学习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微视频逐渐成为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而传统教学微视频难以满足学习者需求。为丰富教学微视频设计思路,更好地满足碎片化学习需求,设计了学习者喜闻乐见的教学微视频。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角度出发,对这一理论及教学微视频资源的发展与内涵进行详细解读,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教学微视频设计。针对学习者各方面的学习需求提出教学微视频设计新要素,即满足学习者的审美体验、情感需求和环境监测需求,为教学微视频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以期在传播学相关理论指导下提高教学微视频质量及其应用价值,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汤松  王燕 《中国成人教育》2012,(22):188-189
随着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和终身学习观念的普及,M-Learning支持下的非正式学习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结合当前高校中大学生学习实际,在分析非正式学习内涵、特性及应用M-Learning开展高校学习情境下的非正式学习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三种应用模式,以期能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提高个人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微视频的教育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但还没有一种微视频的教育应用既能使教师只须专注提升教学水平而无须开发微视频,又能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且适合日常课程的学习。针对这个问题,本研究以"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为例,对微视频支持下的"学—教"学习模式进行了验证性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微视频的"学—教"学习模式在促进学生内化知识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正式幼儿教育方面而相对忽略了非正式幼儿教育,但幼儿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非正式幼儿教育应是幼儿教育的一种主流模式。所谓非正式幼儿教育主要是指幼儿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养成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模式。本文就非正式幼儿教育的概念、特征、意义及非正式幼儿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四个方面对非正式幼儿教育作了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非正式幼儿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陈建福 《成才之路》2020,(11):92-93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微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对高中物理教学引入微视频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的策略进行探究,以发挥微视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促进高中物理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学微视频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视频资源。本文论述了教学微视频的教学特性和应用要求,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案例分析了微视频的教学应用方法,其对转变学习方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碎片化学习时代的到来,微视频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发展起来。特别是对移动终端设备基本普及的高职学生来讲,微视频课程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为提高微视频课程的使用价值,更好地满足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微视频课程的开发成为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
Web2.0的到来将引领学习者去适应一种新的学习主流方式——非正式学习,一时间,依赖先进的网络技术来构建网络非正式学习网络环境就成了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在归纳总结多种非正式学习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定义,进一步对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做了概括,对其有效性做了分析,在相应的理论支撑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Web2.0的非正式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化学微视频引导学生课前学习受到教师的青睐。化学微视频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建构和亲身实践,而"体验学习圈"正是一种注重学习者实践和体验的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13.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微视频学习资源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文件小、技术简易等特点,便于分享以及重复性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顾及到不同学生之间差异性及多重复性教学等问题。本文论述了教学微视频的教学特性,结合教学案例分析了微视频对主题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微视频可以灵活表现少而精的教学内容,具体表现为:时间短,内容少而精,便于学生使用终端设备学习,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制作好微视频、使用好微视频、利用好微视频资源,对中职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专业的实训教学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微视频的制作和有效利用是值得我们职业教育一线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课题。基于微视频的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实训教学模式可分为预习自习阶段、课堂学习探究阶段、课后复习及拓展阶段和持续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终端产品的普及,微视频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人们通过微视频可以快速地学习到新鲜事物,即便是一些对新鲜事物不太感兴趣的老人也可以轻松通过微视频来获取知识,如果能够将微视频在教学上合理地利用,那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肯定是大有好处的。英语课是很多初中生比较排斥的,对于一种新的语言,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难度太大。听不懂、说不出是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英语中遇到的困难,因此对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微视频教学资源进行讨论,以期对初中英语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郭中华  顾高燕 《成人教育》2019,39(10):15-18
非正式学习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与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同等重要,已成为成人学习的一种普遍形式。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着成人非正式学习,带给成人非正式学习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以重大变革。文章基于自媒体成人非正式学习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基于自媒体的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特征,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媒体时代成人非正式学习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学习是提高教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绩效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在对非正式学习的基本内涵、非正式学习与教育技术应用绩效改进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非正式学习原理的高校教育技术培训模型,并对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Mblog的非正式学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学习指在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之外,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方式,它占个体所学知识的80%以上。由于非正式学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更好的进行非正式学习一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移动博客(Mblog)是作为一种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有即时、移动、个人、方便等特征,非常适合于非正式学习。详细介绍了Mblog的内涵特点,分析了Mblog在非正式学习上的优势,提出了基于Moblog的非正式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春艳 《考试周刊》2014,(95):96-97
如今,微视频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作者对微视频的概念及特征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微视频英语教学的优势,并提出微视频英语教学时需要遵循"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同时,指出小学英语教师在利用微视频进行英语教学时,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微视频教材,并且要配合微视频教材开展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学习:学习科学研究的生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学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个体日常活动中的有效学习方式,近年来正逐渐成为国际学习科学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场馆学习、服务性学习和职场学习是三种典型的非正式学习模式。通过对三种学习模式比较分析发现,非正式学习受到个体情境、社会情境和物理情境等三类情境因素的影响,学习者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可获得多元的学习结果,以促进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对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可拓展我们对学习和教育本质的理解,为了促进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可以构建评价非正式学习效果的有效评估体系,探索影响非正式学习效果的诸多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并谨慎推广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