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着重从汉英两种语言背景文化的差异入手,以《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为例分析了各种常用的翻译方法在委婉语翻译中的使用情况。通过对比不同译本的翻译方法和汉英文化的差异,来探寻汉英的文化特点及其在跨文化翻译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本文从文化翻译的视角出发,结合两个英译本,研究和探讨了《红楼梦》作品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指出翻译过程中应当恰当地使用异化与归化,最大程度地表达委婉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原语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委婉语的翻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楼梦》的语言体现了汉语含蓄委婉的特点,在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的翻译实践中,他们采用了保留委婉色彩、直译本义、增加委婉色彩等主要译法。  相似文献   

4.
周娟丽 《考试周刊》2011,(51):20-21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一种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选择要顺应于语境,翻译活动尤其如此,译者要顺应于源语和目的语双方相关的语境因素,译者本身的因素也构成了译者顺应的语境因素之一。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对比,顺应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译者翻译时策略和词语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支之 《考试周刊》2011,(10):31-32
本文旨在从文化视角研究《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讨论如何使用直译法、替换法、加注法等方法把源语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读者。本文对不同译本的翻译处理方法和其英汉文化的差异进行了探讨,既可认识到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其语言的影响,同时对文化翻译实践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法国思想家米歇尔·德塞都的抵制理论,从跨文化交流视角,探讨杨宪益夫妇译本《红楼梦》中译者在源语文化、意识形态、接受读者等因素的制约下的主体抵制,以期为跨文化翻译中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以及发扬中华文化的译者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语域由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三要素构成,随交际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特定情景中的人物有其独特的语域选择及变异规律。从语域分析的角度来剖析《红楼梦》两个译本中文学人物的言语翻译风格,可以比较客观地评述译者对原作人物的再现程度和再现手段,避免主观化的褒贬倾向。  相似文献   

8.
汉英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能折射出中西方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本文通过对《红楼梦》汉英版本中有关“生”的委婉语的典型例子的对比分析,来透视这些委婉语所反映的英汉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10.
《红楼梦》汉、英版本中"死亡"的委婉语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其独特的来源及构成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能折射出东西方国家的不同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文章通过对《红楼梦》汉、英版本中“死亡”的典型委婉语用例加以对比分析,以透视这些委婉语在表达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李瑜 《黄山学院学报》2004,6(5):106-107
掌握委婉语的定义,了解委婉语的来源,说明委婉语使用的普遍性,认识运用委婉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曹玲 《培训与研究》2006,23(6):32-34
英汉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其独特的来源及构成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能折射出东西方国家的不同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文章通过对《红楼梦》汉、英版本中“死亡”的典型委婉语用例加以对比分析,以透视这些委婉语在表达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14.
谢丹 《现代英语》2023,(15):91-94
中医词汇翻译在中医翻译中地位显著,准确理解和翻译中医词汇成为中医国际交流的前提,有助于推动中医“走出去”,与世界接轨。《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含有许多中医词汇,是中医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在诸多译本中,杨宪益和霍克斯二人的译本最具代表性,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至关重要。因此,文章从译者主体性视角出发,对两种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推动我国中医英译的发展,为日后的中医术语翻译提供参考,同时助力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5.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译者主体性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翻译过程,也影响着翻译结果。以杨宪益夫妇和David Hawkes翻译的《红楼梦》中的诗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译者在接受原作过程中和在审美再创造过程中的主体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本族语译者更能准确把握原作思想,而外族语译者在审美再创造过程中更易发挥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由于诸种原因,其文化地位在中国多元文化系统中却一度被边缘化。其实,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文章以《红楼梦》两种译本为例,探究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如何进行文化改写,论证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意识形态、政治动机以及语言文化等因素影响,创造性地将原作以源语转化成目的语。译者即如架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发现某些词或某些句子容易带来不快或尴尬,因此,为在社会交际中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委婉语这种语言形式便应运而生。英剧《唐顿庄园》中活跃着来自各个阶层的人物角色,性格鲜明,语言风格多样,对研究英语委婉语及其交际功能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本论文通过举例例证,同时对字幕翻译的不同译本进行比较,启发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觉和准确地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8.
英汉“死亡”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红楼梦》汉、英版本的“死亡”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出这一语言现象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从委婉语看英汉文化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委婉语,由于各个民族的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存在着差异,使得委婉语在表现形式上也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存有异同。本文从英汉语中委婉语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使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运用译者主体性,从译者主体性与原文,翻译目的,翻译策略三者关系入手,旨在通过对林语堂的译作《浮生六记》的研究,探索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各种主体性的彰显,并着力分析译者的个性、人生观取向、文学趣味等主观因素对于译本、翻译目的和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