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育对于建设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目前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育存在法律知识匮乏、法律观念淡薄与法律信仰尚未确立等问题。有必要从制度构建、法治校园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加强法律能力培养等方面增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  相似文献   

2.
李曦  慎伟琴 《重庆师专学报》2009,(3):102-105,126
女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不丰富、法律素质较低,其原因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也有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要全面提升女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既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女大学生自觉汲取法律真知,提升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法律素质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法律素质的现状令人堪忧,网络法律素质教育存在诸多不足。造成这一现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而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网络法律素质需要多方位的努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网络法律素质成为高校法制教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公民是国家的基石,良好的公民素质是社会全面进步的条件,培育公民素质的动力主要源于公民素质外在的时空境遇和内在运行发展需要这两个因素合力的结果。培育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关键靠教育,鉴于我国目前高校中尚未形成独立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承担培育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重任,所以,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成为培育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信仰、法律行为四个要素,构成了法律素质完整有机体。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需要。开展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需要实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途径四个转变,以加强教育力度,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庞洋 《现代企业教育》2014,(14):301-301
高职院校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中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阵营,其法治建设的核心与实质就是培育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从我国发展现状来看,大学生虽然综合法律素质有所提升,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缺失法治精神的现象。本文主要就如何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精神进行探析,从普及法律知识到提升法治精神,通过各种途径,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但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并不能完全适应法治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大学生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法律重视不够,法律知识结构不合理,法律信仰不坚定,违法犯罪现象增多。所以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其有效途径是加强对法律素质培养的认识,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快课堂教学改革,加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8.
药家鑫案的发生引发对中国大学基础教育的审思,大学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重构大学法律基础教育,需尊重学科教育规律,呼唤法律启蒙、人性教育回归、健全大学生法律素质,以完成传授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9.
"基础"课法律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日两日的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实际上各高校"基础"课法律教育教学工作却是短暂的。本文试图从阶段性和长期性的角度出发,找寻出一条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育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水平,但由于培育环境的复杂,内容的多元,方式的多样,使自媒体给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针对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理念培育存在有效性降低、工作难度大、法治理念淡化和法律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应当营造积极健康网络法治环境、加强移动网络监督和管理、提升大学生处理法律信息能力、建立主体间性的网络教育关系等措施,从而促进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1.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国家现代法治建设的需要,是法治国家对人才素质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根据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为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工作必须结合新的教材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营造守法护法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贯彻实施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需要。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高校要强化对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初步实现在校大学生法律社会化,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法律实践活动,发挥政府、司法机关等职能部门的示范作用,扩大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途径,利用大众传媒工具,加强正面法律宣传。  相似文献   

13.
丁科 《教育教学论坛》2012,(31):153-155
在大学生理想教育过程中,要解决培育学生有理想这一根本问题,就需要解决如何找到培育大学生理想的逻辑起点这一客观现实问题。培育大学生确立理想的逻辑起点就是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培育大学生理想,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关于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核心与实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法律信仰教育是法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法律信仰的内涵以及对军校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认为对军校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教育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军队的需要。通过培养军校大学生的法律人格和法律价值观,树立法律信仰,使之成为能够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具有法律素质的现代军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及其培养问题的提出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培养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实施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知识素质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法律素质是其个人文化素养构成的重要元素,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加强尤其是法律素质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来进行。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出现的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暴露出当代我国的一些大学生法律文化素养弱化的一面。高等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环境,不断加强学生的法律文化素养,尤其要重视发挥法学研究会等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同时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文化素质,这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具有深刻的学理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是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担负“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主要任务。高校应发挥好课程平台作用,针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育法治信仰、增强法治能力、提升法务水平等途径,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加快培育大学生素质的必要性。分析大学生素质发展现状及图书馆培育大学生素质的可行性,并提出培育大学生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素质的调查,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校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郭德平 《河南教育》2009,(12):40-41
人文精神的培育,需要通过长期学习人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自省才能实现。因此,人文精神的培育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引导,只有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最终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